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妖怪》85.开局菜市口被斩首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滔滔沧海,冲不断人气地脉,书生白丁,有志气可破天荒!
    池半溪,詹州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第一个状元!
    穷乡僻壤的天下之才,今日扬名!!
    天下寒门,开康庄大道!
    池半溪拿出黄纸,本来只是想告诉故去的老师,他成了詹州第一个状元。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明明只是一张黄纸,却好像带着一股力量一样,竟然立了起来,像是被纸上的字,给撑起来了一样。
    “这是半坡居士的字迹!”
    在场有眼力见的士人不由得低声惊呼,他们还以为池半溪只是苏半坡的普通弟子,没想到身怀重宝。
    苏半坡不仅是嘉国的重臣,嘉国的良心,南国明镜几个字,就意味着他一身修为,也足以当得天下前四!
    气劲化作笔墨,这一张黄纸,却有着字髓墨骨!
    “这....”
    池半溪都惊呆了,半首残诗中,蕴含着一股刚正浩瀚的气劲,与他刚刚成就的七品气劲共振,不断汇聚。
    这等威势,足够卖上黄金百两,难怪老师说,没钱了可以把这黄纸拿去卖了。
    “半坡居士不愧是嘉国的良心所在。”
    赵政伸手一引,将黄纸引入手中,苏半坡是一品,后来修为散尽,这应该是用尽了最后的气劲,凝入字墨之中,而今显形,便是二品也不能动纸张分毫。
    但他是一品,说不定比最巅峰的苏半坡,还要强上一些。
    “半首残诗.....”
    赵政颇为感慨,即使被流放到詹州,也不忘为天下做贡献。
    苏半坡在詹州开凿水渠,教化百姓,一切都是为了他最后的遗愿,让詹州也出人才。
    人才,代表着一州兴盛。
    “诶....”
    赵政摇了摇头,要是苏半坡早年接受他的招揽,来到大乾做官,即使修为散尽,也能早点改变寒门无高官的局面,也不用到今天,才腾出手处理尾大不掉的江淮党。
    可惜苏半坡大概是因为出身嘉国,不太愿意仕二主。
    这群六国遗臣大多都是这副德行,即使偶尔有入大乾做官的,也是另有二心。
    真想要用六国遗臣,想来想去,还是像对商少伯一样,比较好,彼此都开心,双赢。
    “既然是残诗,朕来补全。”
    赵政轻轻一点,一丝气机从墨池引来墨汁,他很小心,没有再露出底下的银子。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半坡眼目长!”
    “谢陛下。”
    忽然一个声音。
    不是士子,不是官员,也不是手中残诗被补全的池半溪。
    这声音不是在场任何人发出,来自虚空。
    众人蓦然抬头。
    只见半空中,有一道虚影,身着布衣,老态龙钟,面上却带着不符合年纪的笑容。
    好像在这个老头心里,就没有什么值得伤心的事情。
    “半坡居士!”
    有人惊呼,尽管没见过苏半坡,却也见过画像。
    赵政心中奇怪,苏半坡谢我干嘛?
    为天下寒门开仕途之路,本来就是应该的,要用寒门对抗豪门。
    一句话后,老头虚影就消失了,都死六七年,早不该存于世上。
    此时,贡院内的钟、磬,突然震荡起来。
    震动声却没有形成吵人的噪声,反而极其有韵律。
    “金声玉振!”
    又有士子高呼。
    其实不用他多说,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钟磬的鸣声影响,引入诗境之中。
    他们仿佛看到了天下的贫困学子,日夜寒窗苦读,最终金榜题名,身着锦衣,高头大马,绕城一周。
    那群寒门士子,更是摇头晃脑,不断低声重复这首诗,眼角有泪。
    这首诗虽然不是什么名句,但却足够打动人,意义重大。
    补全之后,便意味着,天下寒门,真正有了康庄大道!
    金声玉振,震荡的岂止是钟磬,还有人心!
    “快记下!”
    一些机灵的寒门士子,提笔便写,甚至是直接写在衣服上,乃至手臂上。
    “我破境了!”
    有寒门士子高呼,他从九品入了八品。
    “我也破了!”
    “我也是!”
    无数寒门子弟振臂大喊,金榜题名,到做官,还有很长的路,但境界提升,却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
    余下的豪门士子中,目光短浅的,在心里嫉妒,目光长远些的,则有些担忧。
    以后寒门士子,肯定会渐渐崛起,朝中寒门多了,像以往那般都是自己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蓑衣卫们倒是没受金声玉振的影响,他们又不走科举的路子。
    一个两个没啥感觉,就觉着“锦衣千人看”,有些不合实际。
    以小皇帝的性子,肯定不会赐下锦衣,他们这些小皇帝最亲爱的鹰犬走狗,都还穿着蓑衣呢!
    ........................
    科举宣告结束,赵政在养心殿召见了任平生。
    “池半溪具体打算如何处置甘惟澧?”
    任平生躬身道:“满门抄斩,于菜市口斩首示众。”
    “满门抄斩,菜市口....”
    大乾开国以来,还没有满门抄斩的先例,先帝死的早,没来得及开砍,自己就没了。
    赵政少年继位,又威望不足,一口气杀太多人容易出事。
    不过现在他御驾亲征北濛灭国,威望够了。
    而且甘惟澧犯的事儿够多,除了明面上的那些,暗地里还有勾结六国余孽,算谋大逆,别说满门抄斩,诛九族都显得太轻。
    菜市口斩首,也是个新玩法,从前朝到春秋,基本是在皇宫正门斩首,还没有菜市口斩首的先例。
    池半溪应该是看着菜市口热闹人多,觉得菜市口斩首,能威慑更多人。
    忍了许久忽然爆发,戾气重了点,不过乱世用重典。
    “朕知道了。”
    赵政思考片刻,道:“去,派人告知文武百官,行刑那天罢朝一日,一齐去菜市口去观刑,另外,让蓑衣卫的暗子占几个好点的位置。”
    “是。”
    任平生退下,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陛下都这么说了,就听着。
    赵政说完就溜出宫,去了庄子,对商少伯叮嘱道:
    “过些日子朝廷要在菜市口砍头。”
    “我留了几个不错的摊位,商公尽早做准备。”
    “那天必然车水马龙,人流量极大,又逢正午,天气炎热,兜售瓜果凉水,必然能大赚一笔。”
    “尤其是鸡蛋、烂白菜、石子和泥巴,一定记住多准备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