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当校长》关于通识教育和光华大学的发展,说几点(免费)

    上一章已修改好,添了一千字进去,多的字不收费,刷新一下看看吧。
    昨天查了一下午的资料,还在知网上下载了几篇论文,所以耽搁了码字时间,实在抱歉
    下面讲讲通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
    选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的形式呈现。也就是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在这里,不得不提下美国的本科教育,也就是俗称的美本。美本的教育水准的确不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国内目前已经从专业化教育正在往通识教育过度,就像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本科教育改革。
    美国本科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对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目的使学生具备更开阔的全球视野,处理问题和看待文化的新视角、新思路。
    这里以芝加哥大学举例。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种美国特色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到今天,录取竞争日渐激烈的芝大把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
    1人文,文明,艺术
    2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3社会科学
    以及可选的外语学习。
    根据芝大对核心课程的介绍,它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把在一门学科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中。
    这就是知识的交互性。举个例子,一个学工程的学生,可以把在数学课和物理课上学到的逻辑和推理方法运用到解决工程问题当中。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核心课程所带来的知识积累,都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咪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其次,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专精”的学术课程,所以核心课程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