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太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足间的尔虞我诈

    此时间,曹操胸间所积攒的怒意可不是一星半点。
    特别是对于袁氏的愤怒,已经不足以令言语来形容。
    营间。
    曹仁、夏侯渊等亲族大将奔进主帐中,一齐拱手请战着:“孟德兄,听闻现今间南阳已经提前受袁氏所攻取,并拥立天子迁都至宛城。”
    “我等愿请战先行率一支先锋沿广成关进取南阳,抢回天子。”
    一席拥有着无比战意昂然的喝声迅速传出。
    闻言,曹操却是怒归归,但整个神情上却还是依然透着无比冷静的心思,沉吟片刻,遂挥手道:
    “子孝,妙才,稍安勿躁,我军已与那袁耀激烈交锋过,别看这小子年纪轻轻,可城府却极为过人!”
    “每走一步都有深厚的打算。”
    话音落到这,他遂又不由沉声道:“故而,我军目前出兵亦不能贸然出击。”
    “凡事还是得谋而后定。”
    “所谓兵者,国之重事矣!”
    一席席话语稍落,二人原本怀着战意满满的神情,亦似乎是被曹操的一盆冷水给浇灌了下去。
    “那不知孟德兄可有何良策?”
    沉吟一阵,曹仁不由当先问询着。
    “暂无良策!”
    曹操随即回应着,遂又道:“但目前我军不过刚收复京兆尹地区,还是得先行驻军观望一下来自于西面的西凉军动向。”
    “看看李傕收到此处的军报遭遇过后,是否会组织派遣军力前来予以争夺。”
    “至于进取南阳之事,还是得暂时暂缓。”
    随着此一席话的落罢。
    接下来的曹军自然是在东都废墟的附近,大肆建造了大营,以为屯军之地。
    望着此刻四周之土地,满面的残砖瓦烁,一片黑漆漆的灰烬之地,四周城镇原本还是异常繁荣的小镇子,极其的热闹非凡。
    但随着曾经的董卓一把大火,直接将一切烧为了灰烬。
    令目前的东都方圆之地旬眼望去,几乎是赤地百里,人烟稀少,毫无生机可言!
    曹操披着大红袍,遥视着这一切,仿佛是生出了无限感慨。
    数日相过。
    此刻,率领着西凉精骑的李傕已经快速奔至了武关关外约莫距离五十余里。
    而此时,他亦是碰见了武关败兵的残余部众,得知了武关失守的情况。
    还别说,李傕刚得知武关失守的那一瞬间,确实还是无比惊讶的。
    虽说在他的计划中,武关是牺牲的一环。
    目的就是要将天子等诸人放回南阳地界,以此来引起关东群雄的矛盾,一齐前来相争。
    但他却是也有些微微震惊。
    没有料到朝廷军队竟然能如此迅速攻破武关……
    更没有想到,南阳郡反而成为了突破口,令袁军从背后神不知鬼不觉般便突袭了武关。
    “这就是一向用兵不守常规的袁术的犬子袁耀吗?”
    徐徐看罢了这则情报,李傕一时间不由心生惊叹。
    他一时有些没有缓过神来。
    一开始所想,固然要放天子出关东,但有武关的阻挡下,亦能阻止一段时日,而令自身能够彻底掌管天子等人的行程。
    但随着袁氏克复南阳郡,从背后突然杀入……
    虽然大局不甚影响……
    李傕却隐约觉得不太对劲,局面似乎有些失控。
    但此消息并不极限于此。
    尚且未过多久,新的战报再度迅速传至。
    东都以及其周边地区尽数失陷。
    这一则消息刚一传至,李傕听罢,顿时间心间久久平复不下来!
    若说,南阳郡失守,加快了天子逃亡南阳的时间。
    尚且对战局影响并不算明显,可此刻东都地区竟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曹操所纵兵夺取,那对于李傕的打击可就并不一般了。
    一时之间,李傕心下越发觉得,局势不受掌控了。
    他放回天子,是要挑起关东各方群雄的争斗。
    但现在接连的丢城失地,却是对局势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他没有联想到,来自于关东诸侯的反扑竟然会如此猛烈。
    诸势力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相互争斗,反而是一齐将矛头指向了他们。
    想到此,李傕一时内心深处就越发烦躁。
    只不过。
    现阶段间,南阳、东都地区都已经沦陷。
    计划已经顺利进行到一半,且还有变故所发生。
    他亦是果断的选择了原地扎营。
    然后等待后续各部予以集结。
    相过不少时日,由其侄子李利、部将胡轸携步骑三万再度赶至汇合。
    两方聚齐,李傕亦是迅速召见了贾诩,将连番的变故一一道来。
    可谁知贾诩听罢,却是并未流露出丝毫的紧促以及慌乱。
    反而是满面笑容,遂拱手拜偈道:“启禀将军,欲布大谋者,当不记小利!”
    “若能一战而令各方诸侯数败俱伤,纵是东都,南阳拱手相让又有何妨?”
    短短的一席话语落下,贾诩忽是神情又再度严肃起来。
    他徐徐诉说着自身的观点。
    李傕此时瞧其神情,似乎能够感受到贾诩骨子里的果断。
    为了大局,他遂也继续忍耐着……
    “将军,接下来若不出所料,当是袁氏以一敌二之际了。”
    沉吟半响,贾诩忽是面露阴沉,厉声说道。
    “那我军目前作何打算?”
    “将军此时只需原地扎营,按兵不动即可!”
    “待关外数败俱伤之时,方是大举出击收割之时。”
    贾诩狠声道。
    接下来,西凉军屯驻于武关已西的五十余里处,遂不在进逼。
    这一幕自然是瞒不过此刻正驻防于此的主将皇甫嵩。
    一时西凉军的反常举动忽是令他有些猝不及防。
    敌军究竟有何算计?
    此刻,皇甫嵩身着厚厚的战铠,腰悬着佩剑,一双棱目分明的双眼却是直直屹立着关城之上,遥视着远方。
    心下却是并不予以平静。
    西凉军的举动忽然很怪异。
    他已经收到了消息,现在连东都以及周边地区,都已经被兖州曹操所予以夺取。
    那接下来最重要的方略,不应该是迅速遣重兵重新夺回失地吗?
    屯兵于外,按兵不动?
    这是什么情况,皇甫嵩一时有些不理解。
    但敌军虽然没有丝毫动作,他亦是不敢有大意之心,亦是命令各部依旧要随时严防死守,不给敌军突袭关城的机会。
    并且还大肆命斥候深入关外附近查探消息。
    以探听敌军动向或是虚实。
    李傕差人查探了良久,飞熊卫的成员方才迅速回报。
    大营间。
    “启禀将军,据小人们的探查,南阳失守是由于袁军的一支小股队伍先行乔装潜入了宛城内部,随后悄无声息的配合城外大军夺取了重镇。”
    “因此而导致我军南阳防御陷入了瘫痪之中。”
    “最终致使袁军能够轻而易举的占领此地,并令武关驻军毫无防备。”
    一席言语而落。
    李傕一时眼神无比凝重,陷入了沉思间。
    沉吟了良久,他方才是长吐了一口气,喃喃道:
    “袁耀此子,若有可能,必要迅速予以除之!”
    听闻这则探报,李傕的思绪不经回到了当初袁耀出使至长安时,予以劝说他出军夹击关外曹操。
    那时节,袁耀并未展露出有何特别之处。
    但随着近日来袁耀风声鹊起,以及飞熊卫暗中所收集到的情报所显示。
    目前的袁耀确确实实非是一普通之辈!
    短短一两载,从汝南开辟了淮南、江东之地,继而全据东南扬州半壁。
    随后又挥师北进,扩充了豫州数郡,并与各方势力逐鹿中原。
    短短两载功夫,袁耀已经如此辉煌。
    李傕岂能不忧心忡忡?
    他甚至已经后悔,当初没有趁机软禁或者除掉袁耀了。
    但此刻即时醒悟过来,李傕亦是重新对袁耀有了必杀的心思。
    他不由开始在飞熊卫间暗暗挑选精锐杀手……
    ……
    随着西凉军按兵不动。
    关东局势自然如贾诩所预料那般的发生了。
    首先是荆襄之地,在荆州牧刘表听闻天子已经移驾南阳郡,并传诏宣告各州郡,予以迁都宛城。
    得到了这则消息,刘表自然着不住了。
    他身为汉室宗亲,自然是明白自身名声的重要性。
    若是天子之事他不管不顾,那他在士林间的名声顿时将一落千丈。
    针对于此,刘表召见亲信蒯越商讨着。
    先行向蒯越述说了一番目前天子的处境,刘表随即才面露忧色,沉声道:
    “异度,我欲挥师沿汉江北进,进军南阳,从袁氏手中抢回天子,以免袁氏效仿逆贼李傕,视天子为傀儡。”
    “不知异度,可否赞同出兵?”
    闻言,蒯越沉吟了一番,随即郑重予以点头道:“使君,此次救援天子,理应大举发兵,此事关您的名声。”
    “使君作为汉室宗亲,若是天子有难,却袖手旁观,此传至天下士民之耳,将会有何等反响?”
    说罢,蒯越顿了顿,随即又道:“但只要使君出兵,那此事就没有丝毫的弊端。”
    “出兵了,固然最终没有救回天子,但有所表示了,亦能以行动堵天下悠悠之口。”
    “故而,此次我军出兵只需有所表示,并不是一定要拼尽全力,营救天子。”
    此番话方落,便顿时令刘表的眉宇间越发凝重起来。
    概因蒯越此最后一席话,看似无意,实则却是表现出了他的立场。
    出兵可以。
    但如果要因此营救天子,而选择牺牲荆襄甲士。
    那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当然,不仅是蒯越不应允,其余荆襄大族亦不接受。
    其实,这也是在蒯越借机在告诫刘表,荆襄利益不可动摇。
    “唉~”
    针对于此,刘表除了在心下暗暗苦叹以外,却是并无丝毫的应对方案。
    受荆襄大族掣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想当初,他奉诏令上任荆州,却因道路受袁术所阻绝。
    无奈之间,他只得选择单骑入荆襄之地。
    可正由于势单力薄,刘表只得选择予以拉拢蒯、蔡等荆襄大族,然后打击其余宗贼势力。
    也正是借助了各大族间的协助,他方才有了坐稳荆襄的资本。
    如今,亦是到了他自食恶果的时刻了。
    那就是靠大族上位,就必然会受到掣肘。
    诸如此次蒯越的警告,他就没有办法不遵守。
    不然,诸士族依旧可以随时联合起来,驱逐刘氏于荆襄的地位。
    刘表亦是人老成精,他深知自己若是失去了诸大族间的支持,那就会形同无根之浮萍般,毫无根基可言!
    “异度之言,我已知晓,但请放心!”
    随即,刘表拱手回礼道。
    他听懂了蒯越的言外之意,自然要给出答复。
    接下来,刘表再度征集两万余众,百余支大船,沿汉江北进。
    但在负责指挥作战的主将人选上。
    刘表一时犯了难。
    目前能战的大将貌似只剩下被自己亲自停用,调离江夏,令其折返襄阳,而闲赋居家的黄祖。
    只是,刘表却是抹不开面,继续启用他!
    犹豫了许久,他亦是只得咬牙命蔡氏家主蔡瑁统领部众。
    随后,由自己亲自北上督军。
    只说,就在荆州军大举北进之前,就在太史慈与文聘部正在汉江边僵持不下之时。
    太史慈却是暗中收到了袁耀的书信以后。
    他遂便命副将孙策率一支部众猛攻文聘,令文聘一时的防御忽是压力倍增,无暇顾及周边时。
    太史慈却是趁势率大部沿西而行。
    迅速将樊城、新野一线,径直北进南阳的通道给堵死了。
    事至如今,直到荆襄军欲要大举北上,却是被阻绝在了汉水南岸。
    针对于此,刘表自然不可能迷途而返,自落笑柄。
    他不由将水军指挥权交与蔡瑁统领。
    令其调度水军战船向樊城进发。
    务必要一鼓作气攻破樊城,继而在继续进军新野等陆上城镇。
    不仅如此。
    就在刘表军有所动向以后,正屯驻东都休整的曹操顿时间便深谙时机已至。
    遂立即遣夏侯渊率先锋先行沿广成关南下,自己则亲率主力往后跟进。
    曹军亦是大幅度的南阳进发。
    一时之间,南阳盆地,南北两面皆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听闻两军前来。
    此刻,新都宛城的天子、以及诸文武百官尽数心生畏惧之心!
    如此危机四伏的境界,该如何防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