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472

    夏天的一个早上,八点左右。
    路边站着一位身穿单肩连衣裙的姑娘。
    她叫杨阳,圆脸,笑眼,嘴边两个梨窝,甜甜的一个女孩子。
    这些单肩设计的连衣裙,穿在她身上,时尚又贴合她的气质。
    其实,无论是连衣裙、上衣还是比基尼,这种不对称设计的单肩款式,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重归时尚舞台了。
    这种单肩款式的连衣裙,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就相当的性感火辣,搭配起来的方式也相当的随性。
    可是穿在杨阳身上,却是青春和明媚。
    她在等车回家,刚吃完早饭,感觉站一会也蛮舒服,便掏出手机玩。
    路边走过来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杨阳看上去,就是传统的中国老农的面貌。
    他说:
    “姑娘,你能给我一块钱吗?”
    老人怕杨阳拒绝,只敢要一块钱。
    老人说自己乞讨也只是为了吃点东西,而不是要现金。
    杨阳说:
    “你进去早餐店点餐,我付钱。”
    他回答说:
    “老板不让我进。”
    杨阳很震惊,这是县城也会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也没多想,便说:
    “吃什么,我给你点”。
    他说:
    “能有一口吃的就好!”
    杨阳给他要了一碗八宝粥和两个馅饼,才3块钱,但是这样的餐费老人都没有!
    杨阳问:
    “你是哪里人?”
    他说:“我就是这个镇的小安社区人。”
    杨阳又问:“今年多大了,看起来得有70岁了吧?”
    他嘿嘿的说:“俺才65。”
    杨阳感慨:“怎么落到这般地步?”
    他说:
    “母亲1958年去世,父亲1972年去世,我是个独生子,家里是土房,年轻时就没娶上媳妇,后来又得了脑血栓,右臂和右腿都算是残疾了,现在又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过活。”
    杨阳说:
    “那你是五保户啊,村里支书没有给你申请五保吗?”
    他说:
    “这样的好事哪能轮的到我,人家有的一个月四五千工资,照样有低保,我这没关系的人,和支书关系又不好,支书怎么会给我五保。”
    杨阳又问:
    “听说这镇上不是给五保户盖房子吗?”
    他说:
    “没有人盖。”
    “那你有什么收入吗?”
    他说:
    “村里分给我两亩地,一亩好地租给别人300块钱一年,一亩盐碱地租给别人200块一年,一年下来收入500块。”
    杨阳想自己一个月一仠多生活费都不够花,他一年500块!怎么活下来的?
    于是又问他:
    “晚上住哪?”
    他说:“随便找个能避雨的地方就睡,夏天好对付。”
    “你这样天天在县城溜达?不回家?”
    他说:“天天溜达,回家也没人,还不如在县城找点吃的!”
    “你这样一个人过马路被车剐了,撞了怎么办?”
    他说:“那样更好,撞不死有人养我,死了就解脱了。”
    “你有没有找过政府?”
    他说:“找过,没用,没人管我!”
    “怎么不去敬老院,你是不想去吧?”
    他说:“没人安排我去!”
    这到这里,杨阳回家的车开过来了。
    杨阳上车走了,但这个故事却在杨阳的脑海里久久不能结束!
    杨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一次意外受伤后因没钱治疗,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而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只会务农,这对原本就艰难的家无疑是雪上加霜,整个家的天仿佛突然陷入黑暗,那时候多希望能有一束光照亮他们这个家。
    本以为一切都是痴心妄想,然而,这道光却来得那么快、那么温暖。
    村长了解了杨阳家的情况后,主动找上门来,在核实了相关情况后,为她的父亲办理了低保,并且先后给杨阳母亲介绍了种花、保洁和做酒曲等工作。
    村长每次上门来走访,父母总是叫杨阳要好好感谢他,但他每次总是笑着说,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要感谢就感谢党和国家。”
    那时幼小的杨阳虽然不懂,但是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道照亮。
    她们这个家的光是:党和国家。
    至今她犹记得,母亲对儿时的杨阳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记得感恩。
    杨阳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感恩是要努力学习,所以她拼命地学习,每次将奖状拿到父母面前的时候,他们总是边哭边说:
    “好好好。”
    但是,当她笑着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却沉默了。
    慢慢回过神来,家里哪有钱啊,杨阳也渐渐沉默了。
    就在她们全家想要放弃杨阳读大学的时候,那道光又适时出现了。
    班主任主动联系杨阳,告诉她国家为贫苦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可以毕业工作后再还款,又是这道光让杨阳得以顺利走进心心念念的大学校门,在大学期间还享受到了国家对他们贫困学生的生活补贴。
    细细想来,从杨阳记事起,一直都是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所有爱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下成长的。
    同时,不断长大的杨阳也逐渐明白,好好学习不是感恩,但是好好学习可以让她以后更好地感恩。
    然而,杨阳还是有点迷茫,应该如何感恩呢?
    转眼间,大学快毕业了。
    杨阳的同学们开始投简历时,也不忘记试试大数法则。
    她参考着各系各个专业的同学们的经验:
    “我投了将近30家公司。”
    一位女同学说,她去年广泛撒网、海投简历,拿到了5份录用通知,最终选择去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做编导。
    工作两年的律师学兄说:
    “我投了不少律所。多投简历、货比三家,能增加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中,投递简历份数在11份至30份的,占41.3%;31份至50份的,占12.5%;51份及以上的,占11.7%。
    “广撒网的大数法则,虽然要花精力,但在不断的试错中,能看清自己想要、适合怎样的工作。”
    瞄着特定方向广泛撒网,几率更高。
    杨阳得到了这样的经验,但她还是跟随一些大学期间的同学,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一次国际环保会议的服务工作。
    “那次经历让我想清楚了要从事环保事业。”
    但后来,杨阳又去了一次乡村支教,那次经验,用好的话说,简直就是生命中黑夜里的一盏灯。每每想起来,都是那样的温暖和明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