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的秘密》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级餐厅

    [] https://www.xxx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福禄一听梁晓秀说要招聘洋服务生,便认为梁晓秀又犯糊涂了:她那样做是弄巧成拙,浪费钱财。他说,他们开的是中餐馆,不是西餐馆;他们没必要雇佣洋人,他们必须用自己人。他们俩加上妹妹晓玲和弟弟振钢,他们四个人就能把餐馆开起来。他当大厨,振钢给他打下手,他们俩就能把后厨的事搞定了;晓秀和晓玲负责餐厅,她们俩绝对没问题。
    “福禄,你还是老脑筋、老一套,”梁晓秀打断了他的话说,“我们开的是高级餐厅,而不是家庭小吃店。你那一套做法是巴黎小餐馆的做法,在我们这里行不通。”
    “晓秀,你糊涂呀,我们开的就是家庭餐馆,就得用家里人。”
    “那你说说你的理由吧。”梁晓秀知道想说服宋福禄,必须得指出他的弱点和缺点,让他心服口服。
    宋福禄滔滔不绝地发表了一通意见,说的头头是道,好像他是餐饮界的专家似的。按照他的说法,肥水不能外流。他们开的是高档餐馆,小费可观,一天至少有3000欧元的小费,如果雇佣洋服务生,那笔小费就落入他们口袋里了。那么多钱白白流失,他们不成了傻瓜吗?
    梁晓秀让他继续说理由,她想逐条反驳他。他们的分歧很大,想法完全不一样。
    宋福禄认为,他们必须精打细算,节约成本。用自己的人,一年要省下好多钱,光是工资那一块他们就能剩下几万欧元,他们没必要浪费那笔钱。
    他接着分析了老外的缺点和毛病,说老外干活不如中国人利索,老外的毛病很多。他们不能吃苦,不能受累;他们把工作当儿戏,一天到晚总想着休息,每个星期休息两天,平时还要休各种节假日,一年干不了多少活;他们对待工作不认真,没有工作责任感。总之,老外的毛病很多很多,不适合在中餐馆当服务生。如果雇用老外服务生,那就等于白白养了一帮老爷。中国人干活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老外最多干8个小时。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都不能用老外。
    宋福禄越说越起劲,把老外说的一无是处。他强调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一套工作方法;而老外则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老外那一套和中国人的一套搞不到一块,他们和中国人合不来。如果雇佣老外,餐馆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乱套。就凭这一点,他们绝对不能用老外,那是自找苦吃,自掘坟墓。
    他们的中餐馆有很多秘密,比如合理避税,比如巨额收入,一旦雇佣老外,他们的秘密就有可能泄露出去,那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
    “还有吗?”梁晓秀看宋福禄停下来,便问道。
    他说他们四人顶12个老外用,过几年再把梁晓秀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接到法国来,他们的人手就会越来越多。他们还可以在国内把亲戚朋友接来,让他们干活。再往后,两个儿子长大了,儿子从小就受到中餐馆的熏陶,他们俩将会是好帮手,能帮上大忙。两个儿子生在法国,从小讲法语,每天都和老外打交道,他们适应了法国的环境、文化和习俗,他们会像父母一样把老外玩得团团转。
    两个儿子长大后,他们会娶媳妇,媳妇又是好劳动力。他们将来还要生三个女儿,女儿也会长达成人,她们都是好劳动力。他们一大家人,人强马壮,足够用了。
    他最后说,打仗还得靠父子兵,外人是靠不住的。
    “说完了?”
    “说完了。”
    梁晓秀嘲笑说,如果按照宋福禄的说法开餐馆,他们只能赚小钱,根本赚不到大钱。
    “晓秀,话不能这么说。我说了那么多,你总得说出你的理由吧?”
    “那我就一条一条说给你听。你说小费可观,这我承认;但我会制定严格的条例:小费平摊,不能都给服务生,还要给厨师等其他后台工作人员。小费是一种鼓励机制,必须让老外服务员拿到一定的小费,否则他们不会有干劲。
    “用自己的人节约成本,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老外的诸多缺点和毛病,我也知道。但我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老外,培养老外,把老外改造成有用之人。
    “他们要讲究工作效率,调动老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外的独特作用。事在人为,把老外调教好了,他们才能赚到大钱。
    “他们那几个人根本就不够用,只够在后厨忙乎。他们不能沿用巴黎中餐馆那套经营办法,他们必须创新,创立现代企业制度。
    “孩子将来不能总在餐馆里干活,他们必须走出去独立谋生,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和赚钱的本领。他们将来要让大海和大山到别的国家开中餐馆;女儿也到其他国家谋生,家里最多留一个孩子。
    “中餐馆不能抱团,必须分开;将来弟弟妹妹都要开餐馆,那样他们的家人才能赚到大钱。
    “正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就得用中国人的智慧经营餐馆,赚老外的钱。
    “至于中餐馆的秘密,她自然有办法保密,不会让老外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宋福禄觉得很郁闷,他说的话梁晓秀一句都不采纳,他等于白说了一通。他不甘心,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梁晓秀干什么?
    梁晓秀来法国四年吃尽了苦头,她干的体力活一般男人都干不了。她每天干活时间长达15-16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外,她整天干活,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在她身上聚集了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优秀传统,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她当初只有一个想法:要想赚钱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不吃苦哪来的家业呢?
    而现在则不同了:她有资金有经验有智慧,用不着再象过去那样干活了。她要改变经营思路,建立一套完整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轻轻松松地赚到大钱。
    过去那种马不停蹄地洗碗,刷盘子,收拾餐桌,打扫卫生的工作,不是她应该做的事;她要做的是管理工作,而不是苦力活。
    她严肃地说:“福禄,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翻过一页了。我再也不会像牛马一样干活了。你将来也会像我一样做管理工作,而用不着亲自上手干。那是员工的事,不是你的事。我们现在和过去不同了,你不能还用老眼光、旧思维考虑问题了。要创新,要想好点子。”
    “那照你的意思,我们俩都当甩手掌柜?”
    “你真是榆木疙瘩,死脑筋呀。什么叫甩手掌柜?我们是做管理人员,我当董事长,你当总经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管人、管物、管钱;具体的活儿由员工来做。这样买卖才会越做越大。这个道理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宋福禄摸摸头,心想:她那一套行吗?让她试试吧,她要不行,他就接手经营餐馆。他认为他那一套还管用: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各自回房间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