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国工匠》第三百四十三章要的是一个态度

    “按照《大清会典》中的规定,亲王府的银安殿面阔间,覆绿琉璃瓦。
    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亲王府的是七个,郡王府的是五个。
    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郡王五个。正脊两端用螭吻,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
    启功不愧是皇族出身,雍正皇帝的子孙,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清王府的形制,张口就来,说的头头是道。
    “银安殿可以用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龙锦枋心;套殿可用墨线小点金。
    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龙………”
    张俊平坐在一旁,看着启功在上面侃侃而谈,众人纷纷点头符合。
    《大清会典》又叫五朝会典,是记载清皇朝的礼、乐、冠服、舆卫、武备、天文、舆地等内容,是研究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大清会典》讲究的是以典为经,以例为纬。
    什么意思呢?
    就是会典里有的要按照会典里的制度来执行,没有的遵守先辈的事例来操作。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事,祖宗没干过,我这么干了,你们这些个后辈子孙都跟我学着点。
    不过,《大清会典》确实是清朝最全面的,涉及到礼乐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典籍,一共卷。
    这部典籍应该说是保存最好的典籍,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史籍资料。
    此时启功说的如此详细,而且每一句话都有大清会典作为理论依据。
    张俊平不禁猜想,启功手里应该收藏有《大清会典》,甚至有可能是全本。
    说起来,《大清会典》一共五个版本,每一个版本编纂完成后都会大量印刷,然后分发到各个衙门以及王公大臣的府邸。
    但是,在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日本的侵略,以及十年大时代的洗礼,即便是《大清会典》这种大量印刷刊发的典籍,想要把五个朝代的版本收集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猜想着启功手里可能藏有全套《大清会典》,张俊平不禁想起启功的同宗晚辈金永顺。
    有日子没见到金永顺了,也不知道这位贝勒爷现在忙活啥呢。
    有启功的参加,加上梁教授等几位专家教授手里的资料,研讨会进展非常顺利。
    仅仅一天的功夫,就把整个修缮方案给整理了出来。
    当然,这也和张俊平原本的修缮方案就已经很完善有很大原因。
    这些个专家教授,就是在张俊平的基础上补充修改一些细节。
    比如银安殿,张俊平是按照后世的重建方案,正殿按照五间设计的。
    现在,改成了七间,比照原建筑,一比一进行还原重建。
    各种细节资料张俊平记录了一本子,这个都是后面进行修缮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方案讨论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施工图的绘制,这个不需要张俊平自己动手了。
    梁教授主动把施工图绘制的任务揽了过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的是学生,人家就是学这个的,画的施工图比张俊平的更加专业。
    作为回报,张俊平聘请启功、梁教授等专家教授担任恭亲王府修缮顾问,并且成立了一个顾问团。
    谷<spa> 到了启功、梁教授他们这个地位,名利二字已经很难打动他们,他们要的是一种成就感。
    作为顾问参与修缮恭亲王府,这种成就感,绝对不是些许金钱或者名誉可以比拟的。
    说句庸俗的话,全程参与了恭亲王府的修缮工作,这个牛能一直吹到死,后辈子孙还能接着吹。
    晚上,张俊平在bj饭店谭家菜设宴款待众位专家学者,一番觥筹交错之后,气氛相当热烈,场面非常之和谐。
    第二天,张俊平早早来到家具厂。
    “厂长,这是关于技能竞赛的文件,还有宿舍楼分配方案,您看一下·········”张俊平刚到,秘书刘卫民就抱着一大摞文件走进来,找他签字。
    “嗯!”张俊平拿起文件翻看了一遍,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弄得,满意的点点头,在上面签了字。
    把文件还给刘卫民,张俊平交代一句,“我去工作室,没什么重要的事不要打搅我。”
    来到工作室,张俊平先给自己泡了一壶茶,慢慢的品了一会茶,让心静下来,才开始一天的创作。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创作手法的总称。
    详细区分的话,雕、刻做的是减法,通过去除多余材料来达到自己的艺术诉求,而塑则是做加法,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诉求。
    张俊平如今是央美艺术学院雕塑系的研究生,老太太开恩,让他不需要天天蹲在学校里,和其他人一样去学习。
    但是这不代表他可以不努力,要是学习进度达不到老太太的要求,那别说毕业,弄不了老太太敢大义灭亲,把他逐出师门。
    张俊平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只要有时间,就会练练手,琢磨琢磨技艺。
    也许今天不适合创作,张俊平刚刚制作完支架,刘卫民就敲门进来,“厂长,刚刚市政府来电话,让您过去一趟。”
    “说什么事了吗?”
    “没说,只说让你尽快去一趟!”
    “我知道了!”张俊平点点头。
    心里猜测,可能是关于古董收购资格的事。
    骑着自行车来到市政府。
    来到刘首长的办公室。
    “领导,您找我?”
    “小张来了?快做!”刘首长看到张俊平,很热情的招呼他坐下,亲自给他泡了一杯茶。
    “小张,今天叫你来,有两个事,一个是你上次说的那个自行收集古董的资格,市委市政府经过讨论,同意了你的要求,相关的手续,你联系一下李秘书,让他帮你去办。”
    “谢谢领导!”张俊平赶忙道谢。
    “不用客气,我听说你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梁裕民教授还有启功先生一起搞了个恭亲王府修缮方案研讨会?”刘首长笑着摆摆手,很随意的说道。
    一听这话,张俊平顿时明白,自己这个资格之所以这么快批下来,就是因为自己搞的这个研讨会。
    领导看到了自己的态度。
    或者说,领导们看的,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biu
    biu。biu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