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九十二章:合法垄断

    一群乡干部,被范阳这手彻底砸晕。
    老秦乡长说道:“好,好,我马上带你们去工厂。”
    有脚快的就先跑出去,奔走相告,许多村民也跟着往工厂那边跑。
    兴奋当中,那个村主任却轻轻一拉老秦乡长的袖子:“那些外商咋办?”
    老秦乡长一拉袖子:“你管他怎么办,就说你们村儿卖不卖?”
    “卖啊,肯定卖。”
    那两个韩国人,去年说好的1块8,车都装好了,又压价1块6,说什么他们公司不同意,不卖就让下货,折腾了一天。
    最后憋屈的卖了。
    如今范阳两块钱价都不讲,还把明年的预定了,村主任也是顺口一提。
    干脆利落的就把韩国人抛在脑后。
    “咱们村儿的东西,啥时候这么抢手了,以往都卖不出去的啊,奇了怪了。”
    凭他的脑子也想不明白,走到一半,看见另外几个村干部都往自己村里走去。
    他们本来在工厂开会,正在担心韩国人不来,想自谋出路呢。
    突然间来了个大客商。
    自己也半途绕道,跑去挨家挨户通知,让把自家散作的柿饼,有多少算多少,都给厂里挑去。
    万一全卖出去了呢。
    没过一会儿,整个马家坪,全都被惊动了。
    那工厂建在半山坡上。
    背后就是几片上百年老树的果园。
    说是加工厂,也的确没错,整个工厂连个削皮机都没有,唯一的电气设备就只有几盏绿皮电灯。
    主要建筑则是一排排高两米的棚子,叫阴干房。
    像挂珠帘一样,密密麻麻的挂在棚下。
    范阳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吃了。
    加工方式太天然了。
    就是一个字,晾。
    和吐鲁番加工葡萄干一样,只不过吐鲁番葡萄干的晾晒房有围墙,避免阳光直晒。
    而这边就只是棚子,避免淋雨就可以了。
    那些棚子下面,一串串的柿饼已开始挂霜。
    每个棚子前面,都站着一排排的农村妇女,正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捏。
    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原料和地理都是其次,还有一个挺考技术的是捏。
    每一个柿饼,至少得捏三次,才能定型。
    而捏的好坏,直接导致了里面的糖心能留住多少。
    晾晒分为40天,50天,60天。
    时间短,就软一些,新鲜一些。
    反之,则硬一些,甜一些,保质期长一些。
    而捏的这个过程,与其说考验的是技术,不如说考验的是耐心。
    一吨的量,就有两万多块饼。
    挨着捏三遍。
    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下来的。
    也只有这个年代的山民,能做到这个地步。
    后世好多都是机器烘干,10天就出饼,口味能一样才叫怪了。
    范阳看得欣赏不已。
    眼前这一幕,要放到后世,仅仅纯天然一项,放到电视上都可以吹半天了。
    什么千年传承,匠心独具,历经50天,大大小小12道工序……
    “老秦叔。”范阳熟络的上前问道:“这些架子上的熟没?”
    “熟了啊,正准备下架。”
    范阳从麻绳上摘了一个下来,捏了捏,表皮还比较软。
    咬了一口。
    带着些微微发酵的酒香。
    呵呵一笑,厄罗斯人民吃到这种柿子,那还得了。
    一个人恐怕能干掉一箱。
    “这些是多少天的?”范阳又问道。
    “40多天。”
    “那你们装箱的时候筛选过吗?”
    “嗯。”老秦乡长点头说道:“选过,一级,二级,三级。”
    “那是怎么区分的?”
    “个头大小啊。”
    范阳点点头:“那之前下架的都选过?”
    老秦乡长点头。
    “很好,以后我的货装箱,也分三个等级,优选,精选,特级。”
    又问道:“那颗凌霜侯,还在结果子吗?”
    “结啊,但个头太小,修个堡坎围起来了,没拿来作饼子。”
    “嗯,那颗树一定要保护好,我等下捐2000块钱,作为保护那颗树的专项资金。”
    老秦乡长一阵感动。
    也无所谓了,那棵树更多的是宣传,历史意义。
    在营销是上,优选和精选,都叫富平柿饼吧,世界最优产地的名声就足够了。
    而特级选出来最大的,就叫凌霜侯。
    价格,范阳准备提高10倍。
    爱买就买,不爱买就算。
    也根本没打算卖给普通老百姓。
    特供星级宾馆,米其林餐厅。
    馈赠各国元首。
    价高10倍,百倍他都敢卖。
    澳洲牛肉从m1到m12,曰本和牛abcd各有五个等级。
    范阳还嫌分得太粗糙。
    82年拉菲几十年还没卖完呢。
    不存在的。
    当商品被打上标签,只要营销到位,价格是很宽容的。
    不怕你贵。
    就怕你不讲究。
    有钱人多的是。
    范阳也算提前国际化了。
    “对了,老秦叔,今年那些韩国人咋没来?”
    老秦乡长装傻道:“什么韩国人?”
    范阳哈哈一笑:“无所谓的,生意是各做各的,有竞争,不证明咱们的产品好么,我不会介意的,咱们也欢迎韩国商人嘛,来,咱们先签合同……”
    这个年代私人打印机还是奢侈品。
    合同也流行手写。
    范阳起草了一份采购合同,4000块钱一吨,纯采购价,合同立即生效,把今年的所有产量买断。
    包括村民散户制作,只要质量达标,有多少算多少。
    这些都是集中制作,相差时间不过几天。
    早就该装箱了。
    规定交货与采收时间,为一个礼拜。
    顺便把明年的产量,全部预定了,明年的价格,还可以略微上调,预付一万定金。
    捐的2000块钱,也给到老秦乡长手里。
    老秦乡长和一应村干部,感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直说范阳是好人啊。
    而范阳拿到两份合同,也感动得快要哭了。
    好人啊,两年建立起来的货源渠道,就这么白白送给自己了。
    省了自己多少事啊。
    两纸购销合同,这就是合法垄断。
    安排好了之后,晚上就在马坪乡吃了顿便饭。
    老秦乡长自然是热情款待。
    范阳放心不下,索性让老秦乡长帮忙,把自己几人的住宿安排了。
    就寄宿在几户干净的村民家里。
    而老秦乡长则组织人手,将加工厂里的成品柿饼,连夜装箱。
    争取早点交货。
    第二天,早上10点多了,两个韩国人才慢悠悠的起床。
    楼下两个外贸公司的职员,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磨磨蹭蹭,两个韩国人半点紧迫感都没有。
    赶到马家坪已经下午三点多了。
    刚走进坳口。
    看见几个村民。
    程宇就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你们乡长呢?快去告诉他韩国外宾来了,让他下来迎接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