《我在汉末举明旗》第200章 姚玉到来

    与黄巾联合对抗汉庭的事情不可取,但又需要黄巾暂时帮忙抵抗汉庭大军,争取时间。
    朱业沉思了一会,有了一个想法。
    “虽然不和黄巾联合,但我们需要他们挡在我们与汉庭的中间,若是真的不管不顾,那么这些人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因此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想办法对黄巾军提供一些支援。”
    “主公的意思是?”
    二人望了过来。
    “这样......”
    朱业盘横了片刻,说道“军事上的联合不行,但我们可以从民事上和他们达成一个默认,例如售卖给他们粮食和武器,让他们以钱财和人口来交换,你们觉得如何?”
    “粮食倒也无所谓,可是武器......”
    时脩犹豫道“我们将武器贩卖给黄巾,岂不是助长他们的威胁吗?”
    “对啊主公。”
    朱自也跟着说道“若是把武器售卖给他们,到时候黄巾一旦做大,怕是不好处理。”
    “无事。”
    朱业笑了笑,解释道“我军目前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全部换装,军械制造所制造出来的武器比现下的武器都要好,我们把换装前的那些武器卖给他们就行了。”
    “如此倒也可以。”
    时脩点了点头,补充道“不过甲胄还是得控量售卖,并且价钱要开的高,让他们尽量只能用人口交换。”
    朱业也赞同一点“贩武不贩甲,这一点很好,至于人口......”
    朱自紧跟着接道“只要人一进来了,我等自然有办法同化他们,最好不要单个人头,要那种一户人家的,不管男女老少,拖家带口的最好。”
    朱业了然,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么你们尽快抽出时间把具体的细节敲定,这黄巾军目前看着势大,但非是具体之势,其最后结果还不得而知。”
    “诺!”
    “诺!”
    随着两人领命,这件事的方向也就算是基本上定下来的。
    在历史上,黄巾起义初时声势浩荡,其青州黄巾甚至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大有横扫天下的气势。
    不过随着汉庭的一系列操作,特别是允许地方组建豪用掌握了兵权以后,黄巾军就遭受到了各方的打击,情况真的是每日愈下。
    按史书的记载,黄巾军虽然从灵帝中平年间一直坚持到了献帝建安中叶,时间跨度近二三十余年,不过实际能对汉庭造成威胁的也就是公园一八四年到一九二年而已。
    最主要的是,张角这人虽然有勇有智,也敢做敢为,不过他死的太早了。
    实际上,黄巾后期各部混乱不堪,与他死的太早,底下人争权夺利也是有一定联系的。
    至于朱业说这话的意思也有些不确定,他可不敢打什么保证。
    历史上的张角是中平元年起义,也是同年死去的,现在因为一些影响,导致了黄巾起义的时间提前了到了光和六年。
    这中间可是相差了近两年的时间啊。
    还有就是,长江以北地区的太平道信众压根就没有随着张角起义而爆发,而是投入了朱业的治下。
    在汉庭与黄巾的一系列作战中,像是卢植这类名将也投入了朱业的旗下。
    各种各样的变化导致整个历史在光和五年时就拐了一个弯,具体形势最终到底会走向那个方向,这谁也不知道。
    到了现在,原来历史的记载除开各种记录的历史名人的名字以外,可以算是没有了任何的参考价值。
    史书可以借鉴了解,但不能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史书的记载上面,蝴蝶效应虽然朱业了解不透彻,但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
    “开始咱们说到哪了?”
    “回主公的话,谈到会稽所属越地,主公说让医务司多派些人去支援。”
    被江夏突然的消息打断了原先回忆,稍微回顾了一下话题,几人又就着一开始的话题讨论了起来。
    “嗯!”
    朱业点了点头,接着开始的话说道“五师和混四师那边的后勤保障一定要跟上,绝对不能让我们的战士出现非战减员。”
    说到这里,朱业顿了顿,又想起了什么,问道“现在庐江已定,前几天不是说让姚司长尽快过来,将这边的商路联通,把工厂给架设起来吗?”
    末了,补充道“三叔母现在到哪里了?”
    朱自回答道“姚玉今早到的,现在正在和路政司的人勘察地方,说是把位置确定了再来见你。”
    “确定位置?”
    朱业挑了挑眉,好奇道“三叔母没打算直接整合庐江的商户吗?”
    “应该是吧。”朱自也不确定。
    朱自想了想,说道“大差不差也没什么事情了,二叔你知道三叔母现在在什么地方吗?咱去看看去。”
    “巡查司的人负责她的安全,一问便知。”朱自回答道。
    “那行。”
    朱业点了点头,吩咐道“咱们这就去看看,商务司若是建厂招工,那对庐江的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
    确实如此,新政实施过后。
    庐江大街小巷上可谓是贴满了各种印报和口号,其目的一是为了宣扬新政,二则是为了淡化长久以来士农工商的阶级影响。
    效果很好,至少目前的庐江阶级层级没有曾经那么明显了。
    百姓们对人人平等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遇见不平之事,也不向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例如来巡查司状告部分士族或官员欺压的情况也是从无到了有。
    大家对付出劳动来换取工钱这类东西的接受程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若是商务司在庐江建厂,那些刚脱离奴籍的人也算是有了个谋生的手段,对庐江的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朱业提起去看一下,二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他们早就对从商一事习已为常了。
    张立也是立刻去安排马车,同时也向巡查司查询了一下姚玉所在的位置,确定好了一切过后,众人就向着目的地赶了过去。
    ......
    东三街。
    这条街道对于朱业来说,应该还算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地方,而姚玉此刻就在这里。
    喜欢我在汉末举明旗请大家收藏(.)我在汉末举明旗更新速度最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