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侦探推理
其他类型
历史军事
恐怖灵异
散文诗词
武侠修真
玄幻魔法
科幻小说
网游动漫
都市言情
香艳高辣
《贞观俗人》第1365章 圣躬安好
想三十多年前,圣祖与秦琅他们发动玄武门之变,带着八百秦王府勇士入宫,却也没这么顺利的。
秦俊先前封齐国公,那是靠着父祖功勋门荫,但如今封武安郡王,这却全凭着他自己的本事,毕竟苏家不久前也发动了次玄武门之变,败的可是无比之惨。
苏家虽是文人,但丘行恭可是开国大将,更何况还有名王李孝恭的儿子,以及钱九陇、樊兴等大将的儿子们,可最后不一样败的凄惨无比。
不怕货比货啊。
秦俊有些意外,怎么又改了诏敕?
不是检校侍中、兼检校北门屯营兵马吗,怎么还给加封武安郡王了?
秦俊立即出班,殿上坚辞。
但太子李贤却态度坚决,说昨日情况十分危急,大唐江山社稷都有倾覆之险,秦俊不仅平定了逆贼,还救了皇帝,更别说又有拥立太子之功等等,这些论起来,当然足够一个郡王之封了。
至于说异姓不得封王这个,李贤也拿出武德、贞观两朝封的诸王来说事,这些封王里有些固然是得了皇家赐室列入属籍,但也有没赐姓改姓的不也一样封王了。
更休闲,秦琅也是早封王了的。
所以别跟他说什么异姓不得封王,大唐异姓王封的可不少。
所以他不仅要封秦俊为武安郡王,甚至还要多封几个异姓王。
程处默被封为枢密使,加阶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晋封为东阿郡王,并特许其长子程伯坚承袭其宿国公之爵位。
牛建武授为判枢密院事,加阶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晋为琅琊郡王,并特许其长子牛昌嗣袭其彭国公爵位。
······
昨日参与勤王靖乱的一众将领中,尉迟宝琳、宝琪兄弟俩也都论功行赏,宝琳已经袭了尉迟恭的鄂国公爵,所以是加二品武阶,又授其一子为县公。而宝琪加封为国公,加三品武阶。
秦理秦珪兄弟俩个,皆晋封为国公,授正三品武阶,老七老八老九三兄弟,则皆授为郡公,授从三品武阶。
屈突诠、周伯谕也算是沾光,各由郡公晋升为国公,升从三品。
连高护和刘思恭这两反正的宦官,也分获得从四品的内侍省少监和殿中省少监之职。
太子大封功臣,封了三个郡王,十三个国公,郡公县公县侯、伯子男等一堆,更别说加官晋阶了。
反正就是韦萧郑王这四大家族这次是伤筋动骨,虽然没有被连根拔起,但经此一事后,以后朝堂中枢,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甚至没个二三十年,估计他们都改变不了。
开元以后,长孙家、高家、褚家、柳家等倒下后,这苏家、韦家、萧家、郑家、王家又倒了一批。
不过有人倒下,便有人站起来。
大家对此倒也很清楚,中枢的权力斗争向来如此残酷,从当年圣祖宫变夺位后着手清洗首相裴寂开始,这种事情就从来没有停过。
只不过以前圣祖手腕高明,很少搞的家破人亡的那般惨烈,总会留些余地,既打又拉。而开元天子行事,却从来是不遗余地的。
程处默和牛建武当然也都站出来拒不肯接受封王之赏,但太子还是那句话,有功则赏,朝廷不会吝惜赏赐。
而且他劝说他们接受封赏的理由也很新奇,拿出当年孔子批评他弟子的一件事来说,话说当年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到了鲁国人沦为奴隶,那就需要尽努力去帮助他,将他赎买回来,这个赎买费用,鲁国会事后补给。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鲁国人,有次外出就看到一个鲁国人沦为奴隶,于是赎买送回鲁国,但子贡事后拒绝了鲁国补偿的钱财。这事引的人人称赞,但孔子知道后却批评了子贡。
子贡不解。
孔子便说,你买回了奴隶,却不去官府领赏,你这样做以后鲁国的奴隶就没人赎买了。
子贡仍不解。
孔子便告诉他,你不领赏,开了这个头后,以后其它人若赎买了奴隶再去领赏,别人就会指责他不如子贡贤良,解救同胞也只是为了贪图赏赐。如此一来,以后谁还愿意再去做这种吃力而又不讨好的事情呢?
长此以往,鲁国奴隶就再也无出头之日了。
所以子贡的行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会造成极坏的后果。
李贤引用这个典故,就是说你们立了功,朝廷就当赏,如果你们现在不肯接受赏赐,那以后别人立了功也不敢接受赏赐,长久以往,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呢?
你们不接受赏赐,其实是在破坏朝廷的制度,危害朝廷的安全。
这番话说出来,让程处默他们拒绝都不行了。
太子的理由很充分,一来是你们的功绩够的上郡王之封,二来这是国家制度。毕竟大唐立国数十年,前前后后封的王也不少了,不说开国初的那些归附反王,就是贞观朝封的那些归附的胡人郡王,这些人的功绩,也未必就强过秦俊他们昨日。
秦俊拿当年圣祖玄武门靖乱之事举例,说当年靖乱首功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秦琅侯君集秦琼等人,也并未封王。
但李贤还是认为,昨日情况更危急,他们立的功劳也更大,有功于社稷江山,也有功于天子和他。
太子监国第一天朝会,一是封赏二是处罚。
对秦俊等三人封王,封屈突诠等十三国公,大肆封赏,连许敬宗、李义府、李安期等都捡了个加官晋爵。
又犒赏全军。
然后便是处罚了,韦氏废后,萧郑王几妃皆废为庶人,侍中萧沈、枢密使萧嗣业除籍为民,宣徽使高护等死了也不放过,悬首城门示众,其余参与做乱的几个骨干阉逆,处以凌迟之刑。
韦萧等几大家族得太子格外开恩,只追究直系三代,不过份牵连,只要没参与的同族旁宗等,都不牵连,甚至姻亲也不追究。
虽如此开恩,但这次清洗也绝不轻,几家不死也要被扒层皮。
“五品以上要官,若缘兵马要事,出列面陈奏听,其余常务,并令进状。”
随着这声长长的嗓音,朝会也差不多进入尾声。
“有事进奏,无事退朝!”
朔望朝会,本就不是商议日常事务的场所,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只有重大兵马要事的时候,五品以上的省部要官,才能当面奏事,否则一般的事务,都只能按常规进呈奏状,至于说五品以下的官员,这种场合,其实就是来凑个数,连皇帝的面都看不到,站在那远远的广场上,甚至连皇帝的声音都听不到。
他们根本没资格奏事。
而宰辅们一般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奏事,有事都是直接请求仗下奏对,或是召开内朝议事,重大事务有时直接请开廷议。
越是大事,真正商议决策的人越要少,否则人越多,越难有结果。
吏部侍郎刘祥道出列进陈,请立秦妃为皇后。
中书舍人辛茂将出列弹劾御史大夫崔义玄渎职。
工部尚书阎立本弹劾黄门侍郎卢承庆与萧沈勾结。
殿上当值的侍御史负责朝会纪律,并负责掌握朝会时间、节奏。
旧例,朔望大朝上只允许三名官员当面奏事,并且不允许官员廷上争议,就算是奏事,也有时间上的限制,避免朝会时间过长。
侍御史张大安见还有很多官员想站出来,而且看那架式,也都是想弹劾跟韦萧等关系好,甚至是弹劾天子先前宠信的一些士族出身的官员,如卢承庆崔义玄等。
他连忙站了出来,宣布今天的朝会当面奏事的名额已满,而且还立即对辛茂将和阎立本两人弹劾的行为,表示有违朝会制度,对二人予以一次警告。
张大安只是从六品下的侍御史,级别不高,但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平时日朝是常参官。而且张大安也是军功新贵之后,他父亲张公谨本就是圣祖玄武门功臣,只是死的有些早,所以仕途上远不如秦琅程处默等人。
太子李贤见状,也就顺势宣布今日朝会结束。
因为朝会时间开的较久,已经接近午食,因此太子便按惯例给三品以上官赐廊食。
东西两府的宰执,以及翰林院和转运司那两位被称为内相、计相的,也一起得到了额外的高规格午餐,他们在大殿偏厢用餐,餐食非常丰盛,分餐而食,每人足足十二个菜,按标准,这餐羊就直接用一只的。
太子特意留下来跟这些宰执相公们一起用餐,今天这头一次临朝亮相,李贤挺紧张,但结果还不错,朝会很顺利,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最重要的是,百官对这位昨天宫变后被拥立的太子殿下,表现的都还挺拥护,这让李贤大松了口气。
到此刻,他才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大唐太子殿下,真正的把握住了大唐的最高权力。
控制住了中枢,得到百官认可,这监国的位置算是稳了,地方上有程咬金、苏定方、牛进达、刘兰成、秦国忠等这些老将们在,应当不用担心有人造反。
这也是昨天与秦俊、许敬宗等人商议后,打算暂时不召这些大将们入朝的原因,地方上现在更需要这些老将们镇守。
所以昨天李贤一面招崔敦礼、来济、裴行俭、上官仪等大臣回朝复相,一面又给程咬金、牛进达、苏定方、吴黑闼、刘兰成、梁建方等这些大将们加官晋爵,授予他们便宜行事的临时大权,让他们镇守好地方。
用餐时,大家都没有跟太子谈什么军国大事,太子刚坐上监国之位,眼下还得给太子一个适应了解的过程,不急着让他早早开始处理这些庶政。
反正就算皇帝瘫着,也没关系,朝廷有一整套的体系,根本不用担心会乱套。
对于太子来说,他现在监国临朝,只要先把重要的人事调整好了,其它的其实都不急。
有政事堂统领三省,有转运司负责税赋钱粮,有枢密院负责军事,完全可以惯性运转的很好。
今天是十月半,一年一度的朝集又要开始了,帝国遥远的边疆地区的军政长官,有些已经动员在入洛的路上了,距离近些的也差不多开始在收拾东西了。
因为如今局势特殊,所以昨天许敬宗就谏议太子,派人通过驿站加急向分封各地的宗藩传旨,命令他们今年暂时不要入京朝集。
取消李贤的那些皇叔祖、皇叔父以及一些更远的皇家宗亲藩王们在此时入京,就是避免到时让京中局面更复杂,现在李贤需要的是迅速掌握权力,控制中枢,安稳朝堂。
所以根本不需要那些宗室入京,他们来了,还得分心盯着他们,万一有人野心勃勃,想趁机搞事,到时还得手忙脚乱。
所以干脆命令他们今年都不许入京。
大唐的宗藩这些年,其实折损了许多,高祖二十多个皇子,圣祖也有十几个,但如今还活着的可没几个了,李世民弄死了几个兄弟,儿子都弄死一个,李胤继位这十几年来,弄死的叔父、兄弟就更多了,甚至儿子孙子都弄死了好几个。
老大李象和老二李厥都是李胤亲自弄死的,甚至连两儿子的孩子们都没放过,一了百了,直接国除,心狠手辣无比。
连李孝恭的儿孙们上次也直接搞光了。
还弄死了两个亲叔父韩王和腾王,也是直接把两王的儿孙们直接杀光,除国。
饭后,宰执们各回自己衙门处理公务。
李贤把秦俊留下了。
秦俊现在虽是检校侍中,但他并不去门下省处理政务,也不去政事堂办公,他就专心留在宫中,负责带兵宿卫宫禁,以防万一。
表兄弟俩出了贞观殿,往北直接去了九洲池,皇帝依然还在西洲的凝华殿。
一来是皇帝现在病情不稳,不适合移动,二来也是因为九洲池距离玄武门很近,而且这又是在湖中岛上,利用守卫。
就算是个瘫子皇帝,毕竟还是皇帝,万一被有心人弄走,这会让太子很不利的。
必须得牢牢把皇帝控制在手中。
“圣人今日情况大为好转,左腿已经能抬高,左手也已经能勉强抓握东西,虽然言语还是混乱,但也许很快就能恢复语言·····”
一上西洲,老奉御便过来禀报。
听了这个好消息,太子李贤脸上却并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而一边的秦俊也皱起了眉头。
皇帝居然病情好转?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第1364章 金殿封王
第1366章 父慈子孝
小说推荐
贞观大闲人
大唐贞观,天下靖平,山河壮丽,独钟李氏 李靖北击突厥,太宗东征高丽,兵锋之盛,威服四海。待从头,重整旧山河。功臣画像前,李渊拨弹琵琶独怅然,凌烟楼阁上,李世民大醉翩翩舞春风 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磅礴,最意气风发的年代里,长安古都外,一位粗衣陋衫的少年郎看着落日余晖里的皇城,露出了笑容
贼眉鼠眼
连载
最新章:
新书《朝为田舍郎》已发,求收藏推荐!!
双魂武神
神武大陆,以武为尊。高考少年因缘际会,穿越后获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双生武魂,在强者如云的神武大陆上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崭新人生
贞观帝姓
连载
最新章:
第776章 找到画先生
大唐贞观一书生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爬山爬的好好的莫名其妙穿越了,说不清道不明,在这帝王将相书画三千里的大唐江山,享受着人生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大唐贞观一书生是张围精心创作的历史穿越小说,实时更新大唐贞观一书生最新章节无弹窗广告版,书友所发表的大唐贞观一书生评论,并不代表赞同或者支持大唐贞观一书生读者的观点
张围
连载
最新章:
第1063章 传闻与见证(下)终章和感言
贞观憨婿
大眼小金鱼
连载
最新章:
第835章自寻死路
贞观太上皇
李源穿越了成了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看着已经年迈不堪的身躯,他悲痛不堪;看着床上娇滴滴的妃嫔,他不胜腰力.于是,他决定做点正当事情,比如造反。可是意外的金手指觉醒了“恭喜发明一架纸飞机,获得一天寿命”望着千古一帝的李二,他决定从孙子辈开始造反,劳资要熬死你,可是谁知熬着熬着,熬了一个大唐工业帝国
苦涩的柿子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面见许圉师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良田千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儿孙满堂享天年,长生不老总活着 现代草根宅男因为判官的失误,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 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万世人镜魏征,前有千古贤后的老妈,后有万世老魔程妖精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唐贞
危险的世界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章 判官也想去的地方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贞观四年,太上皇李渊心中烦闷离家出走…贞观四年,李慕云路见不平一声吼,结果捡来一个‘爹’为了试探这位‘爹’的深浅“爹,我们去当山贼吧“没问题“爹,他们招安我,让我当县令“那就去当“爹,他们还让我当刺使“那就去当“爹,皇上来了“让他滚来见我”李慕云觉得,脑袋被自己玩掉了
危险的世界
连载
最新章:
第761章 心灰意冷(大结局)
洪荒之最懒圣人
【A级签约作品:洪荒之最懒圣人】盘古开天 三族争主 巫妖大战 关我何事 反正我睡着睡着,就能够成圣 懒得走路?抓只凤族当坐骑 懒得动手?收个大能当徒弟 什么 女娲要与我成亲入洞房 关我何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俗人小刀
连载
最新章:
第七十九章 三族大战,元凤陨落(2/10,跪求订阅阅!)
俗人回档
审读边学道。俗人边学道。巨子边学道 这是一个快意恩仇的男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站立山巅与天比高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温馨的生活,有铿锵的命运,有多彩的旅程
庚不让
连载
最新章:
完本感言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