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韩信之征战天下》第124章 对匈奴的战略

    本文为一%品·侠中文网()为您首发,更多精彩小说更新尽在
    冒顿说道:“纳合台,你来拿下马邑城。”
    纳合台说道:“是!”
    纳合台是匈奴的右骨都侯,他率领几千匈奴兵对马邑展开的进攻。
    在匈奴的军事建制中,最高首领是大单于,大单于以下依次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千长、百长、什长。
    匈奴兵擅长的是野战,无论是骑射还是近身作战,皆有极强的战斗力,放眼天下,几乎无一支军队能与之匹敌。攻城原本不是匈奴的优势,但马邑只是一个县城,城墙不算高,守军也不多,要将其攻下,对于匈奴来说并非没有可能。
    在进攻马邑县城的同时,匈奴对周边的村镇进行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游牧民族属于野蛮人。游牧民族在作战中,不仅仅是抢掠物资,往往对敌人进行屠杀政策。像华夏人的军队,顶多是杀俘虏,很少会杀老百姓,如果军队敢屠杀老百姓,会留下难以抹去的污名。像刘邦也只是下令士兵在楚地抢掠而已,虽14然有士兵杀人,但只是个人行为,不会去下达屠杀百姓的命令。
    在几天时间内,马邑县从县城到各个村镇,成了匈奴的屠场,无辜百姓惨遭屠杀,房屋被焚烧,物资被抢掠一空。
    ***********************************
    四月中旬,韩信回到临淄后,以欺君之罪为由,将彭越押到刑场上,当着百姓的面将之处决。
    此后,韩信对外宣布,大唐将会一统天下,在大唐境内不允许出现诸侯王。并且对刘邦、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下达最后通牒,限期三个月内投降,主动投降者将会被封为侯爵,不投降者下场跟彭越一样。
    在夺取赵、梁两国后,韩信派出李必、欧阳陵、周叔公等武将率军西进,命令他们先夺取原魏地所在的太原郡、河东郡、上党郡、河内郡。然后再兵分两路,一路向南夺取荥阳、洛阳一带;另外一路向北,夺取原代国所在地。
    现在的刘邦,已经将可以运回关中的物资全部运回,兵力也向关中收缩,只是让主要将领牢牢把守着函谷关,对于外面的事情一概不理。
    由于原汉国在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大部分没有了军队,只有无法撤走的百姓,部分地区尚有官吏、衙役存在来维持秩序,部分地区连官吏都跑光了,处于无政府状态。
    唐军进展神速,大军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开城,欢迎唐军的到来。
    这天,在临淄的韩信接到报告,匈奴洗劫了雁门郡的马邑县。
    五月初八,韩信举行朝会。
    韩信规定每隔三天举行一次朝会,平常如果要跟皇帝商议要事,在御书房商议即可。
    韩信说道:“在昨日里,朕接到报告,匈奴洗劫了雁门郡马邑县,虽然代地暂时还是属于汉国,但不出几个月,便会纳入大唐版图。匈奴屠杀我华夏子民,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陈平首先出列,他问道:“敢问陛下,面对大唐最大的敌人匈奴,陛下用何种战略?”
    韩信一怔,兴趣来了,他问道:“陈爱卿,你认为对付匈奴,会有多少种战略?”
    陈平说道:“总体来说,面对匈奴有两种战略。
    第一种是被动防御型,像秦始皇筑造长城,在边境地区筑城,都是为了防备匈奴来犯,蒙恬和李牧都曾经打败过入侵的匈奴。如若是选择防御型战略,按照秦朝时期的方法即可。
    但这种战略,只能被动地防范匈奴入侵,主动权一直在匈奴手里。匈奴想什么时候打,打什么地方,完全由他们决定,我军只能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布置大量的军队、防御性设施。
    第二种战略,是主动型战略,最终的目标是消灭匈奴政权,这必须让大唐军队具备深入草原作战的能力,这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有才能的人就是不一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战略眼光。古代人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
    在场的所有臣子,对陈平不得不佩服,即使是萧何、蒯彻,亦没有如此眼光,当世能跟陈平相比的只有张良。
    韩信拍拍手,对陈平十分赞赏,说道:“陈爱卿,你说得好,朕可以明白地告诉诸位大家,朕要让大唐的军队深入北方草原,彻底消灭匈奴政权,永久地解决来自北方的祸患。”
    他的言语之间充满了豪气,让臣子们受到感染,大唐君主跟历朝历代的君主就是不一样。
    只听陈平继续说道:“匈奴骑兵擅长野战,来去如风,如若对方深入大唐境内,我唐军尚有对付之法,可匈奴只在边境抢掠,抢完就走,行踪飘忽不定,我军难以找到主力进行决战。
    匈奴的弓弦之士三十余万,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对马匹的熟悉高于我军的骑兵,即使跟他进行野战,我军在战斗力方面亦未必能占上风。如若深入草地,我军就更加处于劣势。
    首先,我军只有三万骑兵,在战马的速度和耐力方面,能够匈奴战马相逊美的良马只有六七千匹;其次,在草原地区作战,跟在华夏子民聚居区作战,作战方式大不相同,我军没有这种作战经验。”
    陈平已经晋升为兵部尚书,兼且深受皇帝器重,知道大唐最强的对手是匈奴,与之交战是迟早的事情,对匈奴做过一定的研究。
    韩信说道:“对于没有跟匈奴的作战经验,这根本不是问题,日后免不了匈奴多交手,自然会积累经验。我大唐有高产量的粮食,有天庭中513的食物,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论人口,我大唐远多于匈奴。若大唐和匈奴长期作战、对抗,国力是基础,匈奴根本耗不过我们。关键还是战马问题,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打败匈奴只是时间问题。”
    韩信来自后世,对于匈奴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更加了解,有多出两千多年的历史知识作为借鉴,自然比任何人都知道应该如何解决。
    陈平说道:“陛下,要解决战马问题,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我军战马数量不足,可以通过养马来解决。赵、燕两地有大片平原,是适合养马之地,可以在这些地方多建设养马场。
    在质量方面,论到马匹优良性,当今世上,要以北方草原匈奴马的马种为最好。我中原各地的马种,皆比不上匈奴马。据臣的了解,只有西域的马匹能及得上匈奴马。在我军最优良的六千多匹战马中,大多数是匈奴马种。其中有六千匹是骟马(阉割后的马匹,凡是作为战马的都先阉割),二百匹母马,几十匹未阉割的公马。
    如若要彻底打败匈奴,最少要有十万匹良马。根据综合情况来分析,臣认为,要消灭匈奴,即使顺利也得要十年以上的功夫。整个大唐上下,得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陈平把情况分析得准确到位,让众大臣们很认同。有优秀的臣子来辅佐,让韩信少操很多心,能减少很多工作量。。
    请牢记一*品#侠手机网[m..net]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