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230.都在质疑

    
    朱棣收到周乾的信,见他这么说后,便是忍不住皱眉起来,这小子是乌鸦嘴?还是怕他们练习新军偷懒,给施加压力。
    夏天才收拾了倭寇一顿,沿海府县刚安定下来,怎么可能又发生倭寇跟海盗侵犯沿海呢,简直就是胡说嘛。
    旁边的蓝玉得知事情经过,也忍不住皱眉头。
    是事实上,从近来新军水师在沿海巡逻,反应的情况来看,周边的海盗倭寇已经被吓的跑掉许多,根据他们的经验来看,是不可能发生什么海盗明年聚集侵袭沿海的事情。
    蓝玉喝了碗酒,微微一笑,拿着信说道:“明年三月是否会有海盗和倭寇袭击象山县,此事咱们不能预料,雄英也不能预料啊。
    只不过,现在新军已经开始练习阵型,广东那边也是政绩明显,海盗这半年来清剿许多。
    我们新军这么厉害,我和燕王你合力,足以让倭寇闻风丧胆。”
    朱棣和蓝玉可是出了名的打仗好手啊,现在周乾却口口声声说,什么三月有倭寇侵袭。
    “凉国公, 大侄子留给我们得《纪效新书》可是练军十分好的教材,按照上面的磨炼新军, 绝对是十拿九稳。”
    “嗯, 是这样。”
    朱棣和蓝玉平常不对付, 有事也商议不到一块儿去,但这次反对周乾预言明年的事, 两人却是一同反对。
    并决定给周乾立刻回信。
    数日后,收到蓝玉和朱棣两人的书信,周乾有点儿蒙, 看到信中蓝玉和朱棣一起调侃自己,表达的都是,大侄子你还年轻,外甥孙你还经验少, 不懂得东西可以学,但不能乱说……
    周乾看着信不服气,他认真的对徐辉祖和朱允熥说道:“你们都要相信我说的话,绝对不是说谎, 明年三月倭寇会侵袭沿海府县,尤其是是宁波府的定海县,还有象山县。”
    他给朱棣和蓝玉写信的本意并不是说他们不行, 而是让他们提早的做好准备, 顺便操练新军。
    但朱棣的信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兵器, 火器。
    周乾怎么会放弃呢。
    临近年关,安排工匠俺批次放假回家后,周乾为了这事情也带着朱允熥和徐辉祖他们回京。
    蒋瓛跟郑和立刻帮他收拾东西, 一行人回了京城。
    朱元璋和朱标听说自己大孙子回来了,当然是高兴, 御书房的奏疏都是忍耐着批完,就等着大孙子过来跟他说话问好的。
    谁知道,周乾回宫第一件事, 便是告诉朱元璋,三月真的会有倭寇侵袭定海县和象山县。
    朱元璋道:“老四和蓝玉他们都是常年征战的老将, 咱不担心他们, 你也别担心,好好的过年。”
    “这怎么行,倭寇奸诈,或许以四叔和舅姥爷的能力足以信任,但是情况却并不相同。
    皇爷爷,孙儿觉得,朝廷要及早的防备才是,他们两个不能骄傲。”
    其实朱元璋的本意,只是告诉这小子别乱想,安慰他。谁知道这个小子还是个牛脾气,居然认真起来,还口口声声说是象山县和定海县。
    朱元璋拉下脸来了,道:“大孙你不能再胡言乱语,好了,既然你已经回来了,就好好过年,休要再提了。”
    “噢。”周乾老老实实点头,可他心里还是很痒痒,不说出来不舒服啊,因为他清清楚楚记得,明史中就是记载着这事。
    而且倭寇耍诈,将象山县直接给攻破了,县尉,县丞都战死了。
    于是他又忍不住了,又道:“皇爷爷啊,可是孙儿认为,还是该让沿海府县加强防御,以防不测。”
    “小兔崽子,你还说!”朱元璋指着他:“你就是叨叨三月倭寇侵袭,倭寇亲自,你就不能盼着大明好?”
    “皇爷爷,我也不想这样,但是多点儿防备,没什么不好。”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觉得不能在跟这小子纠缠了。
    若是其他的皇子皇孙在这里胡言乱语。他最少都要训斥一顿,然后在好好的教训,或者索性直接赶出去。
    可偏偏, 朱元璋虽然有一种觉得很气,却居然觉得,大孙子这样,好像是件不错的事。
    自己的大孙不就是这种性子吗?
    带着离经叛道,带着倔强,而且年纪轻轻便有自己大半风格,失踪后好不容易找回来。
    自己怎么舍得跟自己大孙去计较这种事情,这显得自己不够疼爱孙子。
    好吧。
    不气,忍了。
    “雄英啊。”朱元璋道:“明年的事情还早,那就明年说,咱这么久不见你也怪想你的。
    你这几天就跟着咱去看看你皇祖母吧,你那新军不错,你四叔和蓝玉都是打仗好手,咱们可以高枕无忧。
    所以,咱命令你,不许在纠缠这种事,标儿呢?”
    敲打教育完自己孙子,该好好的教训自己儿子,都要敲打敲打。
    朱标匆匆走进来,乖乖的看了眼朱元璋道:“爹,儿臣在。”
    朱元璋道:“咱问你,你这几天都在忙些什么?”
    朱标道:“爹,忙各地的政事,还有卖煤的事情。”
    听到朱标的话,周乾转过头去看着朱标,此言一出倒是惊到他了。
    朱标定了定神:“爹,儿臣亲自和刘学士他们探讨了这煤,发现无烟煤确实不错,还能取暖。”
    “咱知道煤,可是还是头一次听说煤可以取暖,若是煤真的好用,那为何还有人去烧木炭。”
    煤可以燃烧,从宋开始就有人用煤炼铁,不过最终因为成本太高,煤的烟雾太大缘故,需要造专门的排烟管道去排烟,对铁炉要求也高,大家就觉得木炭方便。
    “那是因为你们不懂煤,包括皇爷爷在内,现在孙儿的铁厂都是用的新铁炉,就连排烟管道都是工艺最先进的东西。
    而且无烟煤不是皇爷爷你想的那样子。”
    威严霸气凶狠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无奈的看着自己“变化”的大孙。
    “大孙,这件事先不要提,待会儿你随你爹去徐家。”
    周乾道:“这无烟煤的好处,有很多的,皇爷爷该听听孙儿跟您介绍炼铁的新炉子。”
    朱元璋点头道:“你那新炉子,冶铁方法,咱肯定是相信的,但是你这无烟煤,咱觉得想不通。
    况且这种煤,没人稀罕,大孙你就不能卖其他的东西,你小子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说正事,今天跟你爹去徐家一趟。”
    “皇爷爷,我不去,孙儿要去看看大明国煤。”周乾笃定道。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对着朱标,说道:“朱标!”
    陛下发火了?旁边的内侍立刻都不吭声。
    朱标将周乾扯到自己身后,这才硬着头皮,躬身道:“爹,儿臣在。”
    230.都在质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