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160

    张淑病好后,和候斌一起去接了两次婆婆。
    在他们耐心的沟通和感召下,婆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考虑故土难离,生活习惯还是暂时在那边较好。
    于是,婆婆和候斌一家人就决定,过段日子,婆婆再过来。
    如今,候斌接着出差,慧来结婚旅行去了。
    张淑一个人在家,包了饺子,想起和邻居相处的那些许多的往事。
    “这是老候家吗?”
    “有人在家吗?”
    张淑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和招呼声,从恍然中猛醒过来:
    “哎!哎!”
    张淑出了院门,看到栅栏外站着73栋的几位邻居。
    南方眼镜夫妻小方和小赵,杨青和妻子秀玲,李大夫夫妇,六个人齐刷刷站在了门外。
    “哎哟!你们怎么来了,是怎么摸来的?这里可多不容易找哇!交能又不便利!”
    张淑看到他们,热泪盈眶。
    “快进来,快进来!”
    “小淑,你还说呢,我们找了半天了。”
    快言快语的杨青妻子秀玲边说,边率先进了院子,转过身来对后面的人又说:
    “他李爷爷说什么也要跟着来,这多亏没带他,我们走了多少冤枉路哇,老李头儿要是来了,非累趴在半道不可!”
    她说完自己还哈哈笑了起来。
    “张淑,慧来结婚的事,你真的该告诉我们一声的。”
    “你们都知道了?真的对不住哇。”
    张淑见大家都在点头,明白他们都知道了慧来结婚的事了。
    “快请进来坐吧,我没有猜到你们能来。但我却正在想你们呢。”
    “真的假的?走了也不说一声......”
    秀珍一进门,见桌子上的饺子,忍住了话头。
    “快坐吧,你们来这儿,就跟自己的家一样,愿坐哪,就坐哪,随意。我去再热热饺子,给你们吃!”
    “我都闻着味了,是荤香馅的吧?”
    杨青走进来,嗅着鼻子笑着说。
    大家一阵子欢声笑语中,张淑把瓜子糖块还有饺子端了上来。
    “张淑,你这要说不知道我们来,还真不像啊!”
    见李大夫打趣,张淑接了过来话头:
    “这些东西,真的就是为你们准备的,虽然我以为你们不能来!但我就是为你们准备着。”
    张淑说着,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73栋的邻居们,闻听慧来结了婚,便商量着派来了代表,来张淑家祝贺。
    还凑来了结婚的礼份子。
    邻居们纷纷说起了慧来的事情,李大夫说:
    “在一起住这么多年了,这慧来呀,我们是摸头顶长大的,她什么样,我们还不清楚?品学兼优!”
    杨青接过了话题:
    “说起慧来,我们家有愧意。摊上俺家杨大喜这样的邻居,就差一点影响慧来这样一个好女孩子的名声。偏偏又有这么个混蛋张立峰做近邻!”
    眼镜夫妻小方说:
    “我们73栋是怎么名声远扬的,又是怎么被别人说三道四的,我们不管。可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除了那个张立风是个意外,别的邻里,我们心里都清清楚楚的,既便杨大喜,也不至于太出格!”
    杨青听了,红着脸说:
    “谢谢你小方,你能这么抬举我们杨家,得谢谢你。但杨大喜的确让73栋的名声丢了一半!这是我和他妈没有教育好,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前段日子好久不出门了,邻居们都因为这个杨大喜操碎了心,也糟了不少的殃,我们俩口子一辈子都还不清大家宽容这份情!”
    “说什么呢!”
    大家纷纷数落杨青夫妻,不必那么挂怀杨大喜的过错了。
    “慧来结婚是个好事,为什么不好好的操办呢?”
    眼镜夫妻的小赵问。
    “难道是因为薛德珠和慧来过去是兄妹相称,不好意思办吗?”
    张淑听了秀珍的着问话,略迟疑了下,说:
    “也算是吧!”
    “唉,那算个什么,他俩又没有血缘关系,兄妹相称也又不住在一起,这么多年就是偶尔来看慧来和你们。拿着你们这里当个家而已,并不等于这就真的是他的家呀?”
    秀玲实在不解,说了很多理由,张淑也只是点头。
    眼镜小赵说:
    “要说咱慧来,找了个好女婿。大家听过《择婿歌》吗?”
    他见大家没有知道的,就有板有眼的唱了起来:
    “一表人才,
    二老归天,
    三转一响,
    四十平方,
    五十工资,
    六亲不认,
    七尺男儿,
    八面玲珑,
    九(酒)烟不沾,
    十分听话。
    这德珠没有一样不符合的。”
    “这三转一响,是什么?”
    男李大夫问后,秀玲抢过来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里结婚,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就是三转一响!现在不是时兴用自行车接新娘,而且还要永久牌的。”
    “那还别说,这德珠我又数算了一下,还真的符合!”
    眼镜夫妻的小赵掰着手指说完,大家都笑了。
    “张淑,慧来出嫁那天,涂脂抹粉,还是素面朝天?穿的一定挺讲究,你平日就给慧来穿好的,用好的!”
    秀玲问了这样多的问题,张淑还一时不能一一做答,便挑后面的回答说:
    “慧来穿了一件碎花对襟衬衫,外面还有一件织锦嵌满紫金线的小花袄。新郎也理了个利落清爽的发型,用清水抹的头发光光的,也一身新衣,都不错!自行车一路接的慧来,身后是就是炮竹声,烟尘呛得两个新人都直咳嗽呢!”
    大家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张淑的描述,听到最后,都笑了。
    “三大件,三十多条腿!光在家里摆酒就花了两佰元呢。不错!”
    听了张淑这话,李大夫说:
    “跟上海差不多。那边三大件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十六条腿就是立柜、平柜、梳妆柜和高低床。新娘嫁衣要一百多元。”
    眼镜小方说:
    “我娘家也差不多,现在全国都是民生的商品需要凭票购买,所以,能买到的也就是这些了。”
    眼镜小赵说:
    “你还别吹,你家那里自行车都很少见。有一天,你第一次坐上了我借的自行车,双手死死的扣住车后座,浑身都在发顫,勾着身子,僵硬的什么似的。后来,车轮被地面一块砖硌了一下,你趁势就趴在了地上,哭的像个小孩儿,那人丢的......”
    妻子小方马上冷脸:
    “你还敢说!”
    “回家后,我可受了罪了,她把在外面的丢的人,积攒的火气都撒我身上了,整天罚我站着吃饭,干活,不许坐下。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