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316

    初二3班的教室里,正在上代数课。
    代老师自我介绍说:
    “今天,由我来给你们呃课!”
    大家没听明白他姓什么,看着这位四十岁左右瘦成“旗杆”一样的代数老师没等说完话,先是在关键字上打了个嗝。”
    “我给你们代课,呃!”
    “我姓代!呃!呃!”
    代老师由于快速说着前面的几个字,反面的嗝反而打的更响亮。
    他转过身,把谢了顶的后脑转给大家,在黑板上迅速写下了个“代”字。
    也许,代老师是怕自己再打嗝,影响了姓氏这样的关键字。
    薛拯脸憋的通红,他看了看周围的同学,都在以各种方式憋着笑。
    自己的那两个哥们儿,王力假装低头,扭着脖子回头跟自己眨着眼睛。
    张钢则一直用手捂着嘴,在佯装剧烈的咳嗽着。
    “这节课,我们讲x轴和呃轴!”
    终于,班里的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爆发了剧烈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代老师的这节课,同学们笑笑停停,停停笑笑。
    但是整节课惯用一个的姿态,似乎缓解了这种尴尬:
    代老师侧着身子,用教鞭点着黑板,眼睛看着天花板,嘴里一直没有停止呃的按时讲完了本节课的内容。
    放学的时候,薛拯和他的两个铁哥儿:王力、张钢,边走边比划着学着代老师说呃。
    一路上,几次都笑的直不起腰来。
    王力,被张钢起了个绰号:完了!
    反过来,张钢则被王力反击的报复了一个绰号:嘎子。
    王力的外号,是谐音“完了”。
    而张钢的外号是来自于电影《小兵张嘎》,张嘎与经钢谐音,那么,王力的报复一定会升级:
    只是谐音怎么行,干脆叫的更加不羁一些:嘎子!
    薛拯见他们已先行“互刺”了一刀,马上说:
    “先不要给我起外号!都说没有外号不发家。你们两要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些人,我给你们做军师!”
    “无用!”
    想不到王力和张钢竟然同时联想并说出了《水浒传》中梁山军师的名字!
    又一起看着对方的提示,一边摇对晃脑的齐声说:
    “论智谋请叫我无用,阴谋诡计是个中好手!”
    王力刚刚到班里的时候,听说薛拯的母亲是医生,便说:
    “我家附近都是林立的工厂,旁边还都有专属医院!”
    薛拯好奇的问:
    “你家住哪里,那么多的医院?”
    王力乐了:
    “是给职工看职业病的,比如矽肺!”
    “嗨!你可真逗!”
    于是,薛拯和王力就成了好朋友。
    王力来自工厂里的子弟小学,是专门为工厂职工孩子念书配属的学校。
    王力说自己家住在职工宿舍楼,大工厂的一般是三层砖楼,小工厂是二层砖楼。
    想一想,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是住平房,而城市里的工人都能住上二三层的职工宿舍楼。
    简直像生活在电影里
    很多工厂都有自己的工人文化宫,里面能放电影,开大会,记得还在一楼买过风筝,王力记得那里面还有乒乓球室。
    “如今这些是都没有了,工厂变成了商品房,子弟小学也都扒了,职工医院,宿舍,全都拆掉变成了商品楼!”
    王力沮丧的说。
    王力的父母是第一批的东北国营下岗职工。
    “我们不像你,住在这座城市的中轴线大街旁边。”
    王力说的中轴线就是斯大林大街。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还跟爸妈去过广州和上海。但广州周围也是农村,好多旱厕、苍蝇、臭水塘。上海还行,但是转了两周,只看到一辆跑车,在外滩因为穿的衣服,被当做日本人。
    对了,街上有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四川人,还有修眼镜和修手表的浙江人。”
    薛拯一听,充满崇拜:
    “厉害呀!”
    “那都是美好的过去式喽!”
    薛拯明白,王力不忍说的现在,就是他爸妈都成了下岗工人......
    又过了几个星期,王力把张钢拉到了薛拯的身边:
    “来,咱们来凑个桃源三结义的数。”
    于是,三个人开始形影不离。
    张钢家住一个集体所有制碳黑厂的工人宿舍。
    他说,下岗潮之前,那里的生活地很辛苦却很充实,有时候甚至是对生活满足进而有一种自嘲的快乐。
    张钢的爸爸和哥哥每天下班,从碳黑生产车间出来后,每个人比非洲人都黑。
    然后大家都去厂办澡堂洗澡,整个澡堂里弥漫着男性身上特有的汗味儿。
    洗完的人们从澡堂里出来仿佛获得重生一般回家,看电视,吃饭,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张钢他们大多都在写作业,写完的开始出来踢球,用仿真手枪对射。
    夏天里,宿舍区的男人们,会聚在路灯下打牌。
    每个人都用白天没有消耗完的精力,猛地把牌甩在桌子上,伴随着得意的叫嚷。
    兴尽之后回家睡觉,然后又是新的一天。
    但国企效益不好,要改革,要牺牲,要阵痛,要下岗。
    同样是变卖国有资产,那些效益不好的厂子往往没人要,江湖上的商人们首先相中的却是仍然过得不错的企业。
    以化工局长为首的领导小组,来到厂里要求这个仍在盈利的巨型饭碗停工,然后接受整顿。
    整顿的结果,就是把他们厂卖给了一个外地商人。
    从此那种仿佛在一个田园诗的天地里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定了要有一大批四十多岁,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及女人们,必须走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他们是父母,是子女,但他们如果不再是工人,也许将会过得非常艰难。
    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谋生技能,再学习新的本领也太晚了。
    下岗,是一些人集体的绝望。
    张钢的父亲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他原本是这个工厂的生产调度主任,但是最终却被别人取代。
    张钢爸爸失业后,为了一家老小,做了许多买卖,但之前的都失败了。
    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工厂,雇了几个人一起生产,不断改进工艺,现在过得也挺好。他雇的人当中,还有当年和他一起下岗的工友。
    “张钢,你爸爸不光自己创了业,还为同事们找到了职业,那岂不是下岗还成就了他!”
    张钢想了想,说:
    “你这么说,我也同意!但是前两年,我们全家也挺难过的。”
    “照你这么说,那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呗?”
    “哈哈,此处有掌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