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当校长》第六百零四章 共和国之剑

    光芯研究中心。
    任弘团队。
    往日充满生机的实验室,今日气氛却格外的压抑。
    “文宇,你……要不要休息会?”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轻轻推了下戴文宇的肩膀。
    “不用,这个模型有问题,我一定能够完成的!”戴文宇头也没回,低着头在纸上推演。
    青年看了一眼戴文宇,对方双眼血丝密布,头发也凌乱着。
    环视一圈实验室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叫许盛,是中科大的第二批支援团队人员。
    初七到元宵节,陆陆续续有支援团队报到,至于任务分配,则就近单位分,许盛他们一行人便与任弘团队汇合了。
    前面还好,因为都是熟人,很快便融入到团队当中,研发也是一路顺利。
    人手的补充后,研发进度大大提升,在整个中心的科研人员都信心满满,觉得半年内肯定能攻克这个光芯技术。
    谁知到了年初就出现问题了。
    进度突然卡住了,而且不光是他们一个团队,其他团队进度也不太理想。
    事发突然,让不少科研人员都愣住了。
    至于解决方式……只能硬上了。
    就泡在实验室里,困得不行了就回去睡一觉,甚至懒得回去就趴在桌子上睡。
    光芯研究中心这里的硬件设施很好,连淋浴间、休息室都有。
    直接带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过来,连回酒店的时间都省了。
    只是,这些有用吗?
    许盛有些茫然,大家夜以继日的做着实验,可结果并不太理想。
    甚至他们团队还有一个博士今早直接晕倒了,好在送到校医院,医生说只是过度劳累,休息一阵子就没事了。
    “文宇,你说我们会成功吗?”许盛叹道。
    “我们会成功的,而且我们只能成功!”戴文宇眼中似有熊熊烈火在燃烧。
    “光芯我们一定要造出来,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一定要!”他拳头紧握,这番话似乎也在激励着自己向前。
    许盛愣住,然后郑重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肯定可以实现的!”
    就在这时候,实验室门开,三人走了进来。
    陈灏一眼望到任弘教授,快步上前,问道:“任教授,情况怎么样了?”
    任弘看到陈灏的出现,顿时松了口气,“陈校长,事情是这样的……”
    越听到后面,陈灏眉头越皱越深。
    “那名晕倒的郑博士待会我会去看望下,倒是你们这个工作态度……这是不健康、不科学的!”说到后面,陈灏语气加重。
    不分昼夜,甚至直接睡在实验室里,这怎么行!
    不能为了科研这样折腾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光芯谁不急,他也急啊!
    可是急有什么用?
    “这些我也知道,我劝过了,没有用。”任弘苦笑地说道。
    所有的科研人员就跟入了魔一样,坚守在实验室里,仿佛不攻克光芯技术不罢休。
    陈灏身后的周豪深教授和郝琦博士两人听了任弘教授的话,再环视着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个个都顶着一个黑眼圈,怕是最近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
    哪有这样不要命搞科研的?
    陈灏心头火气上涌,芯片这玩意不是什么简单东西。
    这是一个大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熬下就能造出来的,这玩意是需要长期斗争的,按照中心这些科学家的熬法,怕是光芯还没造出来,就要倒下一半的人了。
    陈灏想都没想,内心默念了一声,眼前弹出一个光屏。
    看着上面的内容,再联想刚刚任弘所说的话,陈灏眼神变得复杂无比。
    【科研项目:光芯】
    【科研人员:396人】
    【科研进度:72%】
    【所需时间:1年6天】
    两个月前,光芯的科研进度还是50%,所需时间也要1年9个月多,但就是研究中心的这些科学家们,硬生生地把时间给减少了7个月了!
    ps:卡文了,还没写完,还差几百字等会补充上。
    ……
    教育产业化。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教育扩招就像一道流水线,将一个个普通的大学生推向社会。1
    很多学校目前就是复制一批又一批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1
    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领导力和方法论,其中包括决策方法和能力。
    家长在争名,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在争胜,一分都压倒英雄汉;社会在争强,就业岗位青睐“985”“211”的学生。
    学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养人才,再者就是培养精英。
    教育的本质是一门产业(钱),扩招的目的就是维稳,维稳重于一切
    我们或许还记得,多年以前就开始在网上流传的一个观点:中国教育太早的文理分科,导致中国的理科人才缺乏文科素养,文科人才缺乏理科精神,对中国人才的综合素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清华材料本科上一届,转专业走了四分之一的人。
    知识可以被教育,但是智慧不能被教育。智慧来源于生活学习中的思考。
    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显现出了这方面的趋势。比如,十几年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而现在,这样的故事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中产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人生的逆袭。
    未来,上述故事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富人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没有让上面两类人逆袭,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高校或者说学校就是工厂,学生就是流水线的产品,教师就是工人,工人制造产品,但是不清楚产品在社会中的销路如何,因为这不是他们关注的,但是工厂需要,否则工厂不会被社会认可,产品长期质量偏低,会被主管机构(教育部门)要求停止生产,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原理,大量的不合社会所需的无用产品生产出来,最后只能放在仓库或者拿回工厂自用,这就是在社会中没有需求的学生归宿,到学校,除
    70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