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唐》第五十八章 山欲山笑,水与人伴

    河枞城外,一辆黑色马车孤单驶在山路之上。
    幽暗的山林一片寂静,如深山古刹之地,偶尔路遇一片桃林,花如刀,叶如丝,风吹花落,如入桃花源地。
    时则,闲夜明月蝉鸣音落!
    倏尔,林间晨曦,鸟啼乌落!
    站在山林里眺望远处冒着炊烟的村庄,静静遐思,炊烟宛如大漠之云,扶摇直上九天,
    恍惚之间,十几日如白驹过隙而过。
    一条大江环绕,遥遥而望,如璀璨星河坠入云海深处,凝神注视,则感动油然而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如山岳巨人的血管,神秘深邃,天河流动,从天俯视而下,则沟壑不平,支流遍布,流动不息,生命不止。
    荒江!
    荒江横亘于大唐东荒边境,天险之地,水势极为湍急,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峭壁,凶险之甚,仅次于大唐境内燕子江流,这一段水路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吞小滩。
    云澈眺目而望,白袍加身随风而动,片刻,云澈有些脸色发白,心神震撼
    “江河之峻竟至于斯!”
    江河涛涛而留,风起雾涌无边无际,云海深处漫无边际,时卷时舒!
    忽而,一声长啸轰鸣,如山雷奔腾,席卷而至,轰然不绝。
    一叶扁舟似乎在逆流而行!
    一位青衣文士模样的中年男子手持竹竿。
    青衫中年双手持杆,插入水面,脚下小舟后端翘起。
    与此同时,插入大船底下的竹竿被这名青山男子挑起。
    一根乌青竹竿弯曲出一条半月弧度。
    弧度陡然松弛!
    扁舟逆水如箭,水流倒退!
    好家伙!
    江边几艘大舟的船夫心神巨震,疑见水神游江!
    这一竿,惊天地泣鬼神。
    弧度再开,陡然再松。
    青衫男子脚下小舟重新砸回水面,顺流直下,飘然而逝。
    舟临岸边,青衫中年男子郎喝一声:“苏儒远临,宋某来迎!”
    话音落下,一竿拍江而起!
    千重涛浪卷起!
    仿佛大江河水都如影而行,倾斜向江面之上疾行的一袭青衫。
    磅礴壮阔。
    长竿卷水而行!
    水面波涛骤停,丈长之竿被抛出,划出一道玄妙弧线,直插黑色马车之前。
    青衣如林!
    ..........
    城,在这几天中极为热闹,在这样的盛典进行之前,全城之人全都大肆庆贺!
    贺雄城,贺城主,贺新生!
    贺天地!
    城主之位的交替,使得全城所有的人们全部都运转起来,只是,那将要登临城主大位的凤永宁却沉寂下来,独自一人来到了北城大殿之外,在那里静静坐下,默默地饮着酒。
    他放弃了所有的事情,要在这成为城主的前几天,记住一个人。
    几乎每天都有诸多之人来到城,只是与这雄城如今的繁华热闹相比,凤永宁所在的地方却是极为安静,这里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几乎被化为了禁区,不允许任何人踏入,且在四周,还有大量的侍卫守护着。
    在这安静中,听着外面的繁闹,凤永宁默默饮着酒,遥遥看向东方那个似乎永远在无法注视的弱小身影。
    “小先生,还有三天,凤某便是这雄城之主了,此番大恩,容以后图报!”
    话音落下,凤永宁摔下酒壶,扬袖而去。
    正午,雄城此刻是安静的,城主大殿之外,无数的百姓瞩目而望,欲要看一眼那新登临的城主,那广场上,密密麻麻站了众多之人。
    在这广场的最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鼎。
    此鼎内,有一片松软的泥土,其上放着一根巨大的香,没有被点燃,有资格点燃此香的,只有凤永宁!
    此为祭天香,香火一起,敲响震天鼓,此鼓,也同样只有凤永宁才可以去敲动,鼓声九下,回旋天地,乐章奏鸣!
    “一跪天!”
    “拜!”
    凤永宁撩起长袍,对天而拜!
    “再拜”
    “三拜”
    “起”
    凤永宁三拜之后,轻轻起身。
    “二跪地”
    凤永宁马上再度跪下。
    “拜”
    “再拜”
    “三拜”
    “起”
    凤永宁迅速起身,这是程序,必须要走的。
    “三跪城”
    “拜”
    “再拜”
    “三拜”
    “起”
    三跪九拜之后,凤永宁轻轻起身。
    凤永宁俯视下方人群,忽然躬身欲向东一拜。
    “不可!”礼官大惊失色,连忙喝止,“礼数不合,快快停住!”
    凤永宁环视一眼四方,眼中深深的倒映着整片天空。
    “此拜,不拜天,不拜地,不拜城,只拜人!”
    “此拜,拜城中数百年死去的英魂,拜镇守边境数百年的士卒,拜为这座城池舍生忘死的人们!”
    双脚并拢,躬身,礼拜!
    起身。
    凤永宁再度躬身,其心中默默念道
    “拜小先生,云澈!”
    “今日起,凤某取百丈红尘,登临城主!”
    .............
    青衫中年男子下船,恭敬一礼:“见过大儒!”
    苏修也是郑重一礼:“见过宋丹鼎!”
    丹鼎乃是道庭之中执掌铅汞炼丹之术一脉的首席道人,论身份,如同唐国祖庙祭酒一般,身份等同于大唐大儒之修,因此此番相见苏修,两人相互还礼。
    “听闻唐国大儒欲要行我道庭大山,掌教命我前来迎接大儒!”宋丹鼎开口说道。
    “有劳宋丹鼎!”苏修开口笑道。
    “大儒来我道庭,乃道庭之福,宋某深感欣喜夜不能寐...”宋丹鼎笑着说道,“只是,道庭有道庭的规矩。”
    “何规矩?”苏修明知故问说道。
    宋丹鼎不以为意,洒然一笑说道:“道庭想见之人,自会亲自递上请柬,十里相迎!”
    “若道庭不想见的人呢?”
    宋丹鼎状若无意的瞟了云澈一眼,说道:“若是道庭不想见之人,便是十里刀剑相拦!”
    “六千里道庭万仙山,人间几人可行?”
    话语间,中气宏亮,如山岳轰鸣。
    “宋丹鼎说笑了。既然道庭有自己的规矩,那我大唐也不能坏了规矩!”
    “剑南道,青云观主行刺朝廷大儒,你道庭是不是该给我一个交代?”
    “嗯?”宋丹鼎双目一凝,瞳孔微缩,“大儒何意?”
    “青云观主之事,非是我帝国不追究,只是苏某私自埋藏了这个消息,不然,帝国铁骑定踏上道庭山门讨个说法,苏某替你道庭挡下了山门倾覆之祸,你说,你道庭是不是该给苏某一个说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