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第二卷 中国,一个春天的开始 第62章 逃兵的感悟

    第62章逃兵的感悟
    “战争是什么?
    “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xìng代名词。[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
    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恣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这就是战争。
    正义是什么?
    正义即力量,惟有力量才是正义。一切无非是弱ròu强食。
    人道以及其他所有的美、道德、正义与强力相比,都是弱者。
    神圣的屠杀究竟是什么?
    以怎样的知识才可以认识多种存在的事实?
    和平之神只能与战争之神同行。”
    ——《共和国战争》——开篇
    军人们在大港工业园区建起一片用黑铁盖顶,每座都可以可容纳数百人的房子,在房子的四周用铁丝网围着,大mén旁边挂着一块写有“远征军”字样的白地黑字的大牌子,这里并不是他们永久的驻地,只是临时xìng的,对于他们来说,最终所有的士兵都要远征,正如那大牌上所说的那样——“远征欧罗巴!”
    在一间铁皮房顶的房间内,挤满了不同岁数的年轻人,他们在房间内徘徊、吸烟、大声聊天,人们的嗓间吐道着各种各样的方言,有河北话、有山东话、山西话,还有安徽话、江苏话、湖南话,总之,各种各样的方言,在远征军的军营中汇集着。
    这些人远离家乡,身处军营之中,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出征,而在zhōng yāng训练场上,从京城来的戏班子正在演着戏,在台下,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数万名士兵,他们坐在那里,听着京戏,尽管许多人听不懂,可是却还是在那听着。
    这些慰问京戏的演出的内容很简单,大都是与军旅、战争相关的剧目,而此时大喇叭中传出的却是《六郎探母》,而在这个房间内,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听戏,原因很是简单,他们在等待领取“探亲证”,在出征之前,这些家人在附近的士兵们有四天的时间去探望自己的亲人。
    “文得鹏!”
    “有!”
    应着军官的喊声,文得鹏从人群中挤了过去,在走到桌前,军官递给他一张薄纸,纸上带着远征军司令部的大印,在远征军接受的扫盲教育,使得文得鹏能够看懂纸上的那句“远征军官兵远征欧罗巴为国添荣,此次返乡探亲望地方给予帮助!”,这便是“探亲证”了。
    办完手续,文得鹏和其它人一样乘货车离开了军营,在挤满了人的车厢上,望着这片工业区,曾经只是一片海边滩涂的工业区,现在已经进驻了数十家企业,远处的发电厂的大烟囱喷吐着煤烟。而在车厢上出营探亲的士兵们,这会则被冰的直流鼻涕,在这大冬天坐着卡车,显然不是什么得瑟的事情。
    不过虽是如此,当卡车驶离工业区后,在经过一个村庄时,村里的小孩还是挤追着卡车,然后大声唱喊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孩童们的歌声追着汽车,汽车上这些出营的士兵先是一个,接着又是几人,最后所有人都跟着唱了起来。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威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矜。一呼同志于百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敌寇不顾身。”
    这首堪称最有华夏尚武气质和文化底蕴的军歌,最初在“胶澳事变”时出自广播电台,后来传遍整个中国,而在远征军编成后几乎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远征军军歌,对于这首歌,这些远征军军人并不陌生,他们每天早晚都会唱两次。
    终于,在快到火车站的时候,文得鹏跳下了卡车。
    “兄弟们,你们慢走,俺先回家了!”
    “得嘞,你小子,嘴里是地道的皖南腔,家咋可能天津,别是想当逃兵吧!”
    逃兵?
    虽说接下来是一阵笑声,可文得鹏的心下还是一颤,脸sè瞬间便呈苍白,没错,他就是想当逃兵,不过他的家人,的确在天津,十几年前,就来了天津,可是从编成远征军后,他就没当请过外出假,反而更刻苦、更卖力的训练,只为了长官最后能顺当的发给他一张探亲证,然后拿着探亲证出营,逃出去。
    “军爷!来做俺的车!”
    几乎是在那辆卡车刚一驶开,就有一个眼尖的车夫拉着洋车跑到他面前,那车夫毕恭毕敬的全没有想躲开的意思,过去也曾当过车夫的文得鹏瞧着车夫的劲头却是一愣,这人是咋了?就不怕他不给车钱吗?
    就在不解之余却又跑来两车夫,不待那两人讲话,先前来的那车夫就嚷了起来。
    “嘿,我说哥几个,这生意可不是这么抢的,这可是我来的先,军爷,您请……”
    “军爷,做我这可不要钱,这孙老三的心可黑了,没两máo钱,可下不了他的车……”
    “你老皮丘说啥那,两máo?我孙老三也知道,不是什么人的钱都挣,谁若是要了车钱,就死他儿子……”
    几人的争执却是让文得鹏愣是没回过神,或许是注意到他脸上诧异,旁边一拿着算命摆挡的算命先生便冲他说道。
    “军爷,您还是选一位上车吧,要不然,他们保准撕起来!”
    “这……”
    “不冲别的,就冲您这身军衣!”
    算命先生手点着文得鹏身上的那身呢绒军装,不过他的手所点之处却是文得鹏肩上的臂章。
    终于,文得鹏还是坐上那洋车,待他一坐上车,车夫便拉着车跑了起来,拉车的车一边跑,一边儿喊着:
    “军爷?嗨,听新闻纸上说,军爷们要出征了吧!”
    “唉、唉……”
    应着,文得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一路上,那车夫嘴里就是不停,终于半个多钟头后,到了文得鹏家附近,在下车时,文得鹏连忙就要从口袋里拿钱,可却被那车夫一把拦住了。
    “军爷,别的俺不说了,今个能拉一趟军爷,算是俺老孙家也为国尽力了……”
    那姓孙的车夫瞧着文得鹏,那满是的汗水的脸上却带着笑。
    “军爷要去欧洲打洋人,连命都不要了,俺要是再要您老的钱,那还是个人嘛!”
    “一定得要钱,这,对,有军令,有军令,不拿百姓一针线……”
    “军爷,您别寒参俺了,当兵的,拿两个军饷不容易,这钱,您留着,给爹娘多买点东西……”
    说着,那车夫却是拉着车跑远了,只留着文得鹏手里拿几个“小洋”愣愣的站在路边。
    “瞧,这不是文家老大嘛!”
    一个声音倒是让文得鹏回过神来,回脸一瞧,他的脸sè顿时就不自然起来,是冯大娘,她是他家的邻居,不过这人嘴上从不饶人,说话甚至克薄。
    “文家老大,这身衣裳倒是气派,那过去骑洋马的大官,穿得也就是这洋呢料子,啧啧、能穿着这料子死了,那也值了……”
    “死婆子,我瞧你是白活了,我让你luàn吵吵……”
    未了便是一阵骂声,是冯大爷先chōu了冯大娘一嘴巴,在她的哭喊声中在那骂了起来,然后人一转脸,便朝文得鹏赔起不是来。
    “大鹏子,别怪你大娘,她那嘴,没挡着风……”
    “大爷,瞧你说的,大娘是刀子嘴豆腐心,我还能不知道……”
    一见冯大爷动了火气,文得鹏连忙劝说道。
    今个都是咋啦?
    文得鹏却是反应不过来,在回家的路上,平素熟悉的、不熟悉的,对他的态度都是极为亲近,就是那平素连个话都没有的,任由婆子喊骂的冯大爷,也像是喝多了一般,chōu起了自家的婆子,终于到了家mén口,在家mén口他却意外的看到一块红凌子,那红凌子下面有一片铜牌儿,铜牌上面赫然是他极为熟悉的远征军军徽,上面还有几个字。
    “远征军家属是最光荣的家庭!”
    这……这是怎么回事?
    望着这铜牌,他想起在远征军组建的时候,长官们似乎说什么要他们的详细地址,说是要制什么军属牌,好像还有什么优待似的。
    “娘,我回来了!”
    推开mén,朝着mén间喊了声,文得鹏却看到他娘走了出来。
    “得鹏回来了!”
    出屋的fù人瞧到院子里的人,脸sè一变,带着分欢喜,却又带着几分忧。这时,文得鹏闻到院中带着些中yào味,是谁病了?
    “爹呢?”
    说话的时候,文得鹏的心下却是紧了起来,他知道平素节俭的爹若是不是病重了,没法了,是绝不会请先生抓yào的,家里这么浓的yào味,显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yào了。
    “你爹老máo病了,进了冬,这身子就不舒服,在里屋那……”
    文李氏说道着,瞧着儿子这一身军衣,那脸sè却是不定起来,当初儿子去投军,那还不是rì子bī的,可那会想着投军不定会打仗,结果谁曾想……谁曾想,这中国不打仗,可却是要跑到外国去打仗。
    进了屋,屋中便是一阵浓浓的yào香,在里屋的chuáng上躺上一个五十几许的老人,老人一脸病态,显得甚是憔悴。
    “爹……”
    看到爹的样子,原本担心不已的文得鹏,这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现在的脸sè可是比往年好多了。
    “老大回了啦……”
    躺在chuáng上的老人瞧见儿子时,顿时就来了jīng气神,手指无力的点着桌边的椅子,待文得鹏坐下后,他便细瞅着儿子。
    “比先前结实了,更jīng神了,这衣裳好看、你爹我这辈子,也没穿过这样的衣裳……”
    爹的话只让文得鹏眼间一热,他这个当儿子的到现在都没能给爹置身好衣裳。
    “爹,是当儿的不孝!”
    从椅上跪到地上,文得鹏便重重的嗑了两个头。
    “好了,没啥孝不孝的,忠孝难全……咳……”
    听着咳嗽声,文得鹏连忙扶起爹,拍着他的后背,让爹顺顺气。
    “别拍了,老máo病了,打了chūn自己也就好了……”
    已经坐起来的文四瞧一眼儿子然后问道。
    “这次回来是,呆几天?”
    “儿、儿不走了……”
    吱呒着,文得鹏满脸通红的说着。
    “我、我寻思着先躲上几天,等部队开拔了,再回来,也就没人问了……”
    “哦……咳……咳……他娘,你把那证,那证拿来……”
    依在mén边的文李氏连忙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文四,那颤微的手掀开布,便lù出一个红本本来。
    “两月前,这市里当官的敲锣打鼓送来了这个红本本,说……”
    瞧也没瞧儿子,文四便掀开那红本本。
    “说是俺养了一个……咳……咳……争气的儿子,是远征军的兵,远征军……咳……是啥军,那会你爹我不知道,你在……咳、咳……信里也没说,可他们说,远征军就要去打洋人,给咱中国挣脸面的兵,咱们一家子,就是嗯“远征军军属”,这铜牌子还挂在mén上哩……”
    一边说着,文四一边看着这红本本。
    “俺儿子要去打洋人,为中国挣脸面,让洋鬼子不敢再轻瞧咱们……”
    文得鹏的眼睛却是看着那摊开的本本上面的字校,写着他家里数口人的名字,下面还有一句。
    “持此证可享受参加或投资公营事业的优先权,还可以享受到在公营商店及其他公营事业购买物品时的廉价优待,以及邮寄信件免资等权利,其家属有就学者,当享全免费之义务教育,于公营医院就医当享免医yào费之待遇……”
    “你二弟进了工厂,三弟、大妹现在都去上学了,就是你爹,这yào也是从医院拿的不要钱的,这一家老少,可都是沾你的光啊!”
    说完这句话,文四方才看着儿子。
    “当爹的这辈子不成器,没给你留下啥家业,反倒还是一个拖累,若是你不想去,你爹也不强求你,回头,让你娘把这本本送回去……”
    随后文四便不再言语了,而文得鹏看着闭上眼睛的爹,他知道,以爹的脾气这边把这证送回去,那边没准爹就会……
    “爹,我去,我去……”
    再一次跪下去,文得鹏的语中带着哭腔,并不住的嗑着头。
    “一准不给咱文家,不给咱中国人丢脸……”
    mén框边文李氏这会却已经哭了起来,谁愿意看自家的儿子去送死,可……
    “哭啥哭,又不是生死别离的……”
    弯腰拉扯着儿子,文四的老眼里同样也带着泪。
    “咱文家,是出自圣君周文王……”
    依如过去一样,文四又在那说道着“文家”历史来。
    “天地有正气,这说的是谁,就是大宋朝的文天祥,咱们文姓从那时起,就是咱中国的正气第……”
    或许是话多了,文四的脸上带着病态的嘲红,虽是如此,但他的脸上却显得很是兴奋,终于说完了一番“文家”辉煌的历史之后,他看着儿子用极为认真的口气说道。
    “这次你要随军出征,这和过去不一样,你是要去给咱中国挣脸。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
    认真的看着儿子,文四的声音变得沙哑起来。
    “我有三个儿子,有两个尽孝的,就已经对得起祖宗了,你若是战死了,咱家也能对得起文字的列祖列宗,对得起文家“正气第”的mén楣了!”
    爹的话,只让文得鹏重重的点着头,而在一旁依着mén边的娘却已经放声哭了起来。
    “哭,哭什么哭!有啥好哭的,我文四这辈子不成器,可有一个好儿子,好儿子啊……”
    嚷着,文四却同样已经哭了起来,谁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死,没有任何人愿意。
    “去,买几个菜,今个我得敬咱儿子一杯……”
    醉了,这天,很少喝酒的文得鹏醉了,醉的像是死人一样,在喝着酒时,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请爹放心,我一定不丢文家正气第的人……”
    而在吃饭的时候,文李氏则不断的往儿子碗里夹着ròu,一句一句的“多少点,吃饱点……”,而老二、老三、大妮每一次想吃ròu的时候,都会被的文李氏用筷子打断,还是文得鹏把ròu夹给弟妹们,他们方才一逞口欢。
    第二天,头痛yù裂的文得鹏并没有呆在家中,一大清早他就穿上军衣,在爹娘的mén前嗑了个头后,便悄悄的离开了家,他并没有看到,在他离开时,在那破窗边满面皱纹的文四却是双眼含泪的看着儿子。
    “活着回来啊……”
    轻不可闻的话语从文四的嗓间道了出来……
    走出家mén,文得鹏却是头也不回的朝着巷外走去,路上那些街坊邻居看到他的时候,总会对他lù出笑来,热情的打着招呼,而此时他却没有任何心情去理会街坊们的热情,他的心里发堵,发涩,走了一个多钟头,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集合点的时候,他却看到集合点处站着几十位神情很是复杂的兄弟,他们……
    看着彼此,几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苦笑,这时不知道是谁长叹了一声。
    “唉……这次咱爷们若是打不出个人样来,可真没脸见家乡父老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