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第266章 乌孙和大宛干架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查找最新章节!
    辕门外,军旗堆放如山。
    “每个人举起两面军旗,不要掉队。”
    一位骑马的小军官大声吼道。
    泰戈尔也来到了这里,缺人缺的太厉害,连军营中的文宣部也都动员了起来。
    白沙瓦,密拉特王朝最重要的首都。
    此时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领土。
    同时,也因为受到战争的摧残,白沙瓦也是损失惨重。
    泰戈尔长吁了一口气,紧紧抓着木棍。
    随着大明在战场上一路高歌凯旋,泰戈尔的信心也越加十足。
    偶然从一位大明士兵嘴里,他知道这些大明士兵来自贵霜。
    而印度大地历史中,也有贵霜帝国。
    想必,这应该就是贵霜入住印度的前期了。
    自己这是顺潮流而动。
    贵霜是印度的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容反驳!
    泰戈尔坚定地道。
    “泰戈尔!”
    远处传来一声喊叫声,泰戈尔扭头看去,是自己相熟的好朋友,是一名来自大明的塞人士兵,相处的这些日子,两人已经十分熟悉。
    “乔东,怎么了?”
    乔东跑过来,匆忙道:“别在这里弄这些了,这不需要你了,上面传来话,你要发达了!”
    泰戈尔一脸懵,迷迷糊糊地跟着乔东回到了文宣营地。
    “泰戈尔,因多次发表文章,特赐明人身份,即日起前往大明学校学习。”
    文宣部的主薄宣布道。
    泰戈尔擦了擦面颊,这些岁月,在军营里的日子可比自己以前当贱民的日子好多了,所以整个瘦弱的身躯也多了几分肉,虽然皮肤有些黝黑,可是人嘛,精神了不少。
    泰戈尔心中狂喜,真是祸福相依啊。
    自己这一路走来,先是马鲁夫被困,走投无路投了明军。
    转眼间,自己已经成为真正的贵霜人【明人】。
    泰戈尔很开心,没有语无伦次,找到了一点前世的风度。
    慢慢拿过文碟,深吸了一口气。
    “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大概明日就要出发了,你们应该是第一批回去的人,所以要记住一点,嘴要严点,不要乱说话。”
    “这次,和你有同样经历的有二十三人,都是进入大夏学堂的人,大夏学堂,那可是我大明顶级学府,虽然你们的上的是特班,简单学习一年而已,但是,这也不一般啊。”
    “泰戈尔,去吧。”
    主薄拍拍泰戈尔的肩膀,一脸欣慰。
    心中却想,真是撞大运了,如果泰戈尔单纯有才,那前去大明学习的机会并不高,可是,身份加成啊!
    身度贱民,地位底下唉,心向大明。
    因此,一下自己就被看上了。
    大明连这样的人都收,说明大明是开放的......
    总之,泰戈尔起飞了。
    他说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感谢几人的照顾,自己不会忘记之类云云的。
    其他人也是善意笑笑。
    ......
    西京,邸报。
    秦大壮传来消息后,邸报的编辑就开始编纂起来。
    青舟分配的是撰写李延将军。
    秦大壮透露的消息并不多,也就说了说李延深入敌人腹地,一路势如破竹,根本没有碰到什么像样的对手。
    “大海,打的真够远啊!”
    青舟感慨道,他这一生身在内地,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大海的样子。
    他铺开眼前简单的地图。
    他的编辑权力很大,所以搞到了一份地图。
    上面的地图零零散散,一隅之地。
    仅有阿富汗,伊朗,中亚等地,当然包括了一部分身度地图。
    他拿起一跟笔,描绘出一条线路。
    “这里应该是身度河!”
    【从这里一直打,真是了不起啊!】
    以他浅薄的认知,从西京出发,如果传过山谷,到达身度大地,少则一两月,多则半年。
    而这里的路线,一看就比这段距离长多了。
    简直是随时保持着急行军啊,基本没有人阻挡。
    可是如何的写呢?
    李延.....他半眯着眼,嘴里嘀咕个不停。
    突然,眼前一亮。
    他急匆匆翻出大明神话史。
    找到了!
    这里,陈塘关李靖,其子哪吒。
    哪吒闹海!
    李延也姓李嘛,所以?
    成为李靖的儿子也就成为可能了。
    但是,怎么写呢?
    他陷入了迷惘,不过大致抓到了一些思绪。
    ......
    李牧之本来准备返程。
    可是既然知道了关内的情况。
    大胜,胜利虽然有一些小小的阴霾。
    密拉特王朝的塞王和拉克希米公主逃跑了。
    可是,总算啃下了身度的一块硬骨头。
    从此之后,进入身度也不需要担惊受怕。
    毕竟有了一个桥头堡呢。
    李牧之在堂下踱步,如今身度大业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接下来该如何走呢?
    现在肯定不适合迁都。
    但是也可以把重心南移了。
    巴格兰【平阳】已经有些不合适了,所以,现在把中心搬到喀布尔?
    李牧之陷入了犹豫,这个时候的喀布尔刚刚建设。
    搬迁阻力肯定小很多。
    可是,多次搬迁不太好啊。
    等待白沙瓦稳固?
    而后一举搬迁。
    这是一件很难做出决定的事情。
    正在李牧之纠结的时候,一则消息传来了。
    他立马就不再纠结。
    李牧之低着头,喃喃道:“怎会如此呢?”
    消息太令人震惊。
    也不符合李牧之的常识。
    大宛和乌孙打起来了!
    来自大月氏女王的亲笔信。
    所以肯定是真的。
    信中没有说什么,只有一句话:速回王庭!
    因此,李牧之暂时抛下了这里的事情。
    急匆匆的离开。
    连夜返回到巴格兰,再前去王庭蓝氏城。
    ......
    西域风云,渐起。
    西域两大强国爆发了战争,令众人瞠目结舌。
    虽然两国平日里有不少的恩怨。
    可是哪个国家都是如此,但是为何要打仗呢?
    一群小国则在一旁注视着。
    观看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乌孙,可以说是西域第一强国。
    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
    与匈奴人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
    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
    至伊犁河流域,赶走久在当地游牧的塞人。
    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遂步塞人后尘亦南迁大夏境内,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人、月氏人一道游牧。
    自此之后,大月氏和乌孙国就再没有联系。
    哪怕民间有着贸易,也是通过大宛等国。
    大月氏女王身着金丝宫衫,高贵无比。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月的急速加鞭,路上根本没有半点停留。
    也多亏了大明和大月氏之间的道路修缮了许多。
    尤其是昆都士一段路,更是很早就完工了。
    所以,李牧之才能很快的就到达了这里。
    “这一切都是郁成王和乌孙国太子蚤惹出来的。”
    郁成王?
    李牧之一顿,上次他前来就说了许多糊涂话。
    要拉着大月氏一起打乌孙国。
    两国亲近,虽然表达的并不露骨,但是拒绝的意思很明显了。
    咋刚回去就惹事了。
    听着大月氏女王的叙述,李牧之也大概明白了什么意思。
    大宛这边,则是郁成王等想要立战功的好战分子,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层武将,而如今大宛国高层都是一些昏庸的贵族子弟,这些人见上升无望,惊喜的发现还有郁成王,郁成王也想建功立业,因此双方一拍即合,他们围绕在郁成王身边,准备裹挟大势,逼迫高层对外开战。
    另一边,则是乌孙国。
    乌孙国自身也有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老昆莫年事已高,想要退位了。
    所以,立了太子。
    新官上任都知道讲究三把火,更别说太子即位了。
    因此,昆莫想要为自己儿子立威,而太子蚤也想要凭借自己本事立威。
    这不,战争动机就出来了。
    大宛需要对外战争的宣泄口。
    而乌孙国也需要,其他西域国家在匈奴的保护下,乌孙国哪里敢碰?
    匈奴更是不敢打。
    所以,乌孙国也就盯上了大宛国。
    于是,一次意外牧民被杀事件,彻底引爆了战争。
    一般来说,草原上的牧民被杀....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辽阔的草原上,放牧的地方很大。
    但有时候放着放着就出了自己的边界。
    意识到后往往大家都会友好的说一下。
    哪怕乌孙国和匈奴国这样的,也是如此。
    战争打起来可能也会这么做。
    可是,这次乌孙国就以这个理由,首先对大宛国发起攻击。
    一队五百的骑兵闯入大宛的边境。
    屠杀了好几个部落。
    而后嚣张的离去。
    大宛国也坐不住了。
    国王一看,好家伙,底下人的虎视眈眈,双眸通红,跃跃欲试。
    看样子,只要自己说个不同意,自己这个国王都要换了。
    所以,无奈之下,一边派使者和乌孙国商量。
    该有的礼物不能少。
    另一边,则吩咐郁成王调兵遣将,随时发起反击。
    李牧之也无语了......
    他以前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西域,因为在他心底,有一个模糊的界限。
    西域是大汉的。
    但是,现在大宛出事了。
    大月氏帮还是不帮?
    乌孙国,那可是自己仇敌!
    虽然幕后黑手是凶手。
    但是,匈奴暂且干不住。
    给乌孙国一点小麻烦还是可以的。
    “大宛真是脸皮厚啊!”
    大月氏女王拿过国书,这是大宛国国王亲自给大月氏女王的信,李牧之浏览了内容,忍不住吐槽道。
    信中,大宛国一副为大月氏冲锋陷阵的样子。
    口口声声必说小弟。
    .....
    他们真是装糊涂的高手啊。
    大宛国,和大夏才有兄弟关系。
    和我大月氏有毛线关系?
    难道我大月氏征服了大夏,还要对大夏的事情负责?
    大宛国显然就这样装糊涂呢。
    大月氏女王:“这件事情怎么处理?”
    她很相信李牧之,所以出了事情立马把他叫了过来。
    李牧之紧缩眉头,一时半刻之间还真无法做好决定。
    “大月氏肯定不能动用大批军队,眼下,改革刚刚开始,不能被外界的事情所耽误。”
    “但是,有时候外界不会给咱们哪一个好的战略环境。”
    “我们的底线,大宛国不能败,而且不能发生大规模的土地丢失。”
    大月氏女王也点了点头。
    她也是这样认为的。
    大宛国是大月氏在西域的一个很可靠的伙伴。
    虽然这个小伙伴爱搞事情。
    但是,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同盟,一旦乌孙打败了大宛国。
    那可就不得了了。
    大宛国富庶,且产战马。
    乌孙国彪悍。
    两者结合,那会产生一个庞然大物。
    到时候能直接威胁到大月氏的安危。
    所以,还得帮。
    帮,还得巧妙的帮。
    李牧之和大月氏女王仔细商量了许久,也没有讨论出问题。
    但是基本的共识清楚了。
    还得帮啊!
    李牧之直接入住了王宫。
    他的儿子李渊一段时间没见,变化很大。
    李渊趴在柔软的长毯上,两只黝黑的眼眸滴溜溜转个不停。
    看到李牧之的身影后,一点也不怕生人。
    天真无邪的看着他。
    李牧之的心情突然有些轻松起来,大宛国的事情,自己不需要那么操心。
    心情舒畅。
    他底下身子,捏捏李渊的脸颊。
    李渊艰难的抬起右手,吧嗒打了一下李牧之。
    白白嫩嫩的面颊咯咯笑了起来。
    两个酒窝.....
    李牧之翻了个白眼,这个倒霉孩子。
    傻笑什么呢。
    李渊撅起屁股,转了个身子,屁股正对李牧之。
    自己又开始在地面爬了起来。
    李牧之就在一旁看着,闲来无事,感觉这样待着还挺有意思。
    大月氏女王看到李牧之的样子,也慢慢走了过来。
    李渊看到大月氏女王的身影,就瞥了一眼,一点反应也没有。
    “这孩子一天就知道在地上爬,也不知道什么毛病。”
    大月氏女王吐槽道。
    “可能是在门吧。”
    李牧之说了个冷笑话。
    “什么门?”
    “玄武门。”
    大月氏女王拧了他一下,缓缓靠着李牧之肩膀,轻声道:“咱们孩子长大后,如果没有战争多好啊。”        p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