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反三国》83 清粥

    这就像北方人爱吃肉,个子极壮,而南方人爱吃鱼,往往精明。当然,两者兼吃,那是最好。后来常提的,蜀黍不约,自是取于蜀地乃大产黍米的缘由。然而,现在的蜀国对于黍米,还远远极为陌生。
    除了刘禅,刘禅恨不得先煮一锅吃了再说。
    得了黍米,刘禅不得不给诸葛亮等人科普一下重要性,刘禅从陈祗手里抓起了一小把,拿在手里,细细一看,的确是卖相不错的黍米,可以当种子,于是说道:
    “陈祗这回的确得了大功,这黍米非同小可,平常虽然偶尔能得到一些黍米,却数量极少,不成规模,尔等莫看黍米产量不多,去壳麻烦,食之不够充饥。实则黍米比粟米要好得多,易消化,好吸收,老少皆宜,依朕看,往后黍米可用于平时食用,战时则仍以粟米为准,这些黍米取一半用于萌芽、种植,待找个适合的地方大规模播种下去吧。”
    剑阁关当然不适合种植黍米,这些黍米还是要运到别的地方去,比如蜀都或者汉中,用来种植黍米,一开始可能成效较低,产量不如粟米,但只要坚持年年都种,不断地育优产优,刘禅相信蜀国为天府之国,自然是产粮产物皆是不弱于他地。
    “朕知道你们不信,也罢,让陈祗去捣弄些来,朕亲自教其烹煮,待吃过,尔等就会知道黍米的好处了。”
    这年代,对于谷物的去壳,仍是用捣臼碎壳为主。刘禅这么说,并没毛病。
    刘禅挥了挥手,将陈祗退了下去。刘禅明白黍米是百姓民生的大事,可眼下说这些不太适合。大战刚过,还是以军务为主,自是诸葛亮和姜维等人需要议事,禀报之际,也就不愿多谈。
    果然,陈祗一走,诸葛亮自从来到剑阁关,了解所有的过程,也就将这段日子的时间线给整理了出来,很快就梳理了一份比较重要的节点,或者需要做出决定的要事,诸葛亮没有避重就轻,而是简明扼要地说道:
    “陛下,剑阁关一战,董辅国战死,因战而殉的蜀兵多达三千之数,敢问陛下是否依军中规定而办?给予相关的优恤?”
    那些俘虏的魏军和缴获的粮草辎重,都好办。愿意投降的就地收编,不愿意投降的发配到矿山或者边远地区充当劳力,而粮草等有陈祗,也不用诸葛亮怎么操心。虽说,之前刘禅已是定下了规程,但这一次死伤好像有点严重,诸葛亮也就不怕多举一问了。
    “董辅国老当益壮,为国而死,朕亦很是心痛,理应择日送回蜀都,以国士之礼葬之。董辅国可尚有亲属?至于所有战死的蜀兵皆按章而行,厚葬优待,不可让将士寒了心。”
    刘禅对于战死的蜀兵还是很大方的,况且这些蜀兵本来就是为了刘禅的蜀国而战,这一点容不得刘禅有任何轻视。
    闻言,诸葛亮也放了心,不会食言的君主还是好君主,其实现在蜀国是难,但还没难到连些许战死的蜀兵都优恤不了。诸葛亮就怕刘禅不肯,觉得没必要,或者做了没多大意义。
    刘禅有问,诸葛亮和姜维等人自是不敢不答,况且董厥有没有亲属,这明显问的就是男丁,如儿子之类的,表示刘禅要额外加封了,彰显天眷了。诸葛亮对董厥不熟,可姜维那是跟董厥在剑阁关这儿一起待了很多年的老战友。
    姜维不得不抢答,说道:
    “陛下,董辅国尚有一子,名为董允,字休昭,年方十八,留守于蜀都,任为书吏。”
    姜维也愿意自己的好友,董厥的后代能够有个好前程,不然人死道消,再过个几年,董厥没有人想起,那董允说不定还是泯然众人矣,这样一来忠臣后代无人问津,恐怕也不是刘禅和姜维等人所愿。
    “忠臣后代,必定纯良。派人持朕诏书,前去征辟董允,充任为侍中尚书令,参议朝政,以继父志,享国之殊荣。告诉太子,好好重用,就让董允暂在蜀都帮忙镇守吧。”
    侍中尚书令,官职已是不小了,虽不及丞相,但在朝堂上也有一言之地了。剑阁关的将士皆有些羡慕,但并不嫉妒,这是董厥付出了性命挣回来的,董氏应得的。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剩下的就是零七散八的军务了,刘禅对于这些并没有再画蛇添足,统统皆交给了诸葛亮和姜维两人共同决定,妥当处理。
    到了傍晚,陈祗又一次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捧了一大盆鼓捣好的黍米前来,刘禅凑近一看,真是惨不忍睹,难怪黍米推广困难,只见黍米虽然去了壳,却是成了碎块,几乎没有一个是完整的。
    这样的黍米,除黍米粉又还有点距离,但与完好的黍米那是不同的二样。想到陈祗是尽心尽力,刘禅也就算了,没有多余的责怪,别说是黍米了,所有的谷物都是这样去壳的,不像以后有了去壳机,黍米基本个个饱满脱壳,大如山里的蚂蚁。
    “陈祗,将这些黍米皆放入鼎内,加入清水,熬制而成,记得多加些水,确保黍米粥水粘而不稠,这样喝起米粥来,才有味道。”
    黍米都是碎米,不好煮饭,加上现在的青铜鼎根本没办法煮饭,鼎盖没法盖紧。而青铜染炉的密封性也有限得很,想煮饭,没有铁锅之类的,那就想都别想。
    陈祗一听,赶紧尽数照办。
    说来也奇怪,明明只是黍米和水,却是越来越香。黍米粥的香气,顺利地将诸葛亮和姜维等人的食欲都给勾引了起来,张飞更是连连喊饿。
    以往,诸葛亮和姜维等人也不是没有吃过黍米,但大多都是蒸熟即食,毫无味道,甚至偶尔没有蒸熟,吃黍米就如同在咽糠,难吃得很。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不料,黍米最大的妙用,居然不是煮成饭食,而是熬成清粥。简直就像出现了奇迹,同样的东西却变戏法一样,突然变得好吃了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