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剧到大明星》171 入戏

    陈卓:“呕!”
    众人:“呕~~~”
    对于张天真,众人着实无语得紧。
    这家伙吧,经过两个多星期相处下来,众人的观感就一个,这厮绝非一般人,脑回路就有问题!
    难怪一部《恐怖夜晚》封神,马上就用另一部《岛上惊魂一夜》亲手将自己推下神坛。
    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张天真绝对是一个爱演的导演,是那种连生活都演的演,演到自己都信了的那种演!
    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张天真是陈卓的假粉丝,可这家伙对陈卓的所有作品剖析得又非常有理有据。
    几次陈卓与他的交谈,都被他给说懵了。
    是这样吗?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
    要说张天真的实力,毋庸置疑,否则也说不出来那些弯弯绕绕,妥妥的理论大师。
    在陈卓看来,张导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爱想些有的没的了,内心世界过于丰富犹不自知。
    正如《岛上惊魂一夜》的剧情——乱!
    《桃姐》中。
    陈卓邀请张天真客串的戏份,正是平行世界里原版徐克的角色,洪金宝的角色是高长高。
    刘天王、徐克、洪金宝,剧中都是电影人。
    刘天王是监制,徐克、洪金宝是导演。
    三人有两场戏,第一场,三人合伙做戏给制片人看,忽悠加大电影投资;第二场,三人在餐馆吃饭,瞎扯……
    当时,陈卓、高长高都是按剧本走。
    结果,张天真死活“不记得”台词,一遍如此,两遍如此,三遍还是如此。
    可能吗?
    不可能!
    但是,张天真就是“记不住”,偶像发飙都没用。
    然而,事情偏偏就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自然不是闹翻、分道扬镳,而是陈卓酌情给予了张天真自由发挥的余地。
    两场简单的戏,过度的戏,拉时长的戏,你敢信,足足让张天真磨了两天?
    张天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极其粗糙,剧中本色的化身为陈卓的粉丝。
    油腻的。
    扭曲的。
    深情的。
    ……
    之所以磨了两天,实在是陈卓好难从张天真的本色出演中,找到稍微正常一点的片段。
    这让陈卓不由得想起了平行世界星爷在《喜剧之中》中中枪不死,急死导演的那段夸张的群演戏表演……
    原来,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
    张天真的奇葩,便在于此,天才与傻叉完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也就是陈卓耐性好,愿意陪着他演。
    高长高:“得,意思没我的事呗?”
    医院。
    陶笛在厕所看剧本。
    床位上半夜不睡觉,被护士发现,免不了一顿唠叨,还是厕所里比较安全些。
    在她的理念中,不给人添麻烦,就是不给自己添麻烦。
    开机的第一场戏,她的确一场过了,自己也非常满意,但那是纯生活体验的支撑。
    后面不行了。
    她再没有一遍过过。
    毕竟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就算再不如意,也跟六十年家佣的身份相去甚远。
    没有心得体会!
    对于生命中最后一部作品,尤其是还有机会完成一部大荧幕电影作品,陶老师拿出了百分之两百的认真与钻研态度。
    为了入戏。
    她试着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干了一辈子的家佣,从形体开始,从生活习惯开始,再到心境……
    体验不同人生,正是优秀演员职业信念感的体现。
    《桃姐》,影片原世界英文译名为《A
    Simple
    Life》,由此也可见,这部电影有多大的难度。
    大道至简。
    一个人,简单的一生,要感染观众,远比跌宕起伏的故事要难上一百倍、一千倍!
    正是因为简单,演员的表演显得格外占比重。
    陶笛揉了揉太阳穴,从厕所走出来,腿麻了,放在以往,她是要坐下休息一会儿的。
    可是,想到自己已经不是自己,是“桃姐”,就一瘸一拐来回走动了起来。
    嘴里念念有词,弯腰没形象的拍打起了麻痹部位内、外侧。
    剧情里。
    生活中桃姐其实是个有点惹人烦的小人物,起码住进老人院之前是这样。
    医院。
    陶老师也试了试,好吧,这个确实有点难!
    外界。
    由于《桃姐》电影阵容实在过于强大,有大流量的王蕊、孟浅浅、柳又又参与,想低调都不行。
    娱乐圈:“……”
    麻木了。
    是陈导啊,哦,那没事了。
    拍文艺片?
    你就算改行去拍鬼片,我们都不惊讶!
    纵观陈卓出道以为的经历,从小品编剧,到电视剧编剧,到电视剧演员,再到电影演员、导演,然后跨界到综艺,再到网剧,甚至跨界到了人家科学界。
    如此看来,陈导开始走文艺片路子,实在算不上多么新奇的事情。
    网友:“陈老师,你变了!”
    显然,没人喜欢文艺片。
    因为实在没看头,也太小众!
    人们更喜欢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的正气凛然,像《姐姐》那样的暴力美学,像《九局》那样的神秘恢弘,哪怕是《中国好声音》那样的“老套路”呢。
    不知不觉间,国内的《好声音》模式,都已经快成老套路了,没地方说理去!
    明明《中国好声音》今年才又卖出去了英国海外版权。
    比去年卖给荷兰某电视台的八百万版权费还要高了两百万,足足约折合一千万软妹币的版权费!
    而且,荷兰某电视台也以英国同样的价格续约了《好声音》版权。
    在国外,《好声音》刚领风骚。
    国内,《好声音》却快过时了?
    就有够梦幻的!
    不是观众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电视圈综艺内容的问题,《中国好声音》的模式随着三季过去,一季更比一季强,别人就算不抄袭,也要跟风的。
    不跟风,根本活不下去。
    只要不做成水果卫视短命节目《声音的盛宴》那么明显,总归是可以收获个不错的收视率。
    对此,陈卓无计可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让学乖了的电视台们,都习惯在节目里捎带着提一嘴他综艺教父的身份呢!
    为了声望。
    为了地位。
    为了这份尊重。
    陈卓也得原谅这群厚脸皮的人们,花花娇子人抬人,陈卓却永远是坐在娇子里的那个,就很舒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