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71.一觉醒来天下知

    
    天还没亮,朱元璋便跟蒋瓛一同回宫,他要赶早朝时间,临走时把窗户打开,屋子太闷热,怕这孩子热坏。
    周乾一觉睡到日头升高。
    “呼……”
    他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却发现狄老头早就不见了,窗户开着,外面的桃树枝叶茂盛。
    打开房门,斜斜的阳光有些炙热的打在他身上,有些烫,已经入夏,有大半个月没见雨,院子种的韭菜也蔫蔫的。
    “狄老头?老头?”
    没人反应,应该已经走了。周乾想到自己今日还要去皇庄,简单的漱口换衣就开门要出去。
    “周小哥,听说你昨晚给咱们扬名了啊。”
    “啧,小乾啊,吃早饭了么?”
    众人坐在他家门口的小河畔,叽叽喳喳的说话,巷子口水井旁有人淘米洗菜。
    “这孩子厉害啊,我听说他不识字都把翰林的文曲星比下去了,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他一句诗把钱先生都震住了。”
    “我家崽子不好好读书,回家我就揍他去,周家养孩子出息。”
    周乾走在街道上,心想这些话越传越离谱了,从城东到城门口,版本都不相同。
    …………………………
    周长平和芸娘他们忙着将豆腐花给客人端去,阮宜良也在后院忙碌。
    “刘大爷来了,今日与你留菜盒子。”
    刘大爷是个结巴,道:“我不吃……吃……”
    “你不吃?”周长平道。
    “不吃……三碗不……回家。”
    惹得坐着用饭的客人哈哈大笑。
    “长平啊,你家……家门口好多人在烧香,是大……事……”
    “大事什么?”周长平听的急了催刘结巴。
    原本就结巴的刘大爷这下子更加结巴了。
    周长平和芸娘等不急,这几日倒是听宜良说周乾要去跟钱唐比试。难道是大事不好?
    周长平知道周乾有蓝将军和陛下他们护着,不会出事。可芸娘听到刘结巴说家门口好多人,心想是不是那孩子出什么事了。
    当下解了围裙,提着衣裙向城东而去。周长平看见自己娘子离去,嘱托阮梁氏和阮宜良照顾店,跟着去了。
    刘结巴道:“大事啊,文文曲星来了,多好的……事情啊。”
    阮宜良一愣,原来是好事,追出门口想告诉,可周家夫妇两人早就不见踪影。
    芸娘脸色惨白,边走边扯着周长平絮叨:“与你说过多少次,当日铺子被钱家砸了便砸了,我们勤快些不就又回来了,这下好了,那孩子肯定是被那钱老先生盯了,你个不操心的,连孩子也不管!”
    周长平苦着脸,他也想把这孩子管一管啊,可自己哪里敢管皇孙,偏偏也不能说。
    妇人头发长,见识短,自己这女人虽然心善,但出去邻家串门,一激动一热心,啥都往外吐露。
    芸娘看见丈夫脚步慢下来,双手插着杨柳腰道:“你走快点啊,踩蚂蚁?”
    夫妻两看到门口烧香时,也吓的够呛,随后邻居解释,才知道他们是来沾问文曲星喜气。
    两人得知周乾平安,这才肩并肩悠闲回铺子,路上熟人说起,芸娘就笑呵呵的说:“我家周乾一直都聪明。”
    周长平摇摇头,这要真是普通百姓的孩子,他做梦都会笑醒的。
    ………………
    周乾进了皇庄,其他几个农官看见都拱拱手:“周公子,哈哈。”
    “你小子厉害了。”张菜头道:“恐怕再过几日,整个天下都知道你了。”
    钱唐不是一般人,翰林院的七个官员更不是一般人,周乾把这大人物都震慑住了。
    百姓眼里,周乾就是大文曲星。
    周乾心中惊讶,这自己名声这么大的吗,他都没想到大街小巷都再说自己传闻。
    说笑间,几个官贵之家的丫环和管事来选菜,嘟嘟囔囔道:“你们这菜都蔫不拉几,如何选啊。”
    众人这才赶紧去忙活。
    周乾道:“为何不浇水?”
    “天旱,山上泉水虽没枯竭,但水势也越来越小,我们还说等你来了想办法。”
    皇庄众人开始忙着引水浇灌。
    …………………………………………
    奉天殿。
    早朝已经快到尾声,因为有官员说南直隶天旱的事,朱元璋让工部尚书等人商议,才没有结束。
    朱元璋这才想起,自己后宫中还有一片菜地,不知道这几日干旱后成什么样子了。
    “还有谁有事啊?”朱元璋道。
    “陛下,臣有事。”刘三吾恭敬的出列:“昨日,臣在学宫雅集为大明寻得一名栋梁之才,只是……”
    朱元璋揣着明白装糊涂,装作不知道:“直说!”
    刘三吾将事情经过叙述一遍,翰林官员也说南北榜的想法很不错,纷纷夸赞,并没有因此嫉妒周乾。
    钱唐也愧疚,知道自己误会了那个周乾,也道:“陛下,臣也以为,大明选才不拘一格,若是让周乾入国子监为监生,往后也可入朝堂,为大明出一份力。”
    “可他是个农户。”有官员提出质疑来。
    蓝玉从武官那列出来,道:“臣也赞同几位学士的意思。”
    这些人的意思正符合朱元璋心里的想法,让乖孙入国子监,不仅和朝臣接触,还可以磨炼乖孙的心志。
    到时候,自己向周乾讲明白他的身世,也不怕他被刺激到。
    “咱知道了,此事你们去办吧,让他入国子监便是。”
    “另外,百姓的事是大事,咱也是从那一步过来的,你们有必要也亲自去田里看看,替百姓想想法子。”
    “臣遵旨。”众官道。
    陛下一句话,这就是圣旨,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今儿就到这儿,都回去吧。”朱元璋说完便问近侍,自己后宫中的菜园如何。
    近侍明白,这菜园是马皇后留下的念想,几个皇子亲王也是在地里劳作过的,便说一切都有宫女照料。
    众官员陆续离开奉天殿,朱标有些云里雾里,截住蓝玉,这才明白了事情缘由。
    ………………
    徐妙锦站在朱允炆的面前,面无表情。
    朱允炆心花怒放,总觉得面前坐着是仙女,天青色小衫,月白色衣裙,鬓发有些散乱,古典精致的脸庞没有一丝笑意。
    偏偏又是清丽清纯,干净的没有一丝杂糅,让朱允炆看的楞楞的。
    察觉到朱允炆的目光,徐妙锦不自在的道:“长孙殿下。”
    有些不自然的转过头:“您有事情找我吗?”
    方才宫人去请她,徐辉祖勒令她立刻梳洗,但她被关押一晚,倔脾气上来了,硬是不从。
    就这么被宫人请进宫来。
    朱允炆不知从哪里摘了花,在她面前耍宝:“妙锦?我待会儿要去帮几位学士印民刊月册,你要去么?”
    徐妙锦也觉得自己让长孙这样有些不妥,便淡淡道:“都可以,殿下可以帮我个忙吗。”
    “何事,你说。”朱允炆笑的眼睛弯弯的,靠着她坐下。
    徐妙锦移了移位置:“臣女今日陪殿下一天,但我和好友也约好了。”
    朱允炆道:“请你好友进宫便是。”
    随后察觉徐妙锦不言语,猜到了可能是个男子,有些失落道:“是你心仪之人。”
    “不是,只是朋友。”徐妙锦又补充一句道:“我并不是讨厌殿下,只是不喜欢宫中的枯燥。”
    徐妙锦抽了抽鼻子,面无表情的起身来:“长孙殿下,我们去看你说的民刊月册吧。”
    “唔……你以前都喊我炆哥哥的。”朱允炆小心翼翼地道:“你陪我一天,我便答应你。”
    “好,莫要告诉我大哥。”徐妙锦松了口气,她这几日只会让徐辉祖以为她在宫里。
    想到自己这么委屈,还是为了明晚骑木行车时,她发誓,定要让周乾那混蛋买馄饨吃。
    吃好多馄饨才能慰藉自己心情。
    必须让他付宝钞。
    徐妙锦这般想着,心情顿时愉悦很多,她也知道宫里的规矩,对朱允炆也很客气,并没有过多表现不满。
    因为朱标负责民刊月册之事,便让翰林学士在文华殿侧殿,一起进行样本编写。
    朱允炆进去后,众文官也知道徐妙锦,并没有过多排斥,反而很喜欢这个徐家的姑娘。
    倾城姿色,聪慧善良,又博学多才的女子,很少有人讨厌。也因为徐达生前的功绩名望,众人待她很客气。
    民刊月册第一卷,是司农寺的官员上奏的手稿,关于防虫害一类,以及减苗这些。
    周乾提供的范例很详细,这些农官自然也不是吃干饭的,给个大概便可以不断的补充,建议百姓将鸡粪鸭粪之类的收集晒干,作为肥料。
    由于石灰在明朝已经普遍,到了后来于谦也写诗提到过,这一点周乾早就想到用来杀细菌一类,鸡瘟这些。
    最重要的还是鼓励家家户户能够养猫抓鼠,防治鼠瘟,减少百姓的疾病之类。
    朱允炆看着朱标手边放着一摞不是毛笔写的东西,明白这可能是提议民刊月册的人准备的。
    徐妙锦也好奇的看着,总觉得这字迹像见过,但她也没深究,因为提供这个民刊月册建议的人,十分有条理。
    这时,刘三吾进来:“太子殿下。”
    朱标抬起头:“命各府把秀才童生这些识字的名单尽快送上来,本宫要让人编造名册,依据此安排。
    另外,将大明府城各地说书人也登记名单,取品行端正的说书人,由各地官府登记造册,上报朝廷,设立固定的说书之地。”
    听见这事,朱允炆也道:“这民刊月册若是深入百姓心中,可助百姓做很多事。”
    朱标点头,民刊月册先在应天城发行,愿意购买者,只需十文,这好事朝廷必须支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