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第四百六十五章:本地人才

    “你们呢?”范阳向另外两人问道。
    伊万点头道:“我同意。”
    谢尔盖耸着肩膀说道:“能不能多加一点?现在物价涨得飞快。”
    “那就如你所愿。”范阳拿起桌上的纸笔:“如果不幸因公牺牲,我给你们650万坚戈,或者10万人民币的抚恤金。”
    三个人都是震惊了,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弗拉基米尔推脱,就连谢尔盖也大呼这是天价抚恤金。
    “不用多说了,你们如果为公司献出生命,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因公受伤公司全额负担医药费,享受带薪休假,还能额外拿到50%的特殊补贴,发放一次性补贴。”
    三人本待争辩,这份待遇实在是太优越了。
    范阳摆手说道:“暂时就这样吧,至于合同的细节,和双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会重新拟定一份,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间工资照付,但不符合我要求的,试用期结束就会被辞退。”
    听到试用期,谢尔盖轻佻的表情立刻收敛。
    之前三人都在英国人投资的棉纺厂担任安保工作,只负责巡逻和保卫厂区安全,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抚恤金政策,受伤了就按工伤处理。
    尽管这样,也是经过了重重筛选。
    没有办法的事,现在的阿拉木图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退役士兵。
    91年独立之初,便裁撤了十几万数目的现役军人。
    这份工作的待遇砍掉一半,也有无数人肯上来抛头颅洒热血。
    三人表示同意之后,就在四十八家集团现场解约,让范阳和他们签下了一个暂时的劳务合同,就算搞定。
    “你们都住在阿拉木图么?”
    谢尔盖说道:“我自己能安排。”
    弗拉基米尔则说道:“我们住在塔尔迪库尔干,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只携带了随身物品,他们告诉我,吃穿住行你们都会安排。”
    伊万也摇头:“我只有住旅店。”
    “那你们的家人呢?”
    四十八家集团投资的棉纺厂有一支健全的保安队伍,但唯独这三人有完整的家庭背景,要不然波特兰也不会推荐他们。
    经过了解,谢尔盖刚刚结婚,伊万的孩子都两个了,弗拉基米尔有个三岁的女儿,都住在塔尔迪库尔干,只有谢尔盖的父母住在阿拉木图。
    “那就收拾东西跟我走吧,这两天咱们磨合一下,也顺便保护我的个人安全。”
    三个人提着大包,跟着范阳走出大门,有着三个厄罗斯人走在旁边,感觉是不一样,感觉拉风很多。
    看到门外的那辆陆巡,三个人都是齐刷刷的一愣。
    不仅车霸气,还有个艾瑞克斜靠在一旁,带着副茶色墨镜,只穿着一件背心,肱二头肌像座小山一般坟起,再加上一把火红的大胡子,这幅卖相还是很不错的。
    艾瑞克扔掉手中的烟头,对范阳竖起中指:“你这个贱人终于办件正事。”
    提起右手,握起拳头,将拳头的正面对着三人,用俄语说道:“我是艾瑞克,你们的队长。”
    弗拉基米尔把包往背上一撂,上前跟艾瑞克碰了一下拳头:“弗拉基米尔。”
    刚刚一见面,四个人却极其有默契,挨着上前碰了一下拳头。
    范阳则是暗中松一口气,他还真怕艾瑞克会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什么的。
    艾瑞克掀开车门,把后车厢的门给按开:“上车。”
    谢尔盖才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你的座驾?”
    三人上车,就连最老成的弗拉基米尔,眼神中也露出了几丝兴奋的意味。
    伊万用手去摩挲车门上的工程塑料,和扶手上的真皮配饰,只一瞬间就彻底爱上了这头钢铁巨兽。
    艾瑞克一上来就问,他们服役的是哪个部队,大家有着相同的经历,很快也就彼此熟悉起来。
    等回到阿曼国宾馆,见识到总统套房,和那几个娇滴滴的厄罗斯小妞,对三人的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
    收获了这三人,范阳的心情还是蛮不错的,有心想显摆一下,一个电话把贾景元和李麒麟给叫了下来。
    看到三个彪型大汉,两人当然也是相当满意。
    贾景元啧啧连声:“牛逼了,你从哪里找到的?这个体型一个怕能打10个。”
    李麒麟说:“人到是不错,但关键要可靠,这个体型要是反水,咱们几个人可不够看啊。”
    “英国人介绍过来的,应该还是挺可靠的。”
    “工资多少?”
    “给得较高,1万坚戈。”
    贾景元和李麒麟两人诡异的笑了。
    折合人民币才150块钱,在国内就够一个清洁女工,但在阿拉木图算是普通人难以企业的高薪。
    贾景元心头火热:“你说这些人能带回国么?”
    李麒麟说道:“恐怕很难,真要带回去的话,也是累赘,但多聘请点这种人,安全问题上是有很大提升。”
    贾景元说道:“嗯,老李说得没错,太少,我觉得再请十个八个,你说这些人能搞出来做业务么?”
    范阳笑道:“不做业务,你以为我请的保镖?”
    李麒麟眼前一亮,之前两人还在商量,这边的人手确实不好安排,不能全用中国人,首先是语言不通,现在的大环境是学习英语,曰语,学俄语的相当少,搞不好还得到霍尔果斯进行招聘。
    必须要大量的人才本地化。
    但令人头疼的是,这边的人教育水平偏低,特别低。
    哈萨克人有80%以上,一个字都不认识。
    厄罗斯人呢,就很草蛋了,五六十年代援建中亚,过来的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传了两代之后就全变样了。
    前苏连有强制兵役,到了18岁不管是不是在读书,都会征收到部队服三年的义务兵役。
    原本的学业也会被迫中断。
    导致绝大部份的成年男子,几乎都主动的放弃学业,只要是成年男人,只要四肢建全,就没有不当兵的。
    反而是厄罗斯女人,教育水平稍微高那么一些。
    整体环境就这个样子,但如果不去回避,直接招收退役军人呢?
    李麒麟说道:“范总这个想法虽然不错,可是培训起来就很难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