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第061章 水泥(第1更求订阅)

    本文为一%品·侠中文网()为您首发,更多精彩小说更新尽在
    书院的事情,秦墨当起了甩手掌柜,因为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长安城南十里处,有着数十座泥窑,本是一名王姓商户所有,但现在姓秦了。
    自从决定对大唐的厕所进行改造之后,秦墨就着手进行水泥的制造,于是就出钱购买了城南这一片的泥窑。
    原先这些泥窑是从事砖瓦和陶瓷的生产的。
    秦墨接手之后,除了留下一座生产陶瓷,其余的都用来进行水泥的试验了。
    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
    水泥生料(石灰石+黄土+铁矿石按一定比例磨成的细粉)经过工业窑炉1350-1450度的煅烧,形成“水泥熟料”。然后,再掺加一定比例的石膏、混合材料(矿渣、粉煤灰等)进行研磨。最后,得到的细粉就是水泥了!
    首先大唐这时候并没有温度计,温度不好掌握,需要匠人们自己摸索;其次就是原料的具体比例也知道,也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验确认最佳的比例。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工匠终于烧出了合格的水泥,于是派人通知秦墨。
    秦墨带着薛仁贵以及侍卫就赶来了。
    “伯爷,这就是烧出来的水泥了,我们按照你的吩咐,和着沙子、小石子和水弄成了硬块。”
    泥瓦负责人是一位四旬汉子,名为赵山,是个本分人,一手烧陶磁的技术不错。
    泥窑的工匠足有上百人,此时他们都围在了一边。
    秦墨眉头一皱,“口罩你们没有带吗?”
    他瞧见有许多工匠都没有带口罩,烧水泥会有许多的灰尘,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把那些粉尘吸进肺里,时间一长就会有尘肺病。
    这个病在未来都尚且治不好,更不用说医疗手段远远落后于未来的大唐。
    他不是那种为了达成目的而不顾他人死活的人。
    “伯爷,干活的时候大家都带了,干完活他们都脱了下来々` 。”赵山赶紧解释道,这位新东家什么都好,虽然是贵族,却为人随和,给钱也大方,就是有些规矩古怪,例如这带口罩,工匠们都不习惯,但不带就罚钱,工匠们虽不习惯但都带上了。
    闻言,秦墨这才满意点头,“这就好!水泥会有粉尘漂浮在空气里,对废不好,戏得多了会死人的。”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那块如同脑袋大小的水泥硬块。
    旁边还散落着许多小块,显然是赵山等人进行试验的结果。
    “这水泥的硬度如何?”秦墨问道。一!品¥侠
    “这水泥的硬度堪比铁石,好几个棒小伙拿着锤着砸了好长时间才碎掉一块。”赵山面带喜色道。
    秦墨这个东家给钱爽快大方,足有前东家的三倍,不但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还有余钱扯些布料给妻儿。
    大半个月没出结果,大家伙都替东家担心,好些人都说这么多的工钱拿着心里有愧。
    如今终于造出那什么合格的水泥,大家的心终于放下来。
    “拿把铁锤给我试试。”秦墨倒不疑这些老实巴交的汉子骗他,只是要需要亲身试验过之后才安心。
    他接过工匠拿来的铁锤对着水泥硬块砸起来,上面砸出一个个白点,硬块却没有被砸裂,只有一些粉末掉落。
    “老薛,你来试试。”秦墨把铁锤给薛仁贵。
    薛仁贵拿起铁锤就对着硬块砸起来,虽然老薛天生神力,但也只能从硬块上砸出一小块的水泥。
    硬度足够了,只是不知道快干性如何。
    “这水泥多久能干?可有记录?”水泥的快干性很重要。
    赵山道,“水泥的配方和干燥都有记录,我等和完之后四个时辰才干结。”
    他把记录给秦墨,秦墨觉得有必要在工匠之中推行阿拉伯数字了。
    四个时辰就是八个小时,这速度还算可以,秦墨满意的点头,“你们做的不错,全部加半个月工钱。”
    “谢伯爷!”
    工匠们喜出望外。
    赵老实道,“这水泥若用于建房大有好处,不知东家是否对外出售?”
    他是工匠出身,自然知道水泥的用处。
    秦墨摇头,“暂不对外出售,水泥配方不得外泄。”
    赵老实诚惶诚恐的道,“东家尽管放心,我等不是不知好歹之人。”
    秦墨点头道,“此事事关国本,不可马虎,回头某向陛下请功,将尔等抬籍。”
    水泥对于军事有大用,拿这个去和李二请功,将工匠抬籍,自然不在话下。
    工匠们闻言,皆是喜极而泣,对秦墨感恩戴德,“伯爷大恩,我等来世衔环结草为报。”
    须知道,工匠在大唐属于贱籍,不但工匠本身,就算其子女也要背负贱籍,不得超脱,让人瞧不起。
    他的承诺一出,工匠们必定是死心塌地是为他工作,古人最讲究有恩必报,忘恩负义是要遭到唾弃的。
    一旁的薛仁贵则是钦佩的看着秦墨,随便都能帮助工匠抬籍,果然是牛逼,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々蹲便器造得如何了?”秦墨又问道。
    大唐已经有陶瓷的制造技术,即使技术比不上现代,但已经能够符合他的要求。
    赵山带秦墨去看蹲便器,秦墨很满意。
    “现在有多少水泥?”秦墨问道。
    赵山道,“现有水泥三百斤。”
    “够用了,全部装进袋子,带上蹲便器,运回长安。”
    进行卫生运动才是他的主要目的,至于军事方面的用途只是顺带。
    不过向李二请功必不可少。
    三百斤水泥也就是装(的李好)了一辆马车就拉回去了,当然还需要沙子和小石子。
    “伯爷,这水泥用于建造城墙或者棱堡大有妙用,这些工匠即使忠心可用,但也难免会引起有心人的窥视。”薛仁贵看到水泥在军事方面的用途,于是开口提醒。
    “言之有理,回头排人来守住这泥窑。”秦墨丛善如流,只是这样一来,守卫就又不够用了。
    回头找老秦要人才行。
    临走之前,秦墨想起一事,“你们可有适龄读书的孩子?可送至我的书院,里面有大儒教学,不收你们钱,包吃住。”
    工匠们于是更加的对秦墨感恩戴德,大呼,“愿为伯爷效死。”
    最后报上来的名单,工匠们适龄孩子刚好二十人,秦墨告诉他们,等开学了时候再接这些孩子进长安。
    水泥制造成功,加上招收了二十名学生,秦墨心情大好。。
    请牢记一*品#侠手机网[m..net]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