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混大唐》第四百九十三章 饱学之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带着农场混大唐 (www..org)”查找最新章节!
    无视台下众人一脸惊慌的脸色,李愔将目光缓缓的看向了远方。
    而在院子外,有人焦躁到了极点。
    那个高句丽来的大儒向守在内院的护卫说了无数好话之后,仍旧被拒之门外。急得团团转,最后似乎下定了决心,走到外院的正中央。大声喊:“咏梅一题,三岁小儿才不知如何起头,予我纸笔,当效曹植七步作诗。”
    “哇哦!”周围的人一片唏嘘:“怎么着,高句丽棒子跑到这耀武扬威来了,你们这是瞧不起我大唐士子?”
    笑话归笑话,纵然大家都瞧不起他,终归有人给他端上了笔墨纸砚。
    大儒焦躁的表情在看到笔墨纸砚那一刻,才开始平静下来。深吸了一口气,提笔就在纸上挥画着什么。
    旁边给他抬来纸笔的,则轻轻的随着大儒的挥画而念出:“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台下鸦雀无声,听完之后才有人用手推了推同伴的胳膊,悄悄的对着同伴说:“这,讲的是早梅吧!”
    同伴点点头,知道那个人是高句丽的饱学之士,可没想到他对中华文化真是浸淫颇深,纸上挥舞几下,便能做出如此佳篇。
    早唐的诗词曲赋在几个大名家联手定下了平仄音律的规矩之后,便如同束上了一套笼子。所有想写出一首好诗的人,必须对其中的平仄变化以及用词考量颇多。
    因此,在后世总有人说唐诗在唐朝的时候便已达到顶峰,后世再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诗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平仄韵调的限制。
    话虽如此,大儒写完了第一首后还不停笔,狼毫挥舞之下,又连续做出傲梅,喜梅。方才把笔一摔,傲然挺立在操场中央。
    三首诗一出,全场哗然,众人拍手叫好。这是对文化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高句丽的大儒手上捧着这三张宣纸,恭敬的走到了内院的入口,大声道:“老夫谨以手中咏梅三诗,忝为岭南文会贺。”
    这外院这么杂吵,身在内院的人自然听到了,李愔眉眼一抬,下人便转身出去将那三首诗接了进来。
    李愔慢条斯理的看着手上这三张宣纸,正楷书写的诗词笔法遒劲有力,凌云壮阔,梅花以喜,早,傲三种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李愔面前。
    正如王维的诗作被后人评价那般,这大儒的诗也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愔就是再不懂赏析,读了这三首,也觉得回味无穷,频频点头之后便将诗文四处传散开来。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这三首诗就诗品上来说的确可谓之上品。
    李愔端坐在上方,眼神却四下飘着,见到众人脸色暗淡,知道这下坏事了。
    当初选这个题目,目的就是想让那些贫寒的士子也能参与到这一次诗题的讨论中来,没想到这个题目实在太大,又有先人前辈的珠玉在前,想写出好的诗文的确不易。
    就是有人冒着被他人耻笑的风险写出来,诗词也并不出彩,至少无法做到让审核官眼前一亮的地步。
    前人所做的那些咏梅诗词影响的可不仅是写诗的士子,同样影响着审核官的眼界。经典和俗文两相比对一下,自然也很能想得通为什么时间这么久过去了,仅仅只有一个写清平乐的混了进去。
    酒席内,当场有个文士拍案而起:“放肆,高丽酸儒敢来我等门墙之前买弄,欺负我大唐没人是吗。”
    李愔有些脸红,文士这个姿态就显得没有气度了,人家的的确确是拿出了三首好诗来镇场子,是院中的人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诗词,才落了下风。
    看着仍旧在下面叫嚣的那个文士,李愔都想冒出那句:“youcanyouup。”
    还有,要是以非我族类这个名头将大儒赶了出去,大唐的脸才真是丢尽了。毕竟,学术不分国界。
    张九龄见李愔面色不定,转身而出,抱拳对着李愔说:“弟子不才,愿院外高人比试一二。”
    李愔点点头:“既然如此,你去吧。”
    看见张九龄大踏步的走出去,李愔突然伸手阻止:“等等,你且回来。”
    李愔从袖中掏出了一粒药丸。隐匿在掌心中,向张九龄摆摆手:“来,过来。”
    张九龄吐了吐舌头,在众人面前恭恭敬敬的走到李愔身边。李愔握住了张九龄的手,看着他的双眼说:“出去不要丢了为师的脸面。外面的那个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不可失了礼数。”
    张九龄感受到有一个异物落入掌心,抬眼看了看李愔严肃认真的样子。便低声说道:“弟子晓得了,必不负师尊厚望。”
    广州刺史站起身端着酒杯说:“梁王殿下有如此良材美玉,当浮一大白。九龄贤侄,老夫为你温酒,且看你如何斩那华雄。”
    张九龄恭恭敬敬地向四方众人施了礼,便大踏步地走出去,出门之时,以众人注意不到的动作将那药丸吞了下去。
    刹那,脑海中有海量信息浮现。
    张九龄心中愕然:“又是师傅的仙药吗?”
    李愔给他吃的,是变了形的记忆胶囊。外形就像大街上卖的伸腿瞪眼丸,本来以张九龄的资质,李愔完全没有必要给他吃这种东西,只是他现在年岁还小,就算出去做诗也不过是一些幼稚言语,必然比不得济州岛的那个饱学鸿儒。
    只是见他既然有这个心气,李愔决定将记忆胶囊给他服用,让他直接获得天下间所有的诗词曲律。
    李愔满怀欣慰地看着远去的张九龄,心中暗暗忖自己念道:“这一波,输不了。”
    却没成想在张九龄踏出院子的时候,脑海中又传来系统的提示音:“叮,疑似发生时间紊乱现象,系统正在修复。”
    “系统修复中。。。。”
    “系统修复完毕。”
    “王爷,怎么啦?”广州刺吏轻声问道,只见李愔端着酒杯在台上呆滞了片刻。刺史怕李愔会因此失礼,连忙提醒。 、、.。
    带着农场混大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