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侦探推理
其他类型
历史军事
恐怖灵异
散文诗词
武侠修真
玄幻魔法
科幻小说
网游动漫
都市言情
香艳高辣
《宋风》第三百八十四章 公益
这几年来杭州商业发展的非常迅猛,王静辉虽然没有在杭州担任过任何职位,但任何一个杭州有头面的商人心中都非常清楚他们的知州李慎和当朝小王驸马是怎样的关系,正是因为李慎在这里为官才给他们带来了如此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与王静辉先前所任的楚州不同,杭州本身就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杭州的港口在李慎没有到这里之前便早就形成了规模,这是楚州所不能相比的,若是说楚州比杭州优越的地方,那便是楚州在京杭大运河的中点,而杭州则是始发站,益州、扬州的货物可以不用经过杭州直接经长江水道进入运河向北转运,不过这样的优势在杭州彻底把潜力发挥出来的时候就相形见绌了。
王静辉对以往大宋的内陆运河运输感到非常的不满意──这几乎把整个国家的命运都寄托在仅有的几条河流上,这样实在是太过危险了。而海路运输则没有内陆运河运输这么受局限,大宋本来就有非常发达的航海技术,更何况南方货物运抵北方航线基本上都是离岸比较近,冬天也没有封冻的危险,这样算下来海运的潜力比运河运输要强大的多。王静辉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大宋已经非常脆弱的南北运输系统终于松了口气,如果现在大运河全面瘫痪的话,朝廷完全可以集中所有地海运船队进行运输也没有问题。不过内河航运业由来已久,沿途有多少人都要指靠着运河运输来养家糊口,所以内陆运河运输所占比重依然非常大。
杭州比楚州的优势便是在海运贸易上,尤其是进出口贸易远比楚州发达的多──楚州所面临的北方航线开始的时候固然有高丽、倭国市场作为支撑,但杭州所面向的南方航线物产则更加丰富,市场更为广阔。只不过以往朝廷并不重视所以规模还没有做起来。
尽管有句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开始地时候杭州商人对王静辉和徐氏资产侵入杭州是有些抵触的,不过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王静辉不是和他们抢市场而是在开拓市场大家一起发财,并且还带来了先进的“楚州经验”使杭州商人少走了不少弯路。并且杭州商人也看出来了,有了驸马的保护,商人的利益也不是任人宰割,尤其是李慎担任杭州知州对商人政策极为宽松。两浙路、江南东路甚至是福建路的商人也非常敏锐的向杭州靠拢,几地凭借着便捷的交通依托海运和运河形成了一个商业圈,这样一来杭州的发展是后发先至超越了楚州。
杭州商人对驸马的心态也和当初楚州商人一样。经历了抵触、怀疑、效仿、跟随地环节,到了今天也只剩下感激了。杭州商人在得知驸马的到来后,杭州商会特地将驸马设在杭州的九味居给全部包了下来来宴请王静辉。
这一场宴饮好不热闹,不仅仅是杭州的商人,两浙路、江南东路的有名望地商人只要能够赶到杭州来的几乎都到了。可见王静辉的面子有多大宴会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王静辉,尽管他们和驸马旗下的产业有着很密切的商业往来,对驸马地种种事迹也都知之甚多,不过能够亲眼见见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轻驸马倒是每一个来客最想做的事情。
王静辉也没有穿着正装,只是一袭白色锦缎长衫。这样简单地装束反而更加衬托出他的气质不凡,举杯穿行在众多商家之中,无论走到那里都获得了众人的尊重。都是一片欢声笑语。这除了他自身财力雄厚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他热心公益事业,尽管杭州不是他的家乡也不是他曾经做官的地方,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有时候不是有钱便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的。
现在地杭州基本上在街头上你找不到乞丐,因为杭州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只要你不是残疾人便完全可以获得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即便是残疾人也没有关系,小王驸马的“济民制药”专门吸收一些残疾人,为其提供住房。在制药局中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来养活自己,当然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从中学习按摩,那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便可以自立门户来养活自己了。
杭州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贸易集散地,人口流通非常大,几乎达到了每年三万人的规模,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各地商队将自己的货物卸下,通过海港将货物从运河或是海上通过船队运往远方。仅从杭州各处林立的客栈长年都是客房住满,酒楼茶肆都可以看到做生意人的身影就可以想象出杭州有多么繁华了。
此时王静辉更加关心的便是他所做的公益事业效果如何,不过漫步杭州街头的时候,看到杭州的市容非常整洁,这里本就是江南富庶之地,更是看不到流民乞丐了,他委托徐氏在这里设立的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等公益设施运转良好。王静辉一直都认为一个成熟的文明社会,这些不起眼的辅助公益组织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大宋官办的福利设施并不是没有,不过相对于庞大的地域和人口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楚州和杭州也算是王静辉的立身根本了,所以这两地的社会福利机构非常完善,可以说比汴都开封要好的多,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非常好──楚州和杭州的地方官员都和他有很深的联系,而且两地的商人也是唯他马首是瞻,官方上的支持和商人们的跟随使得两地的社会福利机构办地有声有色。
最有意思的便是根据王静辉的建议。徐氏在杭州和楚州成立了专门的职业介绍所,专门为散工人员找工作。宋朝以前也有这样类似的机构,不过非常原始也没有王静辉在商家中这么高的号召力,职业介绍所地成立使得商家干脆将需要什么样的人全部委托在这里代为寻找,而务工人员也都聚集在附近仔细从职业介绍所发布的用工公告中来寻找自己合适的工作。
尽管王静辉非常有钱,若是把他的财力分散的投入到两三个城市之中完全可以达到改变一个城市面貌的水平,但是大宋有数以千计的城市,改变一两个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不过若是树立一两个正确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后面的城市争相效仿地话,那样的榜样作用就大多了。
“这些都是商人所为吗?!”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王静辉从杭州回来后,便将杭州的所见所闻辑录成册呈送给皇帝赵顼,现在赵顼手上拿的正是他所写的见闻辑录。对于杭州地变化,大宋朝廷统治高层还是非常关注的,因为王静辉知楚州的时候便给所有的人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而杭州地最高长官则是驸马的弟子李慎,杭州一跃成为大宋除了汴都之外赋税最高的州府,这即在赵顼地预料之中,也是够让他惊讶的。想要赋税上升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调高税率,但是这么做无疑是杀鸡取卵。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杭州还是楚州,两地的税率除了朝廷规定的税率之外,其他诸如商业税和过路税等等都已经降到大宋个州县的最低点,甚至只要进入两地只需交少量的费用之后,在其管辖地区所有的城池都不用交进城税。这么低的税率还能够取得如此之高地赋税这不能不使所有的大宋官员深思。现在王静辉给他所写的见闻录中没有多少内容是提及商业方面的事情,重点还是在社会福利机构上,这不由得让赵顼耳目一新。
“不错。当然臣在这里面的份额非常大,也是起到一个表率作用,不过此事一旦形成规模后,杭州和楚州的民风也随之一变,商人也越来越愿意掏钱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王静辉笑着说道。
“听说姑父曾用朝廷赐予热心办学等方面有成的商人祖先以散爵,惹动江南商人倾力办学,这商人终究还是趋利的,没有什么利益他们也很难掏钱干好事。”赵熙说道。
“若是殿下站在朱雀门上,能够看到几种人?”王静辉没有解释。只是笑着问赵熙。
皇帝赵顼也充满兴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王静辉的这句话也是他曾经领教过的,不过时间一长再听到这句话后也是觉得时间匆匆,以前所发生的事情仿佛恍若隔世。
小赵熙说了很多,不过王静辉都在一直摇头,最后才笑着说道:“殿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天下不过就分成两种人,都是为利而来往的人,虽然他们的表现不同,但所做的事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那父皇、介甫先生和君实先生也是如此么?!”小赵熙好奇的问道。
“呵呵,他们都不是凡俗之人,所图者更大──你父皇所要的是成就无上功绩成为一代英明君主,而王介甫与司马君实则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也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贡献给朝廷,为朝廷所用从而实现天下大治!此‘利’非彼‘利’,一个人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他们看到的‘利’也就不同!”王静辉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自然把这些看在眼中,不过他并不会因为王静辉的话而动气,只是笑着摸摸儿子的脑袋。
“商人身为社会的一分子,自古以来社会地位就受到很大的压制,这中间商人本身有自己的问题,但若是一概而论显然是错误的。朝廷的任务便是将商人区分出来,对于奸商和那些坑害百姓的商人应当严厉镇压,而对于一心行善与人为善的商人应该多加以宣传,朝廷应该担负其舆论的导向作用,多竖立正面的榜样,同时也给予一定地奖励。这样长久下去,社会民风也会随之慢慢改变。”王静辉笑着说道。
赵熙听后点点自己的小脑袋说道:“姑父,我明白了!为政者不是以刑罚治理天下,而是善于引导天下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王静辉听后笑着说道:“不错,有些意思了!”说完后便看看旁边有些得意的皇帝赵顼,他可以看得出来赵顼对赵熙的培养真是不遗余力。也是因为赵熙是个罕见的天才儿童才会进步如此之快,说不得再过上十来年,一个李慎式地天才人物就会在大宋的政坛上升起来了,不过不同的是赵熙很可能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可以想象一个更加开明聪慧的君主可以为一个帝国带来些什么样的变化,至少王静辉是非常期待的。
年初通过的全面减税政策已经开始实施,王静辉也特别对大宋的三份全国性报纸对此事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宣传。尽管大宋地教育水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冠,但国民所受教育水平也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识字的文盲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不过就这个水平也比唐朝等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盛世王朝要强的多。要知道当年韩愈在地方上任官员地时候,整个县才找出了一个秀才,而同样的地方到大宋这个时代秀才可以以百为单位计算,进士也都出来了。当然这中间不能刨除宋王朝的开拓者为了联合士子阶层来制约文臣武将的目的采取了比较宽泛地录取政策,但毫无疑问宋朝的教育水平比唐朝要高出很多倍这是绝对不可否认的。
三大报纸都开辟了固定地专栏来讲解新税法。除了对条文的解释之外,王静辉还指示用实际的事例来作为说明,使得茶馆中的说书人可以用平直的语言为老百姓讲解自己可以不用再交那些税。说白了,王静辉就是想通过这种广泛的宣传让人知道朝廷减税的爱民政策,免得底下的官员营私舞弊糊弄老百姓。不过即便在后世中国也有些地方官员为了充实自己的腰包。故意隐瞒上级下达地各种精神政策,以便自己中饱私囊,这种事情在信息发达的后世都会出现。更不要说是在这个时代了。
王静辉当然知道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堵绝那些黑心官员,只是他也不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他与王安石和司马光相互商议过后决定使用一百多名提举官员分赴各路进行督查,当然仅仅放出去一百多个提举是不管用的,这一招王安石在变法初期的时候便就使用过,不过那效果实在是惨不忍睹,上下联手的话那老百姓可以说是没有活路了。在底下王静辉得到了皇帝赵顼的支持,借用皇城司、情报局和统计局的力量来进行核查,一旦接收到类似的投诉案件将会对当地的地方官吏进行严加惩处。
至于那一百多个分赴各路的提举官员则从汴都留任散官中选取,汴都开封的官员密度可能是这个世界最高的。大宋接近五分之二的官员汇集在开封,再加上宋朝特有的叠床架屋的官制体系,可以想象朝廷所养的不管事的散官有多少。现在官制改革的苗头已经是捂不住了,各路神仙都在大显身手准备落个实缺,而以往身居高位的官员争取保证自己的利益不会断送在两党妥协之中,下面无职官员就是希望能够借这次担当提举的机会来获得上位者的赏识获得实缺。
这种心态王静辉非常了解,驸马门下也曾拜下不少求官者,但王静辉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限制求见人员,这求官系列的求见者自然是无法进入驸马府的大门的。在汴都官场中,驸马府的门槛是最高的,比当朝宰相家门槛要高的多,见驸马一面的难度可以比得上面圣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驸马却常常出入华英书院和平民医馆,亲自讲学或是救治病人,这种怪异的行为为世人所不解,有远识之人诸如王安石和司马光对此都是格外的赞赏。
王静辉所临时构建的检查系统工作还是非常有效的,一百多个提举官员轮流交叉前往各地监督减税政策的实施状况,纵然有这么一两个被当地官员用糖衣炮弹打倒,后面还有不同的官员进行复查,这行贿成本实在是太过高昂,而且一旦漏馅等待的他们便是大宋统计局的调查,那后果就极为严重了。大宋的检查系统一般在中央有御史台,在外则是通判,而在大宋官员眼中,这两种监察机构远比不上统计局的威名,第一次发威便将几十个官员发配远方,后续也有数十人被统计局调查过,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遭难的人数可就难以计数了,一时间统计局的声名确实震慑了相当大一部分贪官污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最新全本:、、、、、、、、、、
第三百八十三章 取舍
第三百八十五章 官制改革
小说推荐
宋缔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赵振穿越到北宋天禧二年,成为了太子赵祯!上有权欲皇后刘娥,下有五鬼之一的丁谓。外有契丹党项虎视眈眈,内有三冗三费土地兼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太祖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刀劈御座千里亲征的赵祯说“天子守国门,君王
我欲乘风归
最新章:
第两千六百四十七章终章(三)宋缔
南宋风烟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宏图霸业俱往矣 烽燃起,南宋铁血战路,盛衰兴亡看今朝 林胜南,一个来路不明的少年人,在抗金宝刀饮恨刀丢失的纷乱中,以他近乎天生的饮恨刀法出道。当金宋各路人马都怀疑起他能否驾驭此刀,却发现他一旦与刀
林阡
连载
最新章:
第1996章 逍遥·试拂铁衣如雪色
苏长风宋清歌
佚名
连载
最新章:
第1724章
小宋腾龙
史家写道:这才叫王者之风!败局中他鼓舞了柔弱者的勇气,激发出必胜的气势,拼争中他引领了方向,凝聚着人心,奠基着胜局。他只要敢做一件事,做对了一件事,便凝聚了民心,有无数虎豹一样的勇士为他冲锋陷阵,无数的智囊为他运筹帷幄。他凌霄而舞,振奋雷电,劈开长长的黑夜,重现朗朗的乾坤!他才称得上是一条真龙*新书
东风暗刻
最新章:
第772章 宝器磨金环
北宋风云
重生于北宋末年燕云地,生为汉儿当自强,天佑华夏
善缘海古
最新章:
第八十章 阴谋3
绛色大宋
业务经理韩绛空难来到南宋,被人救起。他看着慈眉善目的“救命恩人”韩老头,相信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就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晨风天堂
最新章:
第八三九节 全剧终
大宋之吾为九千岁
【污污污,收藏上车】穿越到南宋高宗时期,成为皇宫内廷之中的一个假太监,惑乱后宫“叶离先生实乃朕平生贵人,只要能让朕偶尔阳事再举做五秒真男人,哪怕将整个后宫与皇族贵女都奉献给他都不为过”头上戴了无数绿帽的宋高宗却甘之如饴,甚至主动为叶离甄选秀女“叶离此人罪大恶极,蛊惑皇上惑乱后宫,其罪当诛”奸臣秦桧被
风鸟
连载
最新章:
【宋高宗赵构--如何从愤青变成阳痿..
大宋神探宋慈
非无敌弱智文,喜欢破案流的可以看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深山老林
连载
最新章:
大宋神探宋慈 第56章 故事的开始
宋仕妖娆
建炎南渡,大宋仅余半壁江山绍兴三十二年,南宋史上最强中兴之主孝宗赵昚登基为帝,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隆兴北伐在历史的车轮下缓缓启幕,乾淳之治初露曙光然而南宋有恢复之君却无北进之臣,朝堂上再无岳武穆、范仲淹、王安石来到靡靡繁华的中兴南宋,是沉醉于秦淮河脂粉醉卧美人膝谱一曲士子逍遥,还是笔耕朝堂铸造盛世大宋
何时秋风悲画扇
最新章:
新书《历史维修工》、本书完本感言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