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484

    火车站的长椅上,薛德珠坐在靠窗的一个位置。
    他手里不停的忙碌着,在捏着泥人。
    他的举动,吸此了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注意。
    “爷爷,你也会捏泥人吗?”
    “小朋友,听你的口气,你也会?”
    薛德珠头也没有抬的反问着。
    小男孩高高的昴起头,充满骄傲的说:
    “当然,我是回山泥人王的第五代孩子,听爸爸说,我还是他唯一的传人。”
    薛德珠抬起头,激动的神情吓了孩子一跳。
    “爷爷,我说错了吗?”
    “你再说一遍,我听听。”
    接下来,男孩子边说,还边接过了薛德珠手里的泥,三下五除地的捏个哪吒的造型。
    “看来我真的到了回山了!带我去见你的家人吧。”
    “要想见我家人,先得看看你的本事,这样吧,给个捏个坏人,怎么样?”
    薛德珠想了想,便动起手来。
    只见他十分专注的捏着,捏着。
    其间,小男孩走开去了一段时间,他都没有留意到。
    当小男孩领着一位高个子的男人来到薛德珠面前时,他手里的那块泥已经成了一个非常传神的11厘米高人小人了。
    这个泥人,头不过蚕豆大小,却是有个性而令人可憎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好奇的前来观看的人们面前。
    只见薛德珠手里的这个泥人,也就是男孩子让他捏的一位流氓恶棍。
    泥人双手背在身后,蛮横地腆着肚皮,一副霸悍相。
    而泥人的面部表情犹为出彩:
    如同一头狰狞的怪兽,随时随地都可能向人施发狂暴。
    青筋露起的脖颈,满面杀气的面孔,眉目上挑,嘴角下撇......
    薛德珠把一个地痞恶霸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周围人一片拍手叫好。
    小男孩的父亲拉着薛德珠的手聊了很久,发现这位老人他什么都忘记了,可是没有忘记泥人。他的脑子里就余下泥人了。
    “老爷子,看来您是走丢了!”
    眼前这个男人的衣襟上,全是捏泥人的战果:泥巴。
    薛德珠看了,高兴的笑了:
    “你就是这孩子的父亲吧,也就是泥人王的第四代传人了?”
    “算是吧,都是大家捧的。”
    薛德珠坚定的说:
    “我没有丢,我找的就是你们!”
    于是薛德珠跟着“泥人王”来到了这个村庄。
    在这里,就是泥人的天下。
    薛德珠见了到处都是和泥人相关的事物,高兴的手舞足蹈。
    一路上,男孩子父子两人领着薛德珠一路介绍起来。
    男孩子父亲叫王根生,男孩叫王强。
    而这个村落,叫王家村,捏泥人,是祖传下来这样的一个习惯。
    每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幼,都在院子里制作泥人。
    大家推算起来,也谈不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妈的了。
    反正,老人一代又一代的传给他们说,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
    每当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那泥人就更加派上大用场了。
    无论是在庙会还是在各种集市上,都在泥人的影子。
    村民们利用自已家为泥人专门制的一个个托盘。
    而这盘子里都是放着自己作的泥人,他们走街坊串巷子,到处叫卖。
    而这份收入,也是这个村落里,每一户农家的一份基本收入。
    不说远的,就说在清代,回山王家村这里,就有以王姓为代表的专业作坊。
    听说还出了一位远近闻明的彩塑大师。
    这位大师级制作的泥孩儿竟然进献到了宫里,听说,还得到过皇帝的赞赏。
    等到了清朝的同治及光绪年间,王家村回山附近,更是出现了大量以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等。
    王根生的祖上“泥人王”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而这个时期,也是王家村回山泥人在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听说,这个时期,村里泥人的作坊,还有泥人的店铺,多达四十多家。
    还培养出了很有专业水准的匠师,多达三十多人。
    据说,当时的皇上大寿时,地方官曾把一套王家村人捏的大型手捏戏文泥人供奉到了内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全国各地都知道,王家要这里的泥人曾经成为过贡品!
    薛德珠听到了这里,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叹道:
    “我早就听说过你们王家村的泥人技高一等,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我来值了。”
    王根生忙摆手说:
    “您老的这个泥人风格,正是我们想追求的一个品质。”
    说话间,他们来到王根生了的家,薛德珠顾不上王根生家人的热情招待,从一桌子的吃食中,只捡个包子,抬起硬朗的脚步,率先往门外走,说:
    “领我到你的泥人作坊去。”
    一屋子的人听了,全到笑了:
    “这才是个泥人迷呀!”
    在王根生的泥人作坊里,薛德珠发现回山的泥人,制作起泥人来,会分成粗货和细货。
    粗货也就是玩具类的,这是用用模具翻制而成,可以形成大批量生产。
    而所谓的细货,才是用手捏制而成,也就是薛德珠自己经常制作的这种,可以样貌精细。
    也可以形成多种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做为题材,比如戏曲人物,或都在乡村,人们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
    薛德珠用手仔细把玩着作坊里的一件件泥人。
    “你作的泥人造型丰满不说,而且还简练。”
    王根生指着自己手里的那个泥人,也就是薛德珠在火车站为王强捏就的那个泥人,说:
    “您老的这个夸大头部,着重刻画表情。更是我们想进一步想学习的,还希望您老多多指点!”
    薛德珠开怀的笑了:
    “还提点,只要需要我老头子的,那是我最高兴的事!你们才是真正的匠人,而且老早我就听人夸赞你们祖祖辈辈特别重视彩绘,有句话叫:三个坯子七分画。我看你这里最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什么的,还都是原色,这泥人塑起来,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怪不得说你泥人王的泥人清新雅致,鲜明艳丽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