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在长安开酒馆》第一百五十二章 诸位请落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我在长安开酒馆 (.)”查找最新章节!
    长安城太极宫,显德殿内。
    短短几步的功夫,李世民已经神色如常,神色寡淡。
    然而就在刚刚看完奏折的内容时,无论魏征还是裴宣,都能够听出陛下语气中透露出的怒意。
    帝王心性,闲杂人等又岂能揣摩得透。
    裴宣与魏征一左一右跪在御桌之前,头颅低垂,不敢直视当今天子。
    “你们二人去一趟汤峪镇,越快越好。”
    “无论如何,明日之前,必定要将小常老板带回。”
    “查清楚在汤峪镇上活动的几方势力,只需要查清即可。”
    大殿之上,李世民身为一朝帝王的威势展露无遗,拜服在地的魏征裴宣两人齐齐应声。
    李世民眉头微皱,但很快又趋于平缓。
    “另外,在那之前先去尚书省衙门……”
    话说一半,李世民面色略显古怪道:“魏爱卿既然在奏折上写的如此清楚,想必已经做好准备了?”
    魏征头颅抬起半分,从怀中掏出一个物件:“果然瞒不过陛下。”
    看着魏征双手呈上的东西,李世民顿时被气笑:“你这田舍翁,平日里最是死板不通人情,怎的遇到这种事情,反而敢先斩后奏了?”
    “微臣斗胆揣测圣心,还望陛下降罪。”
    魏征嘴上说着请罪,双手却举高半分,意图极其明显。
    “罢了罢了。”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魏征将东西收起来。
    若是换成旁人做这种事情,即便李世民现在表现的不在乎,但日后少说也要整治一二。
    但魏征这个老东西本就是倔驴脾气,就算罚的再厉害,日后该如何还是如何。
    魏征恭敬道谢,这才准备将东西收起来。
    不过在那之前,李世民突然来了兴致:“先等等,将东西呈上来!”
    魏征缓缓抬头,眼眸中难得的露出几分疑惑。
    而李世民见魏征没有动静,索性自己走出御桌,将那玩意儿接了过来。
    随着“砰”的一声,李世民这才将东西重新丢回给魏征:“你们二人,尽快出发,朕在宫中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闻言,魏征与裴宣两人立即起身退出显德殿。
    直至出了显德殿大门,裴宣才抓住机会看了眼魏征手中的东西。
    然而,也就是这一眼,裴宣整个人都看傻了眼。
    因为不敢抬头,所以裴宣并不知道刚才“砰”的一声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可看到那东西上的印记,他这才意识到刚才陛下做了什么。
    洒金纸张的背面,正静静的躺着一个硕大印记。
    其上刻有文字,秦篆,字迹分明,为三个字。
    定命宝!
    “魏大人,这是……”
    裴宣结结巴巴开口,好半晌都无法平定情绪。
    魏征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表情,顺势将东西塞回到怀中:“陛下刚才的话,裴大人想来也听到了。”
    “咱们只有一日时间,裴大人可有办法尽快赶往汤峪镇?”
    “有、有的。”
    裴宣还没从印记上收回心神。
    那可是受命宝啊,大唐玉玺,代表着当今陛下。
    大业十四年时,前朝皇帝杨广被斩于江都,萧太后携杨政道遁入漠北,投靠了突厥,同时还带走了传国玉玺。
    当今陛下因没有传国玉玺,便命人篆刻“受命宝”“定命宝”两枚玉玺,前者对外,大都印于与番外人的文书上,而定命宝则对内,用做圣旨盖印。
    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个印有“定命宝”玉玺的纸张,等同于圣旨。
    再结合陛下刚才的那番说法,裴宣心中突然涌出一个荒谬念头。
    回头等见到了小常老板,自己要不然就再客气一点?
    最好是能在小常老板那边刷足好感。
    指不定,自己升官进爵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小常老板的身上了啊!
    旁边的魏征自然不知道裴宣的想法。
    此时的他,只想尽快赶到汤峪镇。
    不管是被陛下放在心头的小常老板,还是汤峪镇上的四大粮商,都需要见上一面再说。
    其实真要算起来,小小的四家粮商,根本不配他亲自出面。
    反倒是小常老板更重要一些,只需要将其安全带出汤峪镇即可。
    可陛下的话已经摆到了明面上,他这把老胳膊老腿的,只能跑上一趟再说。
    眼下,只希望汤峪镇那边,尚未乱将起来才好。
    脸上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表情的魏征,此时却有些忧心忡忡的感觉。
    但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的汤峪镇非但没有不乱,而且一团和气,和气到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栖云客栈。
    汤峪镇上最好的客栈,据说掌勺的大厨师从宫廷御厨,一手淮扬菜做的那叫一个色香味俱全。
    放在往日,正晌午时分正是栖云客栈最热闹的时候,可今天的情况却和以往截然不同。
    偌大的栖云客栈,却只有一桌客人,就连在栖云客栈住宿的客人都被一并赶了出去。
    倒也不是不让对方入住,而是在事情谈完之前,不得进入栖云客栈。
    能在这家客栈住下的,多少都还有些身家,面对这种无理要求自然不予认同,被堵在门外的,更是被气的暴跳如雷。
    只不过,当客人们纷纷落座后,不管是死赖在房间不走的,还是门口不依不饶的,全都识趣的闭上了嘴,乖乖躲远了些。
    一桌客人不算太多,满打满算也就一手之数。
    其中四个,分别姓赵周吴沈,更是汤峪镇四大粮商的主事人。
    毫不客气地说,这四个人一旦联手,甚至能掀起长安城境内的粮食危机。
    就是这么四位,在饭桌上,却是连主座的位置都没有拿到。
    四大粮商之首的赵家家主,赵迎春,也只是落了一个陪坐左侧的位置,而他正对面,就是元家主母,沈怜阳。
    被这四位众星拱月捧在中间的年轻人,直说姓唐。
    但坐在这里的人都很清楚这位唐公子姓甚名谁家住何方,甚至于,唐公子家境如何,父亲是谁。
    毕竟来这里之前,沈怜阳已经将自己得知的信息如实告知了其余三人。
    唐观,户部尚书唐俭之子。
    只是这么一个名头,就值得他们四人作陪。
    “唐公子,这可是特地从长安城买来的佳酿,据说价值五十两一壶呢。”
    沈怜阳主动提起酒壶,脸上挂着恬淡笑容。
    常昊神色如常,嘴角噙着半抹笑容,看起来很是享受沈怜阳的伺候。
    但场上几人都不知道,常昊这会儿是什么心情。
    这他娘的不就是自家茶楼卖的醉仙酿吗?
    什么佳酿啊,这里面是掺了水的。
    茶楼后院还埋了好几坛比这个更好的!
    想归想,常昊自然不会戳破这壶酒的真相。
    随手抄起酒杯,常昊环视周围,语调平缓:“四位,终于见面了!”?        p大唐:我在长安开酒馆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