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当校长》第八百五十七章 与自己和解

    时间回溯到两个小时前。
    接到黄杰电话的陈灏,听着对方的汇报后,虽然感到开心,但是却没有很意外。
    毕竟当初同意成立这个实验室便是看重黄杰的能力,当初通过系统的探查,光是黄杰一个人成功率高达85%,更别提如今实力雄厚的实验室。
    “好好努力,其他交给我就行。”鼓舞对方后,陈灏挂断电话。
    他在思考该怎么考虑技术转化。
    眉头微微皱起,陈灏想了几分钟,拿起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出去。
    “陈校长,有什么事情吗?”对面的张野声音里夹带着几许意外,毕竟自打丙交酯的合作之后,后面联络几乎很少了,唯独的一次,咳咳,还是要收购他们金丹科技的部分股份。
    这次……难不成是要全资收购他们?
    想到这,远在豫省的张野脸色一僵。
    好在似乎是他想多了。
    “张总,不知道你对高纯氮化硅粉有没有了解?”
    “高纯氮化硅粉?”
    张野停顿几秒后,又问道:“有所了解,陈校长为何这么问?”
    金丹科技位于豫省,而豫省还有一所名为中硅高科的企业,这所公司可以说是华夏多晶硅之父,在硅基材料领域深耕多年。
    虽说生物材料和硅基材料专注的领域有所差距,但多少还是有所交集,而且这个领域张野了解一些,国内在这一块的处境简直和丙交酯一模一样。
    能造出来,但是品质远远达不到国外水准,导致仍然需要对外进口。
    “高纯氮化硅粉是我们光华刚攻克的一项成果,张总感兴趣吗?”陈灏淡笑道。
    “纯度多少?”
    “99%。”
    “99%?!”张野失声道:“那岂不是达到本子国的UBE公司的水平了?”
    本子国UBE公司在世界氮化硅粉领域相当于聚乳酸领域的Nautreworks公司。
    “暂时是。”
    陈灏顿了顿,不以为意地道:“实验室方面还在进行下一步的研究,相信用不了多久能制备超越UBE公司更高品质、高产率的氮化硅粉。”
    张野咽了团口水,小心翼翼地道:“陈校长,所以您是打算与我们合作吗?”
    光华出品,必属精品!
    光华的研发能力有多强张野是深有所感,既然陈校长这么说,那多半没有问题。
    只要能拿下高纯氮化硅粉,那他们金丹科技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进入硅基材料领域,扩展公司的多元化。
    “可以合作。”
    还没等张野露出笑容,陈灏的下一句话也响起。
    “但是我们需要再‘加深’下合作关系。”
    这一刻,张野心都凉透了,拔凉拔凉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他不至于愚蠢到听不出对方的话中之意。
    “陈……陈校长,我需要和老周商量一下。”
    “好,没问题。”
    虽说对方还要考虑,但是陈灏却觉得胜券在握。
    而且,被光华收购并非坏事。
    “到时候就放在光华生物旗下吧。”
    ……
    同一时间。
    魔都,交大校内的某个报告厅里。
    可以容纳近千人的报告厅已然是座无虚席,甚至有不少人站在外面。
    正常来说平时一个讲座或者是企业宣讲会完全够用,但今天来现场的可不止交大一所学校的学生,而是魔都地区的15所高校!
    这还不止,到场的基本都是应届博士生,这要是一枚炸弹落在这里,直接摧毁魔都数百名未来的社会精英。
    王海波扫视着四周的人潮,眼皮猛跳了好几下。
    “这也太多了吧……”
    “很正常,毕竟魔都进入双一流的有十五所学校,哪怕一所只来67人,也足以把这里给填满。”
    卢兴文耸耸肩,又道:“其实也还好,你信不信过几日的京城宣讲会更恐怖?”
    卢兴文跟王海波是同个师门的,也是导师这一届唯一满足毕业条件的两位博士生,面对光华大学新启动的教师招聘计划,便一同前来。
    “信……”
    一想到那个画面,王海波鸡皮疙瘩竖起,只觉得眼下的情况已然很好了。
    光华大学的城市宣讲会有门槛,需要985、211、双一流大学的应届博士生才能参与。
    魔都的985有4所,211有6所(不计入985),非985非211的双一流大学有5所。
    别看挺多的,对比京城那里完全不算什么。
    京城的双一流大学有34所,其中985就有8所,位居全国第一!
    34所高校,应届博士生估计都超过5000人了,到场得只会比魔都这里更多。
    见时间还早,卢兴文便与王海波聊起来。
    “海波,最近小破站很火的二叔你看了没?”卢兴文随口道。
    “啥二叔?”
    “就是回村三天,治好精神内耗那个视频,”卢兴文瞪大着眼睛,意外道:“最近这么火你不知道吗?”
    “不知道,都在写论文。”
    “……”
    无语的卢兴文干脆点开视频给王海波看。
    这个视频还挺长的,有11分钟,好在今天两人提前四五十分钟到场,时间充裕得很。
    等王海波看完后,卢兴文忍不住想和他讨论这个视频的意识输出。
    “怎么样怎么样?很多网友diss这个阿婆主,说是在赞美苦难,你觉得呢?”
    “赞美苦难?”一边滑动评论区的王海波,一边摇头否认道:“我不这么觉得。”
    评论区有人感动,有人落泪,有人嘲讽,有人谩骂,还有人贴出路遥和王朔的话,比如王朔这一句话:“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那这个视频是这样吗?
    他觉得不是。
    但卢兴文就好奇了,“为什么?”
    王海波想了想,说道:“那些觉得作者在赞美苦难的,无非是觉得二叔逆来顺受,过得那么惨还这么乐观,然后作者就不内耗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我个人观点,我觉得大体上是作者表达‘与自己和解’的意思。”
    “和解?”听到这个,卢兴文愣了愣,还挺新奇的言论。
    “对,就是和解。”
    接着,王海波对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理解的所谓内耗,是一遍一遍地去思考【如果当初我……那今天就……】,这种思绪如此严重,以至于一个人会部分或全部地失去行动能力。”
    “这种假想的今天和真实的今天的差距越大,你就会越不可自抑地去想这个事情。”
    “这事情可以是当年就差了几分就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可以是因为生病所以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可以是一个决定做错,家庭状况一落千丈……”
    “这种痛苦严重起来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远远超过原来那件事本身造成的损失。比如在二叔这里就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丧失了所有的行动能力。这样的内耗可以让一个人犯下更多的错误,然后陷入更多的内耗,于是进入恶性循环。”
    “这种事情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想:是不是我找个楼,从上面跳下来,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了?
    作者用幽默乃至怪诞的笔触,描写了二叔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那隐藏在寥寥数语背后的、无数的【我本可以……】,无数的【如果当初……】,只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卢兴文听得也有些头皮发麻,只觉得好有道理,换成是他估计做不到二叔这样乐观。
    “医疗事故和残疾证等问题是非常次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说到这,王海波踌躇了下,叹道:“核心问题是【我本可以……】。”
    “这个问题,无论是那个阶层、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会有人会遭遇,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谁比谁生活好,就不痛苦了。”
    “二叔让作者感悟到的其实就是和自己和解。”
    “就是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要回头看了,往前看吧。”
    “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追究、不反抗,不一定意味着逆来顺受。而是活在当下,不再一遍遍地在深夜追问自己那些问题了。”
    “与自己和解但并不逆来顺受,这个状态,可能没有经历过严重内耗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就像作者所说的‘打好一手烂牌’,我手上已经是这样一副牌了,无论我是不是去追究当年是谁让我变成了一手烂牌,我现在手里的牌就是这样了,我天天沉浸干“如果当初”的思绪里,而不去琢磨怎么打好这手牌,那我在人生牌局上只能越打越烂。”
    “从经济学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决策不应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不往回看,不要一直遗憾过去的遗憾,要去打好手里的牌,这都说得很对。”
    其实他刚踏入大学的时候,也有阵子精神内耗。
    他在想,如果当时自己再努力点,会不会能考上交大、复旦?
    或者如果自己家境好点,也会就不会因为贫瘠的教育资源只能来到魔都大学。
    好在自己后面从这个精神内耗中走了出来,不然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了。
    “好家伙,感觉你讲得好有道理。”卢兴文苦笑一声,感觉听完王海波的话,比看完这个视频还让人振奋。
    他忍不住多看了王海波几眼,还是第一次发现老王同学竟然剖析地这么深刻。
    “希望官媒别大肆宣传,不然味道就变了。”王海波无奈道。
    这个视频所夹带的作者思想,其实就跟小镇做题家一样,我们可以自嘲,但是官媒不能这么称呼我们。
    卢兴文不以为意道:“应该不会吧,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但愿吧。”
    正在这时,报告厅里顿时变得安静。
    往台上一看,光华大学的人终于到了。
    首场城市宣传片即将拉开帷幕!
    ps:咳咳,这章也过三千了,女装啥的就算了。
    ------题外话------
    这章私货有点多,主要是最近二舅太火了,有点不吐不快。
    为什么要打扰二舅?
    他们把二舅捧起来,如今又要毁了二舅,真的令人恼火。
    纪录片都不一定100%真实,为什么要要求B站一个视频就得100%真实?
    当然那个作者也有问题,不应该撒谎,说得那么绝对。
    单独针对那个视频,我本人是欣赏的。
    至于什么歌颂苦难,我觉得不是,我认为更多的是与自己和解,向前看。
    如果让大家觉得坑钱了,实在抱歉,我后面尽量减少私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