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统海外》第四十六章 蹭热度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在刘宇的精心治理之下,并州的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别的不说最起码百姓要比之前稳定了不少。
    而刘宇本身也没有闲着,他趁着董卓退居长安的功夫让徐晃将司隶与并州接壤的郡县都打了下来。
    这样一来刘宇所掌控的地盘就和兖州接壤,更加方便刘宇未来的计划。
    现在曹老板还在扬州一带晃悠,袁绍还在图谋韩馥的冀州,刘备则刚在平原安稳下来,对于刘宇来说可谓是极好的机会。
    只不过现在的刘宇还不算是一帆风顺,他的开局可谓是十分顺利,但现在并州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是他和贾诩在办。
    现在除了缺兵之外,还缺少能够出谋划策的谋士,以及武将。
    为解决这个问题,刘宇和贾诩商量了两天,终于决定颁布东汉末年第一道招贤令。
    “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论地位,都可来并州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者,将会被委以重任。”
    刘宇的这一道招贤令一出,顿时让暂时归于平静的大汉又一次沸腾了起来。
    不论地位,不论出身,这个招贤令让无数寒门子弟肉为之疯狂。
    但在世家那边刘宇的名声可谓是真的臭了。
    之前他清理并州世家的私兵,本就让其他几州的的世家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现在倒好,刘宇这次招募人才不优先在世家人中挑选,反而发布了什么招贤令,这无异于是掘了他们世家的根。
    于是乎天下北方的大半世家都联合起来抵制刘宇,更有甚者仗着自己离并州远,更是出口打骂刘宇乃是祸国殃民之徒。
    甚至还有些世家不停的写文章批评刘宇,言语之间竟然隐隐有将刘宇和董卓并列趋势。
    不过舆论并不是一边倒,刘宇的老丈人蔡邕就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刘宇有先贤之风。
    除此之外徐州鲁肃也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刘宇不拘一格,乃是中兴汉室的希望。
    总而言之,刘宇的这道招贤令倒可谓是褒贬不一,寒门以及一些落魄的士族都想要去并州试一试,而那些世家大族则是窝在自己家里不停的写文章痛骂刘宇。
    而刘宇本人对此倒是没什么太多的反应,反而每天如同看笑话一般笑呵呵的看着这些骂的文章。
    对于来自后世那种天天需要保马的大环境的刘宇,这些世家的文章连给他刮痧都不够资格。
    “士族也就算了,刘备这一织席贩履之徒竟然也来凑热闹的。”
    当他看到刘备竟然也写了一篇文章之后,刘宇感到心中有些恶心。
    刘备的文章倒是没怎么提到世家,而是说刘宇这个招贤令有违朝廷律法。
    “这刘备恐怕是想要借贬低王爷好提升自己的声望。”
    对于刘备这个人,贾诩倒是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听戏志才说刘备手下有两个可以媲美吕布的猛将。
    如果说这刘备的这篇文章不是有人出谋划策的话,那他就隐藏的太深了。
    刘备的地行动,说白了就是蹭热度罢了,而且他的文章根本没有批评求贤令的意思,只是说刘宇的事情不和法度。
    “这文章古朴雅致,从开头到结尾共有四十三处引用圣人之言,以刘备的文采是断然写不出这种文章的,听说刘备最近在平原招揽了两个人一个名叫孙乾,一个名叫简雍,这篇文章必定出自其中一个人之手。”
    “即便如此,那也得注意一下这个人,下官听说这人还是汉室宗亲。。。。”
    “一个汉室宗亲而已,到底是真是假谁又能说的清楚呢?不过,文和这倒是提醒我了,我和他同为汉景帝玄孙,确实要好好的帮一帮他,文和帮我写一封新给董卓。”
    刘备到最后为何能够起势?不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的仁义,也不是因为他有两个能够以一当万的弟弟。
    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个“刘皇叔”的名头。
    就是因为有了皇叔这一名头,所以刘备才能不停的招揽贤才为己用。
    对于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刘宇不清楚,但刘宇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绝对不是刘协叔叔辈的。
    刘协比刘宇小一辈,那就是汉景帝的第十三世孙,比刘备足足高了五辈。
    而在历史中刘协之所以称呼刘备为皇叔就是因为他当时被曹操胁迫没有多少帮手,病急乱投医而已。
    而曹操也正是没有特意调查刘备在汉室中的具体身世所以才让刘协捡了一个漏。
    如果刘宇提前把刘备的身份报出来,让宗正把刘备这一脉写进族谱里,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为了一个皇帝玄孙辈的汉室宗亲。
    这样一来,刘备自然构不成威胁。
    而贾诩显然是对刘宇这番资敌的行为有些不解。
    “文和似乎是有些奇怪孤为何要送给刘备这一份大礼是吧的?其实很简单,面对一头幼年的野兽,要么是直接打死,要么是给其锁上铁链将其驯化,以我们现在的情况,直接打死不太先是,所以只能是先给他套一个项圈。”
    贾诩虽然不知道刘宇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既然刘宇已经做了决定,那他便只能是依照刘宇的吩咐去给董卓写信
    刘宇随手将一篇文章放在一边转而拿起另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仅有的几篇夸赞刘宇求贤令的文章之一,文章写了什么刘宇倒不是特别在意,刘宇在意的是写这篇文章的人。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是三国时期屈指可数的人才,不但精通内政,而且还有卓略的战略眼光,其与孙权的榻上对几乎可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