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84

    珍珠下了火车,站台上早早来等待接她的,除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还多了从新城过来的两位老人爹爹和成为妈妈的师母。
    “爹爹,妈妈。”
    “妈妈!”
    慧来突然从后面抱住了自己,珍珠回过头来见张阿姨正笑呵呵的站在慧来的身后。
    “张阿姨,辛苦了。”
    和大家寒暄了一阵子,便往家的方向走去。
    路上,趁着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散去,张阿姨也告别回家的当口,
    爹爹小声跟自己说:
    “珍珠,俺不放心你总这样的往外跑,辛苦点还没有什么,这安全方面
    爹爹总感觉你还是个女人,家里还有慧来这么小的孩子,让俺担心呐,
    看能不能回安东新城去?那里,现在别提多好了!”
    “爹,我现在是国家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我对不住爹妈,这是珍珠这辈子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但……”
    “别说了,珍珠,俺都懂。你是国家干部,是国家的人,唉,俺这老脑筋!”
    “爹,最近您的脸色都红润了许多,对了,妈妈,我可想吃您的南方菜了!”
    “都做好了,就等你开席呢!”
    “就知道我嘴急!”
    “妈妈,我嘴更急,我都帮你挨着个的尝了一下。”
    “哈哈哈!”大家在路上,边走边禁不住大笑了起来。
    “慧来,你都长高了,在幼儿园里,都学了什么了?”
    珍珠爱抚地摸着慧来的头,低头问。
    “妈妈,我是幼儿园里的大龄儿童了!”
    “哦?有外公和外婆在,你还敢说老字?哈哈哈!”
    大家被慧来逗笑了。
    慧来扎着两个小辫子,辫梢留的很高,一对蓝色的蝴蝶结,翩翩起舞。
    她一边蹦跳着,在珍珠的前面倒着走,一边说:
    “妈妈明年我就上学了,张老师让我当幼儿园大班的班长,还是天气预报员。
    每天往黑板上写天气预报情况,还给我拍了照片,寄给你了,你看到了吗?”
    “张阿姨早寄给我了,在妈妈的笔记本里,小慧来真的好棒!”
    “外婆说我能长个大高个儿呢。”
    “我们慧来长大了。跟外公外婆乖吗?”
    “外公外婆对我可好了!就是总劝我回新城,妈妈,我喜欢在北京!”
    珍珠看着慧来这样高的兴致,没有说太多话。
    街道到处是人力车,马车,自行车,珍珠看路面人渐多了,
    便回过身去,用手臂护着两位老人走路,
    路过天桥,有耍大刀的艺人,被一群群的男女老少围观着,还有高声叫好的,
    这些热闹的场景,深深的吸引了小慧来:
    “妈妈,我要看!小朋友都说天桥的大刀耍的好呢!”
    几个人在那天桥边看了一会儿,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家里的饭菜该凉透了,妈妈一路上一定没有吃什么,慧来,不怕饿坏了妈妈吗?”
    外婆的话,点醒了慧来:
    “妈妈,那咱们回家吃饭吧!”
    “好!哪天等我休息了,慧来,咱们带着外公外婆,去西单逛逛好不好?”
    “好!小朋友说,那里可热闹了,再带着外公外婆去看看前门楼子。”
    慧来蹦起高来:
    “我还要前门楼子那卖的冰糖葫芦!”
    慧来差一点碰到了路边摆的,琉璃厂卖的瓷器。被外公揪住了,搂在怀里。
    “对不起,对不起!”
    “没关系您呐,小孩子嘛!”
    偏西的阳光洒在几个人的身上,看天色渐晚,他们不知不觉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沿路上,广播里传来了男女广播员年轻的、动听的播报声:
    “新建的北京体育馆将于10月落成。整个建筑是由比赛馆、游泳馆和练习馆组成的,
    面积共有34500多平方公尺。全国乒乓球冠军赛将在北京举行!”
    “中央卫生部魏龙骧,在北京市中医第二门诊部,召集的中医业务学习会,
    上介绍治疗“乙型”脑炎的经验。北京儿童医院的3位小病人,经中医治疗后,
    完全摆脱了十几天前“乙型”脑炎对他们生命的威胁…..”
    “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一投入生产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女厂长杨慧洁向记者叙述工厂的生产情况。从青岛调来的先进工人冯季芳
    经常帮助别人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她的事迹……”
    “北京鸭,是2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鸭的习性和生长规律,
    饲养出来的一种优良家禽。北京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师生,
    研究了北京鸭生长的情况,技术专注于国营北京西郊农场中的北京鸭,
    专供北京烤鸭。烤鸭能手田文宽,他曾到苏联和民主德国传授烤鸭技术…..”
    “妈妈!我要吃只北京烤鸭!”
    路上,广播里的播报,慧来听的最清的就是这最后一条,
    关于北京烤鸭的消息。
    珍珠见慧来如此坚决,便蹲了下来,准备好好和慧来谈谈:
    “慧来,家里的饭菜都做好了,改天,妈妈再给慧来买,好不好?”
    “不好!我要今天吃烤鸭!”
    “慧来,不乖了吗?”
    珍珠佯装正色道。
    外公却说话了:
    “慧来,你外婆已经去给你买了烤鸭了,咱们回家就能吃到了。”
    “我怎没么没有看到呢?”
    “一定是慧来的馋嘴出了名了,烤鸭都知道了,它藏起来了呗?”
    珍珠打趣道。
    “烤鸭在桌子下面呢,回家就能看到!”
    听外公这么一说,小慧来早就向前窜去,很快就在前面胡同口拐了弯,没有了人影。
    “你慢点,慧来,慧来!”
    随着外公外婆的吆喝声,珍珠一家,在落日的余晖中,满脸笑意的往家的方向走着。
    街边一位六十多岁的婆婆,后背背着一个小男孩子,她长长的棉袄,
    快到了腿弯处,三寸金莲般的小脚,穿着同样小的一双棉鞋,笑呵呵的跟珍珠一家抬手打着招呼。
    旁边的居民活动区,有一些老人在击剑的,打太极的,
    还有几个小伙子、小姑娘玩单杠和高低杠的,笑声传的很远。
    还有几个小孩子认真的说着什么,格外引人注目,外公看珍珠疑惑的表情,笑了:
    “俺那天问了,这几个小大人,人家在做气象分析实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