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三百三十九章:城市里的游牧民族

    范阳自信的一笑:“放心了,再怎么破都只是暂时的,哈萨克斯坦再怎么也是个独立的国家,连商人的一点油水都不能保证?”
    又指着那一排排的西方银行:“连那些正儿八经的资本家都不怕,你怕什么?”
    伊凡也说道:“是的,请对我们国家有信心,这只是哈萨克区,这些都是牧场上逃过来的难民,过了这一段就好了。”
    刚这样说着,就看到前面一处露天广场,一大群穿得破破烂烂的哈萨克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手里捏着哈萨克斯坦发行的代币,在路边排成一溜长队,等待着购买物资。
    范阳主营救灾物资,当然对难民极其关心了,问道:“你们政府直接给难民发钱?”
    伊凡的脸上挂着一抹年轻人独有的倔强,也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如此多的难民的确让人心焦:“是的,但请您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的总统很有能力,他会带领我们越来越好的。”
    而越往前走难民越多,经过一片废弃的工厂区,玻璃破碎,钢筋林立,墙壁上到处都是爆炸火燎的痕迹,烟囱也被炸塌到只剩半截,很明显这里发生过暴动。
    一副强烈的废土风格。
    而这些布满煤灰的地面上,则是一座座的蒙古包,三三两两的牛羊被拴在各自的蒙古包前。
    这些算是比较完整的难民了,还保留了一些各人的财产,其中一个毡房明显高出其他的一截,就像一个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整体迁移到了这边一样。
    这幅感觉是非常怪异的。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迫迁移到了废弃工厂。
    那些小羊羔子洁白的羊毛,也被煤灰裹得一身漆黑。
    那座最高大的蒙古包上,飘扬着5色布条,门前站着一个看起来很华贵的哈萨克人,穿着皮毛大衣,带着一顶不知道什么皮毛做的帽子,帽筒高出一截,镶嵌着两颗绿色的宝石。
    而帽子上顶着一镞马尾。
    手臂上带着一个皮套子,上面居然停着一只老鹰。
    一人,架着鹰,就这么站在蒙古包的门前,一动不动。
    小卢拍拍车窗:“停一下。”
    艾瑞克一脚刹车踩住,也被这一副怪异的景象吸引。
    卢正山也颇为惊讶:“这应该是哪个部落的族长,整个部落都逃过来了?”
    范阳对那只老鹰很感兴趣:“走,咱们下车看看呢。”就要推门下车。
    被小卢一把按住肩膀:“算了,管不过来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伊凡也说道:“这片工厂应该是划给这位族长了,咱们不要去招惹他们吧,到时候会很麻烦的。”
    小卢说道:“哈萨克人,跟蒙古人不一样,哈萨克人是群体游牧,一个族长管辖很大一片草原,小的蒙古包就是部落成员,苏连时期也承认他们地位的,就专职放牧牛羊,给苏连提供肉食,咱们那边伊犁河谷,哈萨克自治区也是一样的,族长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大军问道:“这个地方到底怎么了?在打仗吗?”
    小卢脸色一沉,摇摇头,没有说话。
    大军又看向范阳。
    “算了,不好多说。”
    这些游牧民族,真是说不完的历史。
    由于欧亚大陆实在太大了,地形就决定了,越是靠近中部,就越远离海洋,而地形隆出又导致海拔过高,干旱少雨,土壤流失,又缺乏氧气,所以大陆的中部基本上是这种地形结构,沙漠,高山,荒漠,草原。
    世界七大山系,就有三大山系集中在欧亚大陆中部,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从中国的西部为界,成都,出了都江堰,过了汶川,雅安,进入川西高原,就进入高山范围。
    青海从柴达木盆地分界,新缰则从乌鲁木齐就开始爬山。
    中国西部,北部,中亚五国,包括伊朗高原,阿富汗,土耳其,北部的蒙古地区,孕育了原生的游牧民族,依靠湖泊,草场,放牧牛羊。
    与河流催生的农耕文明形成清晰的分界线。
    在中原王朝鼎盛时,如唐,明,这些时期被赶了出去,在中亚地区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同的游牧王朝。
    哈萨克斯坦,最早就是突厥的一支发展起来的。
    从公元15世纪开始建国,和平了三百年左右,可这三百年的时间,除了建立了自己的语言体系之外,几乎没什么变化,一直依靠着游牧生活,对于建筑,可以说一无所知。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只剩挨打的份了。
    而沙皇俄国,原本只是一个纯欧洲的国家,从15世纪开始了疯狂的陆上扩张。
    300年,领土扩大了400倍。
    奴役了无数的游牧民族。
    而沙皇俄国的占领也很有意思,靠铁路统治。
    地盘打到哪儿,铁路就修到哪儿。
    最牛逼的时候修到了阿富汗。
    二战以后,为了继续沙皇时期的宏图霸业,苏连开展了一系列的南下战略,在阿富汗发动了三次政变,建立傀儡政权,在中亚五国大量驻军,建立了几十个军分区,十六座军事要塞,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地位才得到体现,才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为了开发哈萨克斯坦,石大林流放了40到60万车臣人,犹太人,鞑靼人,克里米亚人,还有被石大林大清洗波及的100多万南斯拉夫人,厄罗斯人,到这边来垦荒,种植小麦,棉花。
    还派来了一百多万的军队,和厄罗斯的知识分子进行统治。
    这边的社会结构就很清晰了。
    厄罗斯人是统治阶层,哈萨克人次之,但哈萨克人二战时有功,出动了几百万哈萨克军,牺牲也很惨重,被石大林所承认,享有民族自治权,仍采用以往的游牧方式,专门为苏连提供牛羊,皮毛,马屁,牲畜,在严格意义上属于二等公民。
    而其他的那些民族,多半是些顽固份子,像鞑靼人,蒙古人的一个分支,以前叫蒙古鞑子,跟车臣人一样,也是拼死反抗,受到了沙皇俄国的残酷镇压,贩卖和杀死的就有几百万。
    德国入侵苏连时,鞑靼人甚至倒戈相向,视德国人为救世主,帮助德国人倒打苏连人。
    二战过后,鞑靼人就惨了,被石大林定为举国叛国罪,举族流放到乌兹别克斯坦大雪山。
    而这些车臣人,犹太人,克里米亚人,就从事集体农庄,过着劳改农场一样的生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