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三百六十九章:28烈士陵园

    这边,科利佐夫斯基跟范阳悠悠闲闲的讨价还价,而另一边,整个潘左诺夫第34摩托化步兵师,已经掀起一场地震。
    阿拉木图,南部区,阿拉套山在这边叫做麦迪奥山,山脚下,有座占地18公顷的烈士陵园,叫做潘左诺夫28勇士纪念公园。
    1939年,德军发动闪电战,绕过马其顿防线,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为主要突击力量,配合航空部队,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撕裂了波兰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以短短27天时间征服波兰,1小时拿下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打垮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打下了大半个欧洲。
    1941年,德军启动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纠结了450万兵力,170个师,3个装甲集团军群,侵略苏连。
    德军的装甲集群势如破竹,以闪电战术快速深入,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全面占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并且攻下乌克兰首都基辅,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就向莫斯科发动了猛攻。
    决战的时刻到了,莫斯科保卫战,土耳其斯坦军区全线支援莫斯科后,中亚五国全面动员,厄罗斯人打没了,又在阿拉木图组建了以哈萨克人为主的316师。
    这支316师,在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时期投入战斗,据守在莫斯科市中心只有40公里的地方,英勇抗击,拼死抵抗,没让德军前进一步。
    战斗到了最惨烈的时期,316师从5个团,打到最后1个团,这个团只剩下28位战士,在这个时候也没后退,是真真实实的打光一兵一卒。
    在最后的动员中,该师师长潘左诺夫,告诉这28名战士:“我们已无退路,因为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这是一个纯步兵师,就跟当年的川军和湘军一样,装备就是草鞋布鞋,全由哈萨克人组成,甚至还有人提着弓箭上战场。
    在经过短短的训练之后,就被派上战略高地,用血肉之躯对抗装甲坦克。
    最后这28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该师师长潘左洛夫,也英勇牺牲在战场之上。
    卫国战争胜利以后,苏连国防委员会决定授予316师“近卫军”称号,接着又授予“近卫红旗潘佐洛夫师”称号。
    28位苏军勇士都被授予“苏连英雄”称号。
    战后并入土耳其斯坦军区,又因中亚军区改组,从316师改为近卫红旗潘左诺夫第34摩托化步兵师。
    一直被视为哈萨克斯坦的骄傲。
    陵园大门是一个高达9米的金字结构,两边有着茂密的绿植,和一座低头抱腿,翅膀环绕着身体的天使雕像,甬道尽头的黑色大理石上,缠绕着象征铜制稻穗,长明火炬。
    火炬之后,则是28位勇士的群体铜雕,其中一名手握一枚反坦克手雷,张开双臂,象征着向敌人的坦克扑去。
    雕像下刻着那句名言:“我们已无退路,因为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清晨的露珠沾湿草皮,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一个穿着灰色军装,肩膀上却无军衔的老人,站在雕像下方,背负双手。
    旁边站着他的秘书。
    麦德维丘克已经不成人形,身上的雪水已经凝成冰渣,正跪在28勇士雕像前面。
    而他旁边,则跪着同样被扒掉军服的弗拉基米尔,旁边还有着一长串被牵连的士兵。
    粗略一数,至少有二三十人。
    仅仅一夜之间,就连弗拉基米尔也被查了出来,等待他们的将是军事法庭的制裁。
    可这还不够,这名老人已经满头银发,亲自持鞭,名字叫托卡列夫.谢尔盖耶维奇.什努诺夫,固执的认为,他们理应在先烈面前承受鞭。
    烈士陵园当中传来一阵阵惨叫。
    陵园外面的石板路上,停着一辆纯黑色的“吉斯110”轿车,这辆车外形华贵,号称前苏连的劳斯莱斯,只有最高等级的特权人物才能配备,轿车旁站着四个手持雨伞,带黑色墨镜,身穿黑色西装的人物,身体笔直,毕恭毕敬的等待托卡列夫。
    甬道上出现托卡列夫的身影,四个人便迎了上去,将额头已经微微见汗的托卡列夫迎接上车。
    坐进后座,秘书为托卡列夫递上手帕,将后门关闭。
    拍拍车门,对前面的司机说道:“先送将军回家。”
    托卡列夫手一扬:“等等,你也上车。”
    但说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
    秘书赶紧拉开车门,从衣服里拿出药瓶,托卡列夫伸手推开:“不用。”
    “先回家吧,您的身体要紧,我知道怎么处理的。”
    “说了不用,上车。”
    而另一边,阿拉木图中部,市中心,黄金人广场。
    这座广场上矗立着十几座高约180公分的黄金人雕像,是哈萨克象征,由哈萨克斯坦国宝黄金人复制而来。
    广场背后修建着一排雄浑的白色建筑群,这里是哈萨克斯坦上下两议院所在地。
    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也沿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施政方针,全面贴近米国,实行总统制,三全分立,有上下两个议院,旁边则是司法和行政部门,
    一栋恢弘的苏制建筑耸立在上下两议院,和司法行政两栋大楼之间,这里是哈萨克斯坦政府,国家中心,全力中枢。
    波特兰一个电话打到了第一副xx理,兼地区发展布长马尔琴科家里,是真正意义上的捅破天,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哈萨克斯坦的行政机关下设17个布,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工业与贸易布,副布长,基尔科洛夫耳朵里。
    他费尽口舌,亲自招商,利用欧亚大陆桥的区位优势,好不容易才拉来了连云港和上海的外贸行业协会,总共69人的考察团,屁股还没坐热乎,就传出这样一起恶**件?
    他知道肯定会封锁消息,但情急心切,堂堂副布长也按捺不住,亲自往这边赶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