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第202章 煤炭行业带来的影响(第3更求订阅)

    本文为一%品·侠中文网()为您首发,更多精彩小说更新尽在
    秦墨除了壁炉和火炕,还弄出了煤炉子以及蜂窝煤的使用法子,都一并公布在报纸上面。
    壁炉和火炕建造起来还是需要一点时日的,毕竟需要拆房子。
    但是煤炉子就简单许多,关中地区本来就产煤,成本也便宜,到时候百姓取暖就方便许多了。
    煤炉子这个东西可以仿造,自然无法形成一个产业,但是石炭,也就是煤炭可不同,这个东西可以形成垄断的。
    煤炭垄断的利润自然是惊人的,但是,秦墨还看不上,他弄出这么多的东西,目的还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赚钱。
    但他看不上,不代表别人也会看不上,于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心理,秦墨觉得有必要和李二提前打一个招呼。
    他不想有权贵趁机占了煤矿,提高价格,使百姓取暖的成本增加。
    他招人拿来一章报纸,翻到煤炉的页面,“陛下,除了火炕和壁炉,我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燃烧石炭的煤炉,此物取暖更加方便。”
    李二拿过报纸一看,“既是有利于百姓,则当大力推行。”
    秦墨道,“煤炉子谁都可以造,但是石炭不能被商人所垄断,以免增加百姓负担,陛下可命各地官府不得向私人出售石炭矿山。”
    无奸不商,若是商人227联合起来提价,最好苦的还是百姓。一!品¥侠
    李二点头,“朕记下了。”
    随后,老阴货拿着秦墨的报纸开始向天下推广火炕、壁炉和煤炉子。
    煤炉子很快就在长安城流行起来,每天天一亮,各个坊市的铁匠铺就响起了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天黑,宵禁为止。
    都是在打煤炉。
    铁打的炉子,烧着无烟的蜂窝煤,上面放着水壶,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热水,主妇煮饭再也不用怕冻手了。
    一家人围着煤炉子吃饭也是别有风趣的事情。
    有钱的人家用的自然是壁炉,而火炕的出现则是让将炭盆扫进了垃圾堆。
    炭盆用的是木炭,木炭价格贵不说,而且还有烟雾,炭灰,睡一晚上起来,床上都是灰。
    而且炭盆还容易中炭毒,所以长安的百姓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煤炉子,火炕,壁炉带动了石炭,也就是煤炭的需求。
    按照大唐律,除了私人的土地,其他的土地都是李二的,地上的矿产也是李二的。
    (bdag) 煤矿自然也是。
    秦墨给李二的建议是百姓可以去捡石炭来制造蜂窝煤来取暖,此条圣旨一发,自然是一片称颂。
    而无私的公布出火炕,煤炉,蜂窝煤制造方法的秦墨自然也是被百姓称颂,万家生佛。
    百姓除了捡煤炭制造蜂窝煤来自己取暖,还把多余的蜂窝煤拿来市场出售,增加了额外的收入。
    朝廷也组织人手去挖煤炭,然后运到各处销售。
    当然价格是十分低廉的,长安城里的百姓买了煤炭制造蜂窝煤,又多了一条生计,有些规模比较大的作坊还雇佣了人生。
    但是是挖煤就雇佣了数千人,运输又用到车马行。
    一个煤炉的生意就可以养活数万人,这不是夸张。
    而由煤炭生意又带动了其他的行业的发展,例如衣食住行等各个行业也因为煤炭行业的发展而火热。
    于是贞观元年的这个冬天,本来应该因为极寒而日子难熬的长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安各县也没用奏报有人冻死的消息了。
    李二最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下朝之后,在长安的各个坊市间乱窜。
    今日休沐,李二带着房谋杜断,老阴货,秦墨,老秦,还有魏征在长安的各个坊市之间查看。
    看到各个坊市热火朝天,一派繁荣景象,李二笑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区区一个煤炭行业竟能带动整个长安的繁荣。”李二忍不住赞叹。
    石炭因为秦墨的缘故,也被改成了煤炭。
    老阴货道,“这就是秦墨《经济学》里面的说到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吧。”
    房玄龄等人皆是点头,看到这种场景,对于《经济学》的内容了解更加深刻了一层。
    魏征老儿则是在各个经营蜂窝煤以及的店铺之间乱窜,询问煤炭和蜂窝煤的价格。
    “陛下,各家煤炭的价格均没有超出朝廷限定的价格。”魏征高兴的向李二汇报。
    对于煤炭的供应,秦墨给李二的建议是设定上限,不定下限。
    李二特意在内府名下设立了石炭司挖煤,同时也制造蜂窝煤,然后定下了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价格,但是却还是有利可图。
    商贾们要和石炭司竞争,价格自然不能高于石炭司的价格,这就是上限。
    不设下限就是商人可以在这个价格以下进行竞争,哪怕他们是在恶心竞争,李二也不管,毕竟是百姓得利。
    当然,这个价格除了是石炭司出售的价格,它还是一个规定司的价格,任何人不得超过,否则将被处罚。
    双管齐下,煤炭的价格始终在控制的范围之内。
    至于蜂窝煤的价格,在这么多的竞争之下,价格自然也不可能提升得起来。
    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薄利多销,商人们也是干劲十足。
    铁匠们也赚到钱了。
    泥瓦匠也赚到钱了。
    于是就有钱去消费了,整个长安的经济爆发出巨大的活力来了,大唐建立之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场面,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
    房玄龄叹道,“某本以为对《经济学》已经了若指掌,但是今日才知只是一知半解,回去以后定要再深读几遍。”
    杜如晦道,“蓝田候确实是旷世奇才,竟能将经济规律总结出来,若是能够悟透,天下何愁不大治。”
    魏征道,“若是能够读懂《经济学》,人人可成宰辅之才”
    老阴货和魏征也是点头,老秦觉得或许他也可以成为宰相。
    李二也是满脸笑意,若人人都有治国之才,大唐江山将稳如泰山。
    《经济学》结合煤炭经济,却是给大唐的君臣上了深刻的一课。
    两日后,房玄龄在《贞观民报》上发表了他的读书心得,结合煤炭行业对整个经济领域的影响,深入浅出的谈了他对《经济学》的理解,阐述了他的治国理念,在文章的最后,房玄龄断言,只要读懂《经济学》,人人都能学到治国之策,都能成为宰辅之才,报纸一出就买到脱销。
    连带着《经济学》也再次火爆起来。。
    请牢记一*品#侠手机网[m..net]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