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国师》第五十三章、大乘佛法(求鲜花,求评价,求收藏!)

    七日后,嵩山少林寺。
    名僧玄奘在此举行法会,宣讲大乘佛法,自然引得中原各地僧侣蜂拥而来。
    各地高僧都对那传闻之中,来自于西方佛国天竺的大乘佛法心生好奇,欲一闻其中高深奥妙!
    自然,开讲当天,嵩山人满为患,有近千各地高僧到此!
    只是,使人感到惊奇的却是,除了这些虔诚的僧侣,这里竟然还聚集了数百极有名望的高道!
    这些道人都是长安附近以及相距不远的有道之士。
    但道士却到这少林中来,自然显得极其怪异。
    佛门法会,道门中人为何会来?
    各地赶来的高僧,都不禁有了如此疑问。
    莫不是道门也想瞻仰至高佛法之风采,因此才被吸引而来?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之佛门大兴有望啊!”
    若是能以大佛法感化这些道门高士,自然更利于佛法传播!
    众所周知,大唐皇帝不喜佛门,只尊高道。
    若大乘佛法能让道门中人弃道从佛,定然能在中土引起一番热烈反响,从而佛门必定会扬名天下,更能引得众多信徒。
    香火鼎盛,自然也更利于佛门发展。
    但这些高僧自是不会知晓,道门高士来的此处,并非为了什么听讲佛法而来。
    而是为了瞻仰这大唐国师风采!
    前几日,忽有消息自道门高道袁守城之处传出,传有神仙之能的大唐国师,竟也要参加这次法会。
    消息一出,立刻开枝散叶,扩散整个中土。
    是以才让长安周遭名道奔波而来,他等只为瞻仰神仙风采!
    玄奘高坐与法台,在他一侧有一小钟,一座讲法之时警示之用。
    望下首自天下汇集而来的名僧高道,心下颇为欣慰。
    他原不抱希望,这道门众人也会有人前来参加,但是却不曾想,结果却出乎预料,短短数日就有数百道人来到此处!
    虽然他也奇怪,好像自己邀请的也无如此多人,但转念一想,心中“了然”:“想必是这些道门中人,自得了消息后,争相传告,如此才能有如此多人赶到少林。”
    当然,若是下首道人知晓他心中想法,定然是哭笑不得。
    争相传告?
    佛道相争不知多少年,佛门法会他们如此奔走相告,是吃饱撑的?
    “阿弥陀佛!”
    玄奘高宣一声佛号,含笑:“诸位远途而来,一路辛苦,待稍息片刻,贫僧便开讲佛法!”
    佛门之人闻听此言,心下期待,目光汇聚玄奘身上,纷纷应了一声:“善!”
    复安静下来,修养精神。
    只是,另一侧道门中人却仿佛未曾听见,只是自顾自的讨论道理,或是谈论他事。
    玄奘轻轻摇头,叹道:“人生而愚昧,当需点化,待贫僧将这大乘佛法讲解开来,定然能让他等一解愚昧,幡然而悟!”
    自天竺苦修佛法多年,玄奘自是自信,自己大乘佛法定当一鸣惊人,开悟众生!
    片刻,他看在无人来,暗叹:“只可惜,那大唐国师未曾到此,若是能以佛法感化,定当能让我佛名扬天下!”
    “铛!”
    少时,他敲了一侧小钟,一声脆响,立时传遍整个少林。
    佛门安静了下来。
    道门也被吸引。
    “大乘者:谓住大乘法性;为令自他证寂灭故;不由师教,发正愿已;修方便行!”
    场地极大,玄奘念经仿佛呐喊,幸而声音洪亮,能使得众人都听得清晰。
    “大乘至高佛法《大波若波罗密多经》有云: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玄奘讲法功底着实非凡。
    所讲佛法,包含至理,由浅入深,当真让众佛门高僧听得如痴如醉,心中惊叹此佛法的高深奥妙。
    至于道门众人,当先听得云里雾里,后渐渐也有明悟。
    PS:睡醒了······无语,天亮破功,贫道渡劫失败!贫道不甘心,且诸位道友助贫道一臂之力,鲜花为仙家妙药,票票是那道门至宝,且借与我,今晚再破天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