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华》第三百九十四章 唯道恒存問長生(三合一,万字大章,求月票)

    西侠?
    杨岱诧异问:“他独自行动吗?”
    为方便他和伏家打交道,凌天仇特意收集东侠和其他四侠的事迹。
    五侠中,东南中三侠最有名气。其他两位仿佛是混进来凑数的。其中,西侠可谓是背景板中的背景板。他的出场多与东侠同行,锋芒被其遮掩。
    “祖父和白、刘两位前辈下邪王殿,其他两位也在。”
    “关于西侠,姑娘知道几分?”
    “你知道的,便是我知道的。”
    关于西侠,纵是她的预见之力也看不清晰。
    西侠无名,指的并非他没有名字。而是所有被他救下,被他帮助过的人,都不知其姓甚名谁。
    伏家知晓西侠身份的,唯老爷子一人。
    两人从一处断裂的坑洞进去,没多久又到一处广场。
    中央是早已停火的深坑,隐约看到一些炉渣碎片和形状怪异的金精。
    伏瑶轸双眸闪过星光,回溯过往时间。
    ……
    熊熊烈焰在火池中喷涌,十二条金色锁链牢牢束缚一座悬空剑炉。炉内剑鸣响动,数百道剑气不断纵横。
    ……
    再看当下,只能感慨岁月无情。
    突然,她灵机一动:
    “这些剑炉碎片能养出仙剑,本身亦非凡物。”
    伏瑶轸将碎片一一捡起,并画上记号收放。
    杨岱左右打量,从右侧找到一处藏剑室。
    和其他废墟不同,这里能看到有人常年打扫的痕迹。
    室内立有十八木架,上面井然有序的放置剑匣。
    而此刻,正有一位带着面具的灰袍人站在一处木架前。
    不对!
    杨岱心中升起诡异感。
    虽然灰袍人站在那里,却仿佛根本不存在,他的神识根本感知不到!
    手掌暗中催动三昧真火,杨岱小心走过去。
    “在下杨岱,赤渊门下,敢问道友如何称呼?”
    灰袍人缓缓转过身。
    那是一张猿猴脸的面具,正在咧嘴大笑。
    “西侠前辈?”
    伏瑶轸收拾剑炉碎片,快步走入藏剑室。
    “伏老鬼的孙女。”
    西侠低声一笑:“你来这,是‘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您与我们同行。”伏瑶轸轻轻一推杨岱,示意快点寻找断刃。
    五岳重峰被龙王咬断,虽然邪修宗师寻得此物,却苦无重炼之法,只能搁置藏剑室内。
    杨岱望着西侠,步步倒退,贴着架子寻找剑匣。
    虽然西侠尚未化婴,但与他站在同一空间,杨岱便有种十分难受的感觉。
    他——真的是人吗?
    伏瑶轸上前对西侠行礼,讲述自己二人来意。
    “五岳重峰?仙剑的断刃不在右边,在左边呢。等等——”
    在杨岱准备转身时,西侠叫住他。
    “你右手边第二格子,把剑匣拿下来给我。”
    杨岱闻言,手中三昧火迅速化作火蛇缠绕剑匣。
    下一刻,诡异的邪力从剑匣冒出,火蛇当即破灭。那股力量顺着法力联系钻入杨岱体内。
    “不好!”
    他脸色剧变,迅速运功镇压体内的邪力。
    而那股邪力宛如毒虫,迅速在经脉扩散。
    西侠此时悄然而去,将失去邪咒保护的剑匣拿在手中。
    “丫头,帮他抚琴吧。”
    西侠打开剑匣,里面是一把没有任何仙家真元气息的巨剑。
    噬灵邪刃,邪道天兵。
    和伏衡华曾经遇见的邪刃不同。这把邪刃无论材料、品质,都远胜数筹。
    伏瑶轸连忙抚琴奏乐,为杨岱化解体内邪咒。
    待他炼去邪力后,才抬头看向西侠,神情带着丝丝愤怒。
    这家伙,是故意让我去踩坑啊!
    难怪他一直站在木架前,迟迟没有行动。
    “别生气,只是给你提个醒。若真想害你,直接让你去拿仙剑断刃的剑匣。那上面的邪咒,足以要你的命。”
    西侠屈指一弹,真元化作一只白鸟,引杨岱和伏瑶轸的视线,落在左侧一个架子上。
    “喏,这就是你们找的东西。别碰,上面有致命的邪咒。”
    伏瑶轸仅看了一眼,立刻收回目光,脸色发白道:“不妙,这比我预见的——要更加厉害。”
    杨岱吃了教训,不敢再轻举妄动,踌躇问:“伏姑娘,你预见中,断刃是如何取出?”
    伏瑶轸沉默。
    当然是小六儿干的。
    伏瑶轸窥见的未来,除却切身关乎自身生死的那个未来外。其他未来预见,只是零碎片段,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在某个可能性中,于小磊于八门阵里闲着无聊,非要跟伏衡华斗剑。几次三番下来,伏衡华烦不胜烦,又扛不住手持仙剑的于小磊,便动心思也寻一口仙剑。
    能与紫电惊芒对抗的,自然是神州传承的其他名剑。
    前四的仙剑不用肖想,第十的万川归流已经有主。再刨除南明离火和紫电惊芒。伏衡华可选择的:唯有第五位的五岳重峰,第六位的日月崇明,第九位的先天无相。
    五岳重峰剑因为和赤渊道派瓜葛很深,伏衡华本不打算考虑。可偏偏他在邪王殿埋了一颗魔种,顺势而为,闯入藏剑室,竟得到五岳重峰的断刃。
    剑匣上面的邪咒对伏瑶轸这等不了解的人,十分麻烦。但伏衡华拿下剑匣,只消盏茶功夫便把断刃取走。
    用断刃抽打于小磊一顿,伏衡华随后跟杨岱做了一笔交易。
    和伏瑶轸提及的交易内容相类,都是伏家人去南洲求学的事,顺带照拂伏家在那边的族人。
    不论过程如何,五岳重峰剑的未来主人,都是杨岱。
    西侠见二人迟迟没有行动,挥手一招,寒冰玄气把剑匣冻结,扔给杨岱。
    他连忙催动法力隔空包裹,不敢有所接触。
    “好好收着吧,你破不开邪咒,回头另请高明——伏家有能人。”
    说完,灰袍人走到剑室门口。
    见二人不动,呵道:“还不跟上?不是一起行动吗?”
    伏瑶轸看了一眼藏剑室内的其他剑匣。
    虽然都是好东西,可惜自己二人无缘啊。
    二人跟着西侠,在遗迹内部行动。
    岁月之下,遗迹已看不到原貌。
    “前辈,听三叔说。您也喜欢勘古,不知对这处遗址有什么见解?”
    “你三叔说的?”
    猿猴面具的笑脸突然耷拉下来。
    “那小子——可惜了。”
    走在勘古一道上的修士并不多见,有成就的更少。
    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弘文阁主是西侠难得说得来,可以交流的忘年交。
    为此,西侠对伏衡华多有照顾,传授许多压箱底的手段。
    “这处遗址,出自东莱第二个修真文明。擅长炼器,并以器械打造了一个让凡人也能安乐生活的奇怪文明。
    “前些年,我在某个古遗址找到一个木桶。据考证,用宝木为材,刻阵法图录,是煮饭的食桶。用法很简单,将米和水放在里面,过一会儿就能自动变成米饭。哪怕使用者是凡人,也可顺利操作。”
    伏瑶轸目光微动。
    类似的玩意,自家不也鼓捣出来——或者说,衡华研究出来:只需日光蓄能,便可催动热量煮饭的饭桶。
    “根据你三叔的研究。这个炼器文明中的居民处于一个比宗门、家族更为庞大的群居结构。”
    三人走到一尊巨型神像面前。
    百头百臂,拳头虚握,似乎原本抓着许多武器。但在岁月侵蚀下,只剩地下的一堆堆灰烬。
    杨岱不小心踩入机关。
    咔嚓——咔嚓——
    巨型神像重新活动,二百只眼睛同时看向脚下渺小无比的三人。
    西侠挥手张开一层屏障。
    嘭——砰砰——
    头颅一颗颗滚落,在地上砸出一颗颗土坑。
    “假以外力,终究难敌岁月啊。”
    西侠对二人道:“法相天人观,是这个文明的炼器最高成就。通过成百上千件宝器、灵器的组合,打造堪比仙器、仙人的机关法相。可惜,这个文明只延续两个道纪。”
    这时,西侠的木符激活,对面传来白河子的声音。
    “去找凤来,他跟秦琳那妖妇撞上了。”
    秦琳?
    西侠皱起眉头:“刘煦之在你那边?”
    “对。我们三人此时不便过去,你带伏家丫头过去,段四景在她身上有布置。”
    算出伏瑶轸在我这边?这家伙道行又高了。
    西侠嘀咕着,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孩,转道带二人去与伏丹维汇合。
    然而在道路尽头,是一座玄金铸造的壁画。
    “这是——一扇门?”
    杨岱感知到门后存在另一片空间。
    金精蕴含不朽之力,但历经无尽岁月,仍被消磨的看不出原始痕迹,只留下这座重若万钧的门户。
    “你祖父他们就在对面。你试着联络段前辈,必要时让他过来撑场子。”
    伏瑶轸立刻抚琴,与段四景传讯。
    西侠观察金门,试着激活原本已生锈锁死的机关。
    杨岱上前帮忙,被他拦下,打发到一边等待。
    无奈下,杨岱只好站在那,观看已经不见痕迹的壁画。
    原本,这里画了什么?
    那个文明的民俗神像吗?
    还是古老时代的功法秘术?
    “这里原本所雕刻的,是东莱修真之道的创始人。”
    杨岱迅速看向西侠。
    “机关已经修复,接下来等待激活即可。还不错,这里损毁的程度不太严重。”
    “你知道?”
    “勘古多了,类似的东西便见多了。”
    猿猴面具露出诡异的笑容。
    “问个问题,你认为,功法是越古早,越厉害吗?”
    杨岱不假思索道:“当然不是。道随世移,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是啊。可偏偏如此浅显的道理,有许多人都不懂。反而痴痴追逐最古老的功法。”
    西侠用靴子踢了踢眼前的壁画。
    “这里刻画的,是东莱第一位修真者渡筑基之劫。”
    “按照炼器文明的记录,最古老的文明——这丫头三叔称作‘一元’文明。一元之始,万道之先。
    “那是一个凡人皇朝为尊的文明,不存在修真者。只有一些通过打熬肉身,力气比旁人更强大些的武夫。
    “类比一下,就是我们的炼气境界。
    “百年、千年后,在武林江湖中出现一位天才。他顿悟先天之桥,打通任督二脉,从天地间汲取了一丝元气。”
    说到这,西侠突然停下,端详壁画。
    “然后呢?”
    “然后没多久,我们这第一位祖师爷就死了。”
    西侠言语古怪:“后天勘悟修真之道,走上这条路的第一人,他也是第一个渡劫的人啊。”
    天劫!
    如今修士习以为常,明白修行乃逆天之事,必有天妒。
    会准备各种渡劫秘术、法宝。
    但那个时代,没有前人告诫,谁知道天劫,谁知道筑基?
    在突破境界,达到前所未见的境界时,欣喜充斥心田之时,那位前辈根本没料到,会有劫数轰下。
    毫无防备之下,当场重伤。
    不久,便死了。
    “再然后,他的徒子徒孙借用他生前遗留的功法,也走到了那一步。引天劫,然后被劈死、烧死。
    “久而久之,他的功法无人修炼,称作‘必死功’。”
    辟道之人,总会面临种种质疑。
    修真之道最初,便因为恐惧、质疑,停滞了许久。
    后来,有人在悬崖下寻得“必死功”,尊其为师。并借助悬崖地利度过筑基劫数,成为第一位筑基修士。
    “这……这些……都是前辈勘古出来的?”
    “连蒙带猜。有些不准的,就靠自己脑补呗。但大体错不了,第一个修真文明,并非仙人传授,而是凡人自悟。至文明毁灭,也没诞生仙人。金丹,便是他们的极致。”
    甚至西侠可以想象。
    一群筑基修士摸索着创造功法,不断走火入魔,总结经验。
    百年、千年之后,第一位金丹修士出现。
    然后——
    又被天劫弄死了。
    经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可能死了十个、百个结丹的前辈,才有第一位结丹成功的金丹修士。
    再然后,是金丹九转之道的研究。
    然后是死在三灾之下。
    “我们当下的修士如果在那个时代,随便一个金丹,不,假丹修士都能吊打那群大前辈。”
    直至一元文明毁灭,也没诞生一位真正的仙人。
    “炼器文明和一元文明是承启关系。据推测,一元文明的有些修真者活下来。将练气之术传给凡人,并告诫他们天劫凶险,不要轻易尝试。后来,炼器文明就走上另一条道路。通过对先天赤文的研究,开启外力炼宝的文明体系。
    “最终,在两个道纪后,这个文明埋葬在东莱地下。”
    伏瑶轸联络结束,走过来:“师尊也在地下,正在往这边赶。前辈,您所说的这些,三叔知道吗?”
    “有部分就是他考证的。他还提出一个有趣的猜测:文明在不断换代,本质就是在‘渡劫’。”
    杨岱:“渡劫?”
    “你见过蚂蚁和蜜蜂吗?这两类虫儿成妖,在蚁巢、蜂巢中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当蚁后、蜂王死掉,在某种无形力量的干涉下,巢穴诞生新的首领,继续统率妖虫。”
    伏瑶轸想起衡华的笔记:“族群意识?小六儿说过,群居动物成妖,真正成道、证道的,并非个体,而是整个族群意识。”
    “那么,放眼整个东莱神洲。最大的群居动物是什么?”
    人。
    凡人,修真者,共同存在的人族。
    “你三叔推测,文明的一次次毁灭与复兴,实质上就是人族文明在尝试证道渡劫。”
    一个文明还能证道?
    少年们面面相觑。
    “草木金石可成妖,山川河流能生魅,而人死之后的怨气亦能成鬼。
    “一元文明数以千计、万计的修士因为劫数死亡。他们的怨念,会不会诞生一个‘鬼’呢?”
    遥想白玱水域,那才是几百年的怨念。
    倘若一个文明,千年、万年积蓄的执念形成灵性呢?
    “一个渴望生,渴望长存的精神集合。
    “祂没有自己主观的思维,却包含众多修士对证道成功的渴望。
    “每当修真文明毁灭,犹如蜂巢、蚁巢失去前进方向,便在幸存者中寻找合适的人,让其引领新的修真文明。
    “仙人诞生的文明,咒术昌隆的文明,灵人大行的文明。以及我们现在——”
    修真,闻道求真,长生不死。
    对真理的执念,对长生的渴望,缔造了一个推动文明发展的助力。
    而天地感知这个“奇怪的存在”,不断落下劫数,将其推动的文明逐一灭杀。
    杨岱下意识看向伏瑶轸的眼睛。
    天降大任于气运之子,那些引领时代的弄潮儿,莫非都是……
    “所以,我们如同蜂巢中的工蜂,仅仅是‘修真文明’证道的垫脚石?”杨岱喃喃自语。
    “瞎说八道!”西侠哈哈大笑起来,“你当我辈修行,求的是什么?成仙证道,跳出红尘。你当是随便说说的?”
    “那个从最初文明诞生的精神,只是一份纯粹的灵性。没有智慧,没有思维,唯有助力修真之道长存不朽的本能。只要自己强大,就能引来这份力量加持。那小子做出这个推测后,还尝试利用阵法沟通。”
    伏瑶轸脸色剧变。
    世间最强大的阵法,莫过于象征天的天宿星盘,象征地的东莱山河,以及象征人的合众之力。
    但多少修士的力量加在一起,才能与天,与地等同?
    三才阵?四象阵……万仙阵?
    纵然万仙合力,又如何与天地二阵媲美?
    “三……三叔当年所指的‘人’,其实是六个修真文明的文明传承?”
    “没错。那才是他作为阵法师,最强大的底牌。”
    西侠曾听衡华老爹提及:先天灵性没有善恶、没有思维,唯有对长生的渴望,对修真之道的延续。
    在生死危机关头,只要修士不放弃对生的渴望,就有可能引发奇迹,得到那份力量的共鸣,从而绝地反击。
    西侠当年还调侃道:你小子跟老婆厮混久了,你老婆那套“道法由心”的理论,却是学了十成十。
    咔嚓——
    门扉开启,看着前方通道,西侠迅速带二人赶路。
    “你三叔还推测,如果未来东莱神洲有人踏入大道之门,跨出证道那一步。那么,积蓄数个文明的长生执念,便会成为其助力。让东莱,诞生第一位本土的证道者。
    “当然,这只是那小子个人的猜测。提出来后,就被一群老家伙质疑了。”
    伏瑶轸沉默不语,她想到金霞天女。
    仙人,超脱红尘。
    纵是文明更替,也与他们无关。
    为何他们仍执着于流转在一个个文明?
    还有天女提醒:东莱神洲历经八个道纪,五个文明,终于在这个文明拥有足够的积累,足以诞生证道者。
    这足够的积累,除却数个修真文明积累的各种知识外,会不会也暗指,那份自一元文明千锤百炼而来的长生精神,终于足够让一位修士迈出证道那一步了?
    冷不丁的,杨岱发问:“太玄道圣怎么说?”
    “他又不是东莱土著。不止他,伏家的祖先也没资格利用这份力量。唯有东莱生长的人,才有资格继承这份传承数个文明的力量。
    “这就是勘古学中的‘传承派’。伏家老三扔出揣测后,自己没有证实,反而惹得一群人争论数十年。
    “有人认为:所谓证道,是那个长生精神托生为人,从修真者一步步走向证道。或许,他此刻已转生为一个十分早慧,通晓各种道法的天才。
    “有人认为,证道如养蛊。在积累足够之后,修真界会诞生一大批天骄。通过竞争,最后有一人脱颖而出,继承这份跨越数个文明的遗泽,成功证道。
    “当然,还有人认为‘修真文明’子虚乌有,都是狗屁。与其靠外力,不如学着太玄道圣那样,自己独力证道。当然,这就需要天书帮助。”
    西侠不断抱怨着。
    他这些年勘古,越发感觉到势单力孤。
    那小子虽然死了,可他留下的东西被人整理,竟形成一个类似道统、教派的奇怪组织。一群人团结起来进行勘古,收集“文明精神”可能存在的证据。
    而另一波人为了反驳,也积极展开勘古。
    在双方斗争交锋下,本就稀少的勘古人士几乎都加入两个势力。西侠孤家寡人,不肯加入双方实力,甚至连交流有无的道友都快找不到了。
    毕竟,他勘古的目的,和那群人都不同。
    弘文阁主的目的是寻找起源,探索真相。他的想法影响一大批朋友,缔造了现在的古怪局势。
    而西侠,则是为第三个修真文明所出现的奇迹——天书。
    混元金章在东莱神洲出世,借助天书传承,第三文明诞生仙人,开启真正意义上的证道之路。西侠勘古的目的,就是寻找“混元金章”,以天书成就自己的道。
    至于什么修真文明,他才不在乎。
    纵然文明成精成妖又如何?
    成仙,就跳出人间红尘,脱离修真文明的范畴,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存在。
    有天书传承,也就不用窥伺那所谓由长生执念演化而来的先天精神之源,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迈向大道。
    这也是衡华老爹当年提出的另一个推测:
    当今证道,存在两条路。
    一条是天书,唯有天书才能证道。
    以地典仙书成仙后,便无路可走。所以,凡仙人得道,最终仍要归入天书道法。
    另一条是合道,通过修真文明的演化,成为整个文明的“道主”。作为领袖继承那份传承无数岁月的精神,从而推动自身跨入先天道门。
    在西侠眼中,衡华老爹招事的本事,不比伏衡华差。
    眼下,伏衡华不过鼓捣一些功法,弄一些千奇百怪的玩意。
    但他老爹当年提出“两个证道,一个猜想”后,直接从天玄道台外另立了一个门户。
    天玄道台内的种种道法研究、神通探索。归根究底,都在天书范畴内打转。
    其目的,都是自我成就,最终超脱证道。
    而衡华老爹的研究,是勘古求真,从修真文明的起源入手。寻找那个可能存在的“无形精神”,并以阵法将其拘束、掌控。
    什么三灾,什么天劫,都是虚的。
    通过合道的方式,借用集体的力量缔造一个足以证道的文明。
    再不济,也能通过这份力量诛杀龙王。
    据西侠所知,衡华老爹死后,他那群友人和支持者,非但没有停下研究。反而通过某处古遗址,构建了一个连天玄道台都无法窥探的神秘法界,自称“逐古人”。
    利用几个古前文明的遗迹,妄图和天书道统别苗头。
    西侠心道:衡华那小子瞎折腾,还自己研究天书?我倒要看看,他碰到他老爹留下的烂摊子,倒要怎么处置。
    三人一番赶路,最终来到到伏丹维三人对峙的广场。
    狂风卷动灰烬,层层环带包围着三人。
    纵然面对劫仙,伏丹维仍没有退后,而是以指御剑,窥伺着出剑那一刻。
    “道兄,你真要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与我相斗?”
    两位劫仙在风带内交手。
    剑光与宝气激荡,每当秦琳想要出剑教训伏丹维,都被玄通上人以万宝金霞拦住。
    他含笑道:“大家和气些,莫要冲突,莫要冲突……在当下,还是顾着邪道为上。”
    西侠看到劫仙斗法,不假思索扔出一道玉符。
    秦琳看到西侠,眉头顿时皱起,小心避过玉符。
    啪——
    玉符在空中爆炸,却没有任何异常。
    “假的?”
    秦琳心中恼怒,可西侠又扔出一枚玉符,她仍不敢硬接,默默退让。
    她清楚西侠身上有劫仙凝练的秘宝。
    若自己碰到,少不了被劫火灼伤。万一引动自己的真灵火劫,那乐子就大了。
    “秦家大婶!你就算为闺女出头,这些年将老刘全家撵出南海,还不肯罢休吗!”
    秦琳与诸侠的恩怨,可追溯到南阳刘家仍在南海之事。
    当年秦琳师尊巡游而至,见秦琳颇有仙根,想要带她回去修行。
    彼时,秦琳上有垂老的父母,下有一个父亲早亡的女儿。
    想要将父母、女儿带入山门,但师尊言其等并无长生之缘,无法前往仙山修行,不如在人间求一个安乐。
    秦琳思来想去,打算给女儿寻一个良人,并找人代自己帮二老送终。
    在南海俊秀中挑选一圈,最后看上刘阳师。
    一是刘家风评好。
    二是秦家和刘家祖上有亲,平日就有往来。
    三是刘阳师资质不俗,可以拉一把女儿。
    然而,刘家对这桩婚事并不上心。毕竟,刘阳师有望结丹,何必跟一个无望长生的炼气女修结为道侣?
    秦琳不乐意委屈女儿,瞧不上其他南海家族,依仗金丹之力多番登门求取婚书。
    最终,刘家拿出一个折中办法:他们代秦琳奉养双亲,认其女为养女。未来作为刘家姑娘出嫁,为其寻一良配。作为酬谢,秦琳未来需作为刘家客卿,庇护刘家五百年。
    事情至此,秦琳也答应下来,安心随师尊回去修行。
    百年后,二老由刘家妥善安葬。秦琳派人送去谢礼。
    又过二百年,事情出现转变。刘阳师虽对秦家小妹无感,但秦家小妹在刘家长大,对义兄动情。在刘阳师与他人许婚时,她多番作妖无果,负气外出寻母出头。
    哪知逃家半道,被南海水匪杀死。
    秦琳出关后得知此事,自然不肯和刘家罢休。
    碍于昔年誓言,生生忍了五百年才着手针对刘家。最终逼迫刘家背离故土,全盘从南海退出。
    伏丹维、白河子是刘阳师好友,自然要为其出头。
    当年秦琳仍为元婴宗师时,没少被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金丹修士联手针对。
    可等秦琳渡雷劫,就轮到三人被追着打。
    也亏得三侠人脉广,加上这件事本就是秦琳母女理亏。在各路人士说合下,不许秦琳再胡乱牵连无关人士,不得妄下杀手。
    但正面对上,秦琳免不了要对几人羞辱一番。
    西侠不断扔秘宝阻拦,加上玄通上人纠缠,秦琳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段四景赶来坐镇。
    段四景拱手:“道友。冤有头,债有主。你寻刘家人,余断然不会出面。可伏家与我有亲,不可任你折辱。再者,木道兄和伏家乃姻亲。他脾气不好,你若折辱伏道友,他岂肯罢休?
    “不如将恩怨延后,待东海斗剑再见分晓吧。”
    秦琳不语,化白光率先杀入邪王殿。
    众人紧随其后,一同赶去诛杀邪王。
    然而——
    待众人赶到时,看到太阴金柱倒塌,遍地邪修尸首和妖蛙残骸。
    至于蛙人王,根本不见踪迹。
    西侠看到角落一道印记,瞳孔瞬间收缩。
    遂古传道印?
    伏家老三,不——是那群混账玩意!
    轰隆——
    下一刻,地宫频频晃动,整座遗迹冒着白光,正逐步脱离这片时空。
    “不好,是乾坤挪移——斗转星移法?”
    玄通上人和段四景同时出手,护着一群人脱离地下。
    而另一边,白河子三人灰头土脸,也狼狈地逃回地面。
    秦琳站在深坑边缘,望着凭空消失的地下遗迹,不知在想些什么。
    突然,她对伏丹维讽刺道:“子债父偿,天经地义。你儿子惹出来的孽债,看你日后如何应对。”
    说完,化白芒遁走。
    玄通上人望着深坑,想到昔年那人的邀请,轻轻摇头。
    “这天地间还真有人那么无聊,非要鼓捣追求一些地底老东西吗?”
    既然已被淘汰,那就不再迎合这个时代,何必重新翻出来呢?
    ……
    “逐古人?”
    伏衡华一脸微妙,望着山底下的三个黄袍人。
    他得宋春秋指引,来与天乙宗修士汇合,准备一起堵妖兽。
    可妖兽没等到,却在山底遇见三个神秘人。
    他们用阵法拘禁妖兽后,站在这里等候众人。
    “阁下便是伏衡华?”
    伏衡华眨眼,仔细打量三人。
    看不出他们的深浅,似乎是三个金丹修士。
    “等等,衡华,他们是咒灵!”
    衡华从玄微派出来,特意带上缸中赤龙。
    而赤龙本就是咒术所生,立刻查觉三位修士的本质。
    “他们本体不在这里,是以咒术形成分身,万万不能大意。”
    衡华暗中激活云轴,数十尊星神环绕在身边。
    “三位道友是专门等我吗?”
    三人不答,仔细打量伏衡华后,中间那人问道:“我问你,大道如何修行?”
    嗯?
    伏衡华满头雾水,还是老老实实说道:“道在脚下,直行便是。”
    对这个答案,三人并不满意。
    “大道坎坷,穷尽一人之力也难窥之。当合众人之智,共参大道。你可认同?”
    衡华不明所以:“这不就是天玄道台的理念?三位前辈若想交流有无,大可在道台联络同道。”
    “天玄道台?”
    三人冷笑不已。
    当年他们的理论被劫仙们禁止,账号都被封了!
    “道台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互通有无,研究神通,参悟天书——天书岂是我辈能参悟创造的?”
    听到这话,伏衡华顿时不乐意了。
    “遗洲的消息,我们亦有耳闻。你小子自己瞎鼓捣,简直胡闹!趁早赶紧散功,好好去研究你爹的阵法。”
    阵法?
    伏衡华听得更摇头了。
    “父亲是父亲,我是我。对我而言,阵法只是媒介,并非大道。我之行道,自当从己愿。”
    “就凭你那不知成不成的天书?”
    “那就请前辈赐教。”
    伏衡华当即伸出手,五行元气在身边汇拢,五尊神灵虚影出现在背后。
    “五行山——”
    衡华一边出手,一边与丹泉子等人打手势。
    众人见状,迅速催动星辰道法,将法力注入衡华召唤的数十尊星神体内。
    “北斗注死,天罡斩念——”
    数十尊星神虚影化作一道道洪流,在天空凝成一尊十丈高的北斗星君法相。
    他手持七星宝剑,在五行山压向三人的同时,狠狠对下方劈下。
    ……
    仙藻宫。
    伏桐君从万霞宫带回消息后,便与东方芸琪继续研究。
    这日,有修士前来拜访东方芸琪。
    东方芸琪愣了良久:“拜访我?还是男修?可是玉圣阁来人?”
    玉鸾摇头:“玉圣阁弟子,我又如何不识。而且,也不似魔修。”
    伏桐君看向东方芸琪,见她蹙眉道:“我几乎不在外面走动,除玉圣阁外,打过交道的男修唯有你那兄弟。既然玉鸾不识,显然也不是他。”
    “他惯会易容,许是换了一个面目?不如见一见,反正在家里,出不了事。”
    东方芸琪看向自己下身,面露难色。
    伏桐君道:“何须露面,以屏风遮掩便是、再不济,我替你来。”
    “还是你替我吧。”
    伏桐君旋即变化容貌,和玉鸾出去。东方芸琪则取一面宝镜,暗中关注。
    堂上站着一位年轻男子,丰神俊逸、温文儒雅。
    “在下殷彦青,此来乃为祖上之盟,特请少宫主一起勘古西海云博岛。”
    “祖上?”
    伏桐君幽幽望着男子,冥冥之中她似乎感知到什么,开口说了一句让玉鸾完全听不懂的话语。
    男子听到此言,顿时露出喜色。
    “少宫主果然也觉醒了?”这句话,也是一句玉鸾听不懂的语言。
    神脉家系,六阳那边的?
    伏桐君暂时以闭关为由婉拒。
    殷彦青也不以为意,留下一块“逐古令”后,便告辞离去。
    临行前想起一事,他道:“听闻少宫主一心钻研太阴天书。恕我直言,天书之道艰难无比,若找不到太阴府,莫要强求。”
    “我记下了。”
    伏桐君命玉鸾送客,将令牌拿回去给东方芸琪看,东方芸琪顿时陷入沉思。
    拿起令牌反复翻看,她对伏桐君道:“我听父亲提过,那是一群不被仙道正统所容的怪人。他们所追逐的,并非古仙人洞府。而是更加古早,没有半点用处的远古遗址。
    “父亲说,那些遗址是古代凡人修建,和我辈修真者无关。但你我出身摆在这里,恐怕那些人里有你我的同类。”
    “六阳家系而已,无须理会。你眼下当务之急,是研究你的太阴天书。”
    至于什么非要寻得太阴府的说话,伏桐君才不理会。
    她打小和伏衡华相处惯了,也不是那等循规蹈矩之辈。
    天书又如何?
    路,到底是走出来的。
    前人能走,我辈亦然。
    ……
    星光消散,五行山崩,三个黄袍人已消失不见,唯有一块黄玉令落在深坑中一闪一闪。
    “贤侄,你眼下不懂事,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与你计较。你切记,天书不可妄修,还是早早散功,继承乃父的家业吧!”
    “……”
    伏衡华连翻白眼,心中厌烦不已。
    前头祖父如此,如今又有一群人拿捏长辈口吻,你们是谁啊!老爹那边的朋友?
    不好意思,不熟!
    自打老爹故去,除当日悼念之时见过一面。后来,伏衡华再也没见过父母的友人们。
    何仙音说自己闭关。
    行,但总不能都闭关吧?
    一个可怜的,失去双亲的孩子,你们这些长辈不看在父母情分上过问。如今倒是一个个跳出来摆出长辈风范了?
    “逐古传道令?”
    丹泉子看到坑底那块令牌,脸色顿时变了。
    “道兄认识?”
    伏衡华伸手一招,将坑底令牌拿在手中。
    目光一凝,他发现令牌上的字迹有点眼熟。
    把玩几下,他不着痕迹收入袖袍。
    “感情,是几个泥坑打滚的疯子。”
    丹泉子满脸厌恶,摇头道:“我对这些人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们自称‘逐古人’,又与一般的勘古寻道不同。似乎是打算从地下古迹寻找什么东西。
    “这群人在天乙宗是禁忌!道友日后莫要跟他们打交道,安心在玄微派修行。若有兴趣,也可来我家做客。”
    五十年前,丹泉子的一位师叔叛门而出。
    离开前,口口声声道:太玄道宗并非东莱正统,唯有寻得正统,才是东莱未来出路。
    要知道,天乙、玄微、两仪各派以太玄嫡传、仙道正统自居。
    碰到此等胡言乱语,当然只有一个选择。
    天璇子、天权子亲自出手,却被一群逐古人击退。
    据闻,那段时间有好些门派长老突然离开,主动脱离天玄道台。
    这种丑闻,三大水域从不对外提及。但在金方水域,太玄各派中,逐古人的风评极差。
    有人传闻,这群人打算另立道统,甚至要跟天玄道台别苗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