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三十年》第212章 国父归来

    
    姬昌被释放的消息传到岐周。
    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姬发不知道,当他的父亲回到岐周的时候,他能否继续坐在王座之上。
    这无关孝心和胸怀。
    这是一种尊严。
    姬发虽然不被帝辛承认为岐周之主,但这么多年来,他姬发就是事实上的岐周之主。
    姬考还没死的时候,是正牌的岐周之主。
    姬考死后,姬昌在羑里服刑。
    姬发就坐上了王位。
    多年的历练,姬发已经习惯了岐周之主的身份和地位。
    他身上的王者气场已经养成。
    即使需要依靠姜尚的才能,姬发也坐稳了岐周的江山。
    现在的岐周,是姬发的。
    所有的权力,都在姬发的掌控之下。
    可是,一旦姬昌回来,就会产生矛盾。
    怎么安置姬昌?
    论起在岐周的威望,姬发是完全不能和他的父亲姬昌相提并论。
    只要姬昌一来,必定有不少人会站到姬昌一边。
    毕竟,姬发的才能与姬昌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姬昌要重回王座,该怎么办?
    姬发很纠结。
    拱手相让?
    做不到,至少接受不了。
    有谁坐了王座,挥动过权力之剑,再拱手相让的?
    这样的人,也太软弱了吧。
    姬发不是软弱的人。
    他已经不是当年初登王座的姬发了。
    当年,姬考还没有死的时候,姬发就登上了岐周的王座,只不过,每年姬考返回岐周,姬发都不得不给姬考让出王座。
    当年的姬发,还不够成熟。
    或者,当年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当年的他,确实不敢反抗姬考。
    他从来都是姬考的影子,习惯为姬考牺牲。
    但是,现在,他成了岐周的姬发!
    他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即使是他的父亲,他也不会将手里的权力拱手相让!
    他不是那个被父亲踢跪的小孩子了!
    岐周,要在他姬发的带领下继续走。
    不过,很快,姬昌机会返回岐周。
    姬发真的该认真考虑,如何处理姬昌的事情。
    或者说,姬发要想清楚,把他的父亲姬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这一定要好好考虑。
    姜尚也在纠结。
    他不知道姬昌被放回岐周,是好是坏。
    首先,他是高兴的。
    看到自己的老板被释放,姜尚比谁都高兴。
    要知道,当年,他在绝望中找到姬昌,被姬昌直接任命为岐周的二把手。
    这份赏识,这份信任,是令人感动的。
    不论到什么时候,姜尚都不会忘记姬昌的恩情。
    是姬昌,认可了姜尚的才华,给了他一展抱负的机会。
    而且,来到姬昌麾下之后,姜尚终于摆脱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他在岐周,安定了下来。
    他的两个儿子,能吃上肉了。
    他娶了姬昌的女儿,成了姬昌的女婿,成了姬发的姐夫。
    本来,他的女儿姜玉是要嫁给姬考的,唉。
    世事难料。
    谁能想到,姬考竟先姬昌一步在殷商陨落。
    不过,姜玉仍然成了岐周的第一夫人。
    而岐周之主,也从姬考变成了姬发。
    姬发的才能,当然比不上姬考。
    或许,就是因为姬考太有才华了,所以天妒英才。
    现在,姬昌终于要平安返回岐周,姜尚发自内心的高兴。
    他是被姬昌一手提拔起来。
    姬昌把他包装得很好。
    于情于理,他都希望姬昌被殷商放还。
    可是,姬昌回来之后,怎么办?
    一国不能有二主。
    当姬昌回来之后,很多人,包括他姜尚,都不得不做一次选择。
    追随姬昌,还是继续追随姬发?
    姬昌的威望,不可小觑。
    岐周,还没有人敢违逆。
    姬发呢?
    同样没人敢得罪。
    这位岐周的发公子,虽然被很多人喷能力不足,但那是与姬考、姬昌相比。
    实际上,放在寻常人中间,姬发也能算得上优秀。
    但没有考虑这些。
    大家只知道,岐周前两代君主,是雄才大略的姬昌,是才华横溢的姬考,至于姬发,比不上前面的任意一位。
    这是事实,没得说。
    不过,姬发对于王座的把控能力,是过硬的。
    即使很多人不满,也改变不了姬发的地位。
    在无数质疑声中,姬发渐渐坐实了岐周第一人的位子。
    就算有人不服,如今的岐周也早已习惯以姬发为首。
    这就是姬发的能力。
    这位发公子工于心计,不比姬考差。
    这也是让姜尚比较满意的一点。
    如果姬发连自己的王座都看不好,那就真的该让贤了。
    实际上,王座之上,并不需要太多才华,只要头脑清醒、心智成熟就可。
    至于要做什么事情,座下群臣召之即来。
    甚至,王座上的人才华不够,反倒是一种好处。
    这样,手下的人就能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因此,姬发带领下的岐周,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
    姬昌,已经82岁了。
    虽说英雄一世,但82岁的姬昌,与62岁的姬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姜尚不能确定,这位82岁的老人,是否还是曾经的岐周之虎。
    或者说,在经历了将近15年的牢狱生涯之后,姬昌,还有那份雄心吗?
    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姜尚,你满腹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蹉跎于商贾间,可惜啊!来西岐,当我的执政官!”
    每次想到姬昌的这番话,姜尚都感动得眼眶湿润。
    或许,那只是因为姬昌是大文豪,文采好,会说话。
    但是,那些话,真的感动到了姜尚。
    他在见到姬昌之前,一文不值。
    在见到姬昌之后,他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执政官!
    这份尊严,这份光荣。这份赏识,是姬昌给他的!
    他,永远都不会忘。
    如果没有姬昌,就没有他姜尚今天。
    不知不觉,姜尚的眼泪已经流满双颊。
    他在朝歌,在渭水河畔,在多个公开的场合,被姬昌力捧,被姬昌不遗余力地包装。
    是姬昌,造就了他。
    “你是辉煌的姜姓之后,你将恢复姜姓一脉的荣光!”
    姬昌的话,都是那么有感染力!
    这位岐周之虎,不愧是岐周之虎!
    或许,年逾八旬之后,姬昌仍然壮心未泯,还是那头岐周之虎!
    推己及人。
    姜尚能够想到,为姬昌效命的人,绝不在少数!
    岐周的每一个人物,都曾被姬昌感动过。
    如今的岐周政坛,哪个人,不是姬昌一手提拔上来的?
    这些人,都在。
    所以,姬昌的威望,就在。
    倘若姬昌有心夺权,姬发应该是挡不住的。
    如果,姬昌还是那头岐周之虎的话。
    姜尚感觉,这是岐周的又一次危机。
    这一次,不是对外战争,不是兵团互拼,而是权力的争斗。
    姬昌,很棘手,姬发,也不是易与之辈。
    如果这父子俩产生冲突,逼迫岐周人站队,那将是比孟津兵败更大的灾难。
    难道,这又是帝辛的阴谋?
    把姬昌放回岐周,让岐周陷入内乱,然后……
    姜尚摸不透帝辛的这步棋。
    不过,他必须好好打算了。
    是选择姬发,还是选择姬昌?
    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肯定是跟随更强的那个人,也就是胜利者。
    姬昌无论是在才华、威望、业绩等各方面,均对姬发呈碾压态势,看似来胜算更大。
    不过,姬发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
    姬昌再厉害,也已经82岁了。
    姬发再无能,也是坐稳了岐周的王座,气候已成。
    归根到底,就看这父子俩怎么相处了。
    实际上,主动权在姬昌。
    如果姬昌要重新上位,势必要打压姬发。
    如果姬昌继续认可姬发的位子,或许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当然,姬发也有主动权。
    姬发可以立即表明态度,但却会面临很多压力。
    姜尚很想去找姬发讨论,但他不能去。
    他若去,必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则是无法展开讨论了。
    所以,姜尚只能等,等姬发过来找他。
    况且,姬发经常过来找他,邦国大事、儿女情长,他们之间的话题很多。
    姜尚相信,姬发一定会过来找他,在姬昌返回岐周之前。
    因为,姬昌一旦返回岐周,姜尚就必须第一个回到姬昌身边。如果在这之前,姬发没有做好准备,就已经输了。
    不出所料,姬发过来了。
    他来找这位岳父议事。
    所议之事,便是姬昌归周一事。
    “岳父,如果我父亲回来,我们该怎样安置他?”姬发问道。
    姬发问得很有技巧,把国事混为家事,立刻降低了规格。
    姜尚感到很满意。
    这才是姬发。
    姬发已经有了决定。
    今后的岐周,还是要听姬发的。
    一个握有权杖的人,就该有这种唯我独尊的意识。
    如果姬发足够坚定,那么姬昌回来,撼不动姬发的根基。
    “大王,国父归来,是好事。你要好好筹备,搞一个盛大的仪式,欢迎国父回家。姬兰已经有十五年没有见到国父了,你的弟弟们也多年不见他们的父亲。我想,这个团圆的日子,是该举国欢庆。”
    “欢迎国父回家……”
    姬发重复道。他眼睛一亮,立刻就明白了姜尚的意思。
    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多谢岳父指导!”
    “哎!我怎么能指导大王呢?大王英明神武,我和国父都垂垂老矣。岐周的未来,还是要靠大王奋力拼搏啊!”
    姜尚的话,让姬发更高兴了。
    现在,姜尚无异于明确表示,支持姬发。
    他说,他和姬昌都垂垂老矣,显然淡化了姬昌在岐周的影响力。
    岐周的未来要靠姬发,那不就意味着,岐周之主还必须是姬发吗?
    姬发得到了姜尚的支持,心中大定。
    他放心了。
    如果有姜尚的支持,岐周就还在他姬发的掌控之下!
    于是,姬发立刻行动起来。
    他广泛动员文臣武将,商讨欢迎姬昌回家。
    对了,姜尚还为姬昌安排了一个国父的名头。
    这就很好!
    让姬昌当岐周的国父,他姬发继续坐岐周的王座!
    不得不说,姜尚的智慧很高。
    姬发对他的这个老师,更佩服了。
    岐周的文臣武将看到姬发这么积极,也都跟着姬发积极起来。
    虽然这是欢迎姬昌回来的庆典,但却更加明确了姬发在岐周的地位。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姬昌回来,不是要重登王座,而是成为国父。
    岐周的王座,还属于姬发!
    大家对姬发更有信心了。
    现在的姬发,已经成熟了,不是当年那个会让位给姬考的愣头青了。
    这样的首领,是不能随便就反对的。
    姬昌再厉害,也已经十五年没有在岐周了。
    十五年,可以改变很多事。
    岐周,还存有姬昌的威望。
    但这威望,仅仅是威望,不能成为姬昌上位的垫脚石。
    这块垫脚石,已经被姬发亲手搬走了。
    在姬发的倡导下,岐周全境都沉浸在了迎接姬昌回家的喜庆中。
    姬昌的马车一步步逼近岐周。
    岐周的欢庆盛典,也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
    姬发的弟弟们,还有姜尚的夫人姬兰,以及他们的子女,都是迎接姬昌的主力。
    这将是一次全家团圆的盛会。
    实际上,这次盛会的主题就是“国父归来,岐周团圆。”
    姬昌,不是岐周之主,而是岐周的国父。
    可以预料,这是岐周自上一次对大商宣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
    姬昌,一定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但迎接他的,不会是岐周的王座,而是岐周之主姬发。
    姬昌的马车还在行进。
    但29世纪的人已经忍不住评论。
    【高大的强壮的威猛的剑齿虎】:“这个老头子,是要落叶归根了。”
    【非洲猎猫】:“看起来,姬发还挺孝顺啊,搞这么大场面。”
    【非洲猎豹】:“估计他老爸要感动死了。”
    【非洲猎猫】:“@【非洲猎豹】,不可轻提死字,不吉利。”
    【高大的强壮的威猛的剑齿虎】:“@【非洲猎豹】,估计他老爸会感慨自己儿子的心机,不生闷气就不错了。”
    【非洲猎豹】:“@【高大的强壮的威猛的剑齿虎】,怎么讲?”
    【高大的强壮的威猛的剑齿虎】:“@【非洲猎豹】,问猫。”
    【非洲猎豹】:“@【非洲猎猫】,你知道姬昌为什么会生闷气吗?”
    【非洲猎猫】:“@【非洲猎豹】,想象一下,你做了几年牢,你老婆跟别人跑了。”
    【非洲猎豹】:“……”
    【非洲猎猫】:“不仅如此,你老婆还跟着那个姘头过来迎接你出狱,还搞得人尽皆知。”
    【非洲猎豹】:“你这个例子很不恰当!让我感到恶心!”
    【非洲猎猫】:“恶心?对,就是这种感觉。大差不差。你现在已经开始生闷气了。而且只是听我这么一说。但你要知道,这么恶心的事情,真的发生在了姬昌身上。”
    【非洲猎豹】:“那还真是……”
    【非洲猎猫】:“不说了,继续吃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