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259

    陈娇家里的劝说,终于说动了她。
    她开玩笑说:
    “纪良,我要调回北京了。父母怕我年龄大了,晚景更凄凉!”
    纪良没有说出许多恋人之间这个时候该说的话:
    “好事儿!既然咱已经谈恋爱谈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调一块去呢?牛郎织女的,这多折磨人呐!”
    不仅纪良没有说出这样的话,这个时候调工作,其实陈娇心里也是不太愿意的。
    在陈娇的感觉来看,她和纪良正正走在感情的十字路口上,还不知道和纪良最终能走向哪里。
    但是,有些话,却不能对家里人讲。
    总不能跟家里人说,我找了一个经常去爱别的女人的男人吧?
    不能说我爱上了一个经常劈腿的男人吧?
    所以,一段日子以来,陈娇的心情极其复杂。
    不久前,家里来信儿了:
    工作的调动情况已经快结束了,基本调转成功!
    陈娇并没有特别的兴奋,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同事们兴奋。
    她的同事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跳了起来:
    “你一定都高兴的不行了吧?陈娇,你快回北京了,听到北京这两个字,我都激动的心怦怦直跳呢!”
    她们哪里知道陈娇此时内心的苦呢?
    在外人看来,陈娇找到了一个潜力无限的才子。
    而且果不其然,纪良的名噪一时,也更加的让他们艳羡不已。
    而这个时期的纪良和陈娇,却处在情感的风暴之中。
    两个人纠缠在一块儿的情感,到了最后可能已没有了爱情,但之所以不分手,可能就是还有不甘。
    越不甘,就越想纠缠,这种情绪连自己都不满意自己。
    现在,陈娇就身在这种情绪当中。
    比如,她早上无意中看了纪良的情书。
    试想想,她真的如表象那样,能像一个没事人一样吗?
    怎么可能没有痛苦?
    那么一定会有绝望吗?
    也一定有,只是没有达到痛不欲生。
    因为,痛不欲生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就是在她痛不欲生的当口,才让陈娇对纪良的情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那么,有绝处逢生的机会吗?
    也不一定,目前可能还做不到。
    有时候,陈娇恨不得想亲手杀了这个男人,也杀了自己,但是,时至今天,那一切地怨怼都过去了,确切的说,所有的情绪都忍住了。
    当他亲眼看着纪良拿走了,有那封信的衣服,还装的很沉着的样子。
    “这件衣服不用洗,太厚了,我已经不穿了。你可以少洗一次,秋天我穿的时候你再洗。”
    陈娇说:
    “你写话剧写的,现在说起话来都有些抑扬顿挫的,像在说台词了!”
    “是吗?”
    纪良的笑在嘴角一点点向上扬,那一丝丝荡漾起来的笑意,一点点的往上堆积。
    陈娇就这样认真的看着他,看着他这种笑意一点点的在自己的眼前,由嘴角向上一层层的荡漾着。
    可以说,纪良这种笑容,陈娇看得清楚,是一波一波的荡漾上去的。
    纪良果然给薛德珠打了电话。
    “老何自杀了。”
    似乎薛德珠正在单位里上班,很不方便的样子,只是淡淡却不失沉重的说了句。
    纪良想,德珠在工作时间,当然没有办法说太多。
    而且,纪良话到了嘴边,也没有问出太多。
    不想为对方一个邻居的事儿,在德珠的工作时间里,做个三八婆。
    纪良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
    “是啊,因为君子兰,他们两个都走了绝路。留下了几个孩子,好可怜。”
    没想到,德珠在电话那边,竟然说了好久。
    原来,老何媳妇的事情,还真的是纪良第一次听到了来由。
    之所以如此感兴趣,也许是纪良的职业使然。
    经过薛德珠的讲解和新闻里介绍的情况,纪良大至知道了,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场风波和悲剧,其实还是来缘于君子兰。
    老何的媳妇在半年前,由于自己的表哥有一些渠道,能买到拖拉机,于是,在同事当中就悄悄的传开了。
    同事的两个亲属想买两辆拖拉机,来求老何的媳妇。
    老何媳妇表哥那里虽有点门路,但也需要时机。
    同事求了老何媳妇好久,她才答应同事,说需要等一段日子。
    但同事便要把钱先给老何媳妇,她摆手说:
    “你先别把钱给我,我再给弄丢了。”
    同事拿出一张存折说:
    “不给你现金。我给你个存折。这个存折你拿着,这上边写着你的名儿,到银行就能取出钱。你可以把存折放家里,买拖拉机的时候再拿。”
    于是,老何媳妇接过了存折,另一只手又接过了,同事给的香水梨。
    老何媳妇拎着这沉甸甸的香水梨,特别的不好意思。
    “哎呀,都是同事,关系这么好,我怎么好意思要你的梨!”
    “不对!关系好才给你梨呢!这香水梨可好吃了。就是不吃,只是放在家里,也要香上好多天!”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香水梨!老何才舍不得给我买。”
    接着同事又说:
    “别着急拖拉机的事,他们今年也用不上了,就是买了,也是明年春耕用!你就别着急。”
    但老何媳妇万万没有想到,老何把这张存折上的钱取了出来,买了两盆君子兰。
    虽然粮票、副食本和粮本还在使用,但城里的商品物资商品供应明显改善,求人买东西的情况少了很多。
    如今,同事对老何媳妇的这种信任,本来就是让她很感动的一件事情,她是要尽心尽力去办的。
    没有想到老何占用了她的这份钱。
    老何跪在地上,指天发誓说:
    “不会耽误媳妇买拖拉机,那花就会出手赚钱了。”
    老何媳妇哭了一天,也没吃饭,第二天扔给老何一句话:
    “家里的钱,本来就都让老何偷着买花了。要是这件事给耽误了,她就没脸见人了。会死给他看!”
    去年十月的时候,市里将君子兰定为“市花”,号召全体市民“家家户户养君子兰,至少要栽三株到五株,不种君子兰,愧为长春人!”
    至此,疯狂到达顶峰,但也迅速转入疲态。
    由于投机过于剧烈,引发种种社会动荡,尤其可怕的是,很多企业单位动用公款投资君子兰,成为疯狂最强劲的动力。
    终于,市里再次发出规定: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得用公款买君子兰。
    在职职工和**员,不得从事君子兰的倒买倒卖活动,对于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和党籍。
    此规定一出,君子兰风夏然而止,花价一落千丈再无波澜,只留下一地捧着花盆的市民欲哭无泪。
    老何的花从此有价无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