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假如》第二章 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庆余年] 假如 (.)”查找最新章节!
    57
    “东巡?”李治与吴诩闻言都是一惊。
    “难道……他觉察出什么不对了?”
    庆国京都以东的两路两军如今已有四分之三投了东宫门下,剩下的四分之一是庆帝的铁杆嫡系,李治一开始就没打算笼络。
    庆国的地方行政划分模式跟大唐很像,把全国划分成了七路,各路总督代天子巡牧一方,一路总督在军务之外,于庶政上也能越过巡抚直接指挥辖下州县,权力极大,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军政不分家,是地方管理的大忌,弄不好就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结果……
    便是不想着割据一方,光是跟朝中权贵勾勾搭搭也够可怕了。
    李治为什么能够收拢东路这几个总督,就是钻了这里面的一个空子。
    手握大权,却远离朝堂只身在外,总督们自己也害怕呀!
    心里不安之下,在朝中找个靠山就是必须的事。
    一般情况下,这些总督大人不会找皇子做靠山的,毕竟夺嫡这种事能不沾就不沾。
    但李治是谁啊,只要是他看中的人,就没有招徕不来的。
    加上东路这几个总督之前就跟李云睿有些瓜葛,李治半路截胡根本毫不费力。
    剩下的几路总督,除了江南路的那位之外,李治都做了计划,正打算向范闲要几个叶氏的人用用,却听到了这么个消息。
    东巡……
    不,这可能只是个幌子。
    “他要去大东山。”
    范闲点点头。
    “我猜,就在大皇子大婚之后。”
    大皇子与齐国大公主大婚之后,北齐国师苦荷就会离开京都北上。
    如果这个时候,庆帝表示要东巡的话,苦荷不可能不心动。
    大东山,离东夷城也不算远呐!
    “还差一个契机。”李治道。
    范闲:“这次他不能用废太子这个借口……”
    “那你们觉得他会提什么?”吴诩一时也拿不准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左右看看李治与范闲两人。
    两人也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封禅!”
    “封禅”这项活动自前朝就有了,是人间帝王向上天神明阐述自身功绩的一种特殊仪式。
    在大魏朝时,开国皇帝和好几任有文治武功的皇帝都搞过封禅大典,地点就是大东山。
    庆国开国时日不长,国内政权经历过几次动荡,还没有搞过这仪式呢。
    依着庆帝的脾性,他一心想要统一天下,“封禅”什么的,肯定在他的计划之内。
    现在,他若是想把这仪式提前办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至多就是激怒刚刚战败的北齐和东夷城罢了。
    或者,这正好中了那位陛下的下怀!
    如二人所料,不久之后,朝堂上下就有一股吹嘘庆帝功绩之风出现。
    甚至连吴诩手上的《新文学》上,也出现了狂热的帝吹分子,直言庆帝之功可比开国□□。
    一时之间,庆国上下吹捧当今陛下的风气骤起。
    礼部尚书为了顺应民意,上书恭请皇帝陛下祭天地并大赦天下。
    皇帝陛下没有批准,却也没有严词拒绝。
    底下的那些个老狐狸见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当下,朝中不管是哪方的势力都竞相上书,结果皇帝陛下通通留中不发,俱不回应。
    若是往常,太子与二皇子八成要互相猜忌了。
    如今两家结了盟,二皇子一派与东宫一系虽然看着还是面和心不和,私底下的关系却已经不一样了……
    两家核心人物几乎同时得了自家主上的指令,派人混在帝党之中,竭尽所能吹捧当今陛下,然后不约而同提出“封禅”的建议。
    眼见‘众望所归’,皇帝陛下也不再谦虚了,当即命礼部拟出章程,在原定的东巡计划上增加“封禅”的行程。
    不知是不是故意的,这个消息就如范闲等人所料的那样,在大皇子大婚之后公布了。
    已经安排好回程日期的北齐国师苦荷:“……”
    苦荷大师当即表示早就想要瞻仰一下庆国神庙,希望能跟随庆帝同行,顺便到大东山观礼。
    大宗师的要求,基本上没人能拒绝,即使是一国之君。
    不管庆帝心中怎么想,面上还是要作出了犹豫的姿态,过了好几天才回复北齐使团的请求。
    观礼可以,同行就免了。
    为此,庆国方面专程组建一支护卫队,护送苦荷大师去往大东山。
    同一时间,吴诩也接到了来自东夷城的线报。
    四顾剑在剑庐闭关了。
    ※※※※※※※※※※※※※※※※※※※※
    大东山来了=,=        p[庆余年] 假如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