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间,继元婴似乎忘记自己是西汉的臣子,是大司马府的二少爷,他的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着这片红光遍野的大地上,有一个孩子,无助的睁着双眸似乎在求助着活下去的希望。
雨丝渐渐大了起来,打在少年翻飞的衣袍之上,一点一点的,淅淅沥沥。
继元婴明白,晏寄道刚才所说的一切都似乎吻合正常的发展趋势,如今汉朝皇帝体弱多病,已经将国事交由三皇子魏榭掌管三年,魏榭一直由李宗尧在背后默默的扶持着,与其说是扶持,不如说是被操控。
魏榭刚过而立之年,可是从小却因头脑不甚聪明而受尽了众位皇子们的嘲笑,然而由于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再加上母系地位尊贵,所以在朝中倒是有着很高的威望,然而此人昏庸无能,若非有着李宗尧在背后大力支撑,恐怕连一丝掌权的机会都不会有。
这几年宗室和元老院的大臣们都商议着立储之事,宗室举荐十四皇子魏淑尤,而元老院以李宗尧为首的一派倾力支持魏榭,两方人马如今斗了已经有两年之久都没个高下,皇帝到现在也没说要立谁为太子,所以这件事就先这么搁着。
然而搁着搁着就搁到夜北这边来了。
统一五国一直是各大皇帝心中的梦想,然而谁也没有准备实施这项计划,却不想前不久元老院一派终于将此事提起,而且首先准备拿夜北开刀,可是作为刚刚与夜北结盟的西汉皇帝来说当然不愿意,于是正好,阴差阳错的,夜北的世子偏偏就死在汉朝皇宫里,世子一死,就算魏承谟无心北上也无可奈何。
若是现在不先发制人,等到夜北备好兵马,死的就会是汉朝了。
所以,当晏寄道十万火急赶到草原来秘密会见继元婴之前,西汉大将军梁国英早已经准备好十万大军开始北上,并且,不出半个月,大军即可到达,夜北与西汉的战争一触即发。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因为世子白康之死,实则也不过是为了各国自己的野心罢了。只不过正巧通过这件事情收复夜北,与西汉来说,只会百利而无一害。
也不去管脸上飘落的雨丝,继元婴最后一次冷冷的看了晏寄道一眼,开口道:“如若李宗尧执意如此,那也不必再管我的死活。”
晏寄道赶忙道:“少主为何还不明白,如今的局势已经不是老爷所能左右的了的,现在是陛下一心想要北上,不管老爷是否同意,夜北和西汉的这一战,都在所难免。”
继元婴冷笑,说道:“先生还当元婴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不经人事的孩童么!若是没有元老院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即便是有十个魏承谟,也不会下令征讨夜北,而是除了夜北之外的其余三国!”
晏寄道一愣,深深的看了继元婴一眼,的确,如今的少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站在李宗尧身后任他随意指挥的孩童,当初那三年的战争生涯早已经将少年昔日的稚气磨平,两年的武殿生涯,更是让眼前的人从里到外都透着一丝冷辣狠厉的气息。
那一刻,晏寄道仿佛从继元婴身上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影子。
“少主!”晏寄道低低叹息了一声,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一切正如他所料,那个在背后全盘操纵的手,正是出自李宗尧。
继元婴嘴角紧绷着,突然转过身子翻身上马,临了前喝道:“元婴是不会随先生回归汉朝,还劳烦先生回去禀告大司马,若是十日后梁国英大军压境,那元婴自当与夜北共存亡!”
说罢,马蹄声悠然响起,继元婴伸手轻抚腰间的佩剑,马鞭一甩,整个人瞬间消失在苍茫的雨幕之中。
晏寄道站在原地静静的注视了一会儿,良久,直到雨落模糊了视线,男人这才转身上马,很快的,一众黑色的队伍朝着远处快速奔行。
等回到帐子的时候,发现侍女正小心翼翼的收拾着满地的狼藉,继元婴当下不悦道:“怎么回事!”
那侍女赶忙转过来,低头惊恐道:“回质子的话,刚才公主殿下来过之后就成了这个样子……奴婢马上将这里收拾整齐。”
“公主来做什么?”
一丝不祥的预感突然爬上心头,继元婴一双剑眉紧紧拧在了一起。
侍女低声道:“公主前来寻找质子,见质子不在帐内,就离开了。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奴婢看公主的样子像是刚刚哭过的,而且十分生气,好似,好似想要杀了质子一般……也,也兴许是奴婢看错了。”
话还没说完,侍女只觉得眼前一道绿影一闪,再一看,继元婴已经消失在帐中不见人影。
雨越发的大了,哗啦啦的,像是翻了天倒了海一般从云层中倾注而下。
一声闷雷接着平地而起,震得四处的山脉似乎都在微微的颤抖。
继元婴一只手紧紧的握着马缰急速奔跑,任由大雨泼洒在脸上也浑然不知,马儿脚下急速,就像少年此刻的心跳一样。
咚咚咚……
大雨之下,他似乎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的紧张和呼吸的急促,他知道,白笙已经恨极了他,恨他是个汉人,恨他的同族害死了白康,继元婴明白,即便晏寄道嘴上极力的辩解着什么,他都不由得不信,白康的死,确实跟李宗尧有着莫大的联系。
为什么偏偏就误食了魏淑尤的午膳,为什么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若是在得知李宗尧想要征伐夜北之前白康故去,继元婴或许还不会怀疑这件事与李宗尧或者元老院的关系,然而不偏不倚,就在李宗尧一心想伐北的时候,白康偏偏就死了,而且是死在了汉朝的皇宫里,死在了皇子魏淑尤的身边。
这一切的一切,不可谓不巧合,不可谓不是李宗尧的一手策划,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父亲的秉性,为了权利和欲望,即便是千军万马,也在所不惜。
一阵比他更加急促的马蹄声忽然传来,没等停下就将继元婴紧紧的包围起来,数十匹高大俊辉的马匹上,武士们直身而坐,均是一身黑色的软甲,手上的青铜大刀透着森冷的寒意,为首的男人一身漆黑色大氅,里面罩着泛着金光的铠甲在雨中显得分外刺目闪亮。
“质子欲将前往何处?”
马上的将军缓缓开口,半个脸都被淹没在黑色的风貌之中,他的下颌凌厉分明,嘴上一片暗青之色。
“这于将军有何关系。”继元婴的语气更冷,面色已经十分不悦。
旭日干缓缓用手摘下风帽,露出那双鹰隼般犀利的双眼,看着马上的少年,静静道:“与我自然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本将奉大君之命前来请质子入王帐,质子不会不从吧。”
继元婴心中一紧,似乎已经预见可知了某些事情,然而当下心中却只是焦急,说道:“大君乃是元婴的上客,元婴自然不敢不从,不过请将军给我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后,元婴自当亲自前往王帐面见大君。”
只见旭日干忽然牵起一丝冷笑,说道:“质子没有资格跟大君讨价还价,大君给本将军的命令是即刻将质子带去,质子却要求我宽限两个时辰,不知质子有什么要紧的事非现在做不可。”
继元婴本想将寻找白笙的事情说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开口,只是道:“将军不必知道。”
旭日干少有的耐心也用尽了,当下右手一挥,就见身后的武士突然齐齐上前逼近马上的继元婴。
“质子最好即刻动身,否则就不要怪旭日干用强。”
继元婴突然半眯双眼,一张嘴绷的很紧,胯下的马儿此刻不安的踱着步子,似乎能够感应到主人内心的动荡。
“看来质子是不愿意跟本将军走这一趟了。”男人说着,忽然脑袋轻轻一咧,随即就见周围的武士们纷纷拔刀而出,直逼中间的青衫少年。
噌的一声,长剑出鞘,电光火石间,马上的少年已经于十来个武士快速交起手来。
雨越下越大,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草原上一片泥泞,白笙坐在马背上,任由胯下的马儿毫无方向的朝前奔跑着,直到疲惫至极,一人一马才停了下来。
雨水打湿了满身,顺着额上的碎发缓缓滴在脸上,孩子努力掀起眼皮朝前望去,却不知身在何处,抬头看了眼暗沉沉的天,只觉得今夜的草原上空,十分诡异。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