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统海外》第三十八章 早干嘛去了

    “可恶,曹阿瞒他什么身份,竟然敢发矫诏,他不过是一个宦官之后,他哪里有这个声望发矫诏!”
    渤海太守府,在得知曹操发矫诏的消息之后渤海太守袁绍愤怒的将他面前的东西全都砸到了地上。
    下面的谋士武将一边躲避着砸向自己的飞行物了,一边在心理暗暗吐槽。
    ‘王允的信十天前就到了,结果你一直犹豫,拖了这么长时间,被别人给抢先了能怪的了谁?’
    王允早在一个月前就给袁绍写信,让他召集其他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以解天子之困。
    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袁绍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犹豫了足足十天都没想明白,直到曹操的矫诏发出来之后才反应过来。
    “主公,现在说什么都晚,曹操刺杀董卓虽然失败,但却获得了不小的声望,此番曹操发矫诏必定是响应者云集,当务之急是要快点响应曹操的矫诏,并前往酸枣会盟。”
    “哈哈田元皓你在说什么昏话,曹操不过是一个宦官之后,主公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岂能听从一个宦官之后?”
    田丰这边刚说完话,袁绍的另一位谋士郭图便反唇相讥,这两人有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有能够打击对手的机会必定不会放过。
    田丰还没待说话,沮授抢险一步说道:“郭大人此言大谬,多路诸侯汇盟必定会选择一个盟主,主公如若会盟,不管是论地位,还是论声望,主公都是当仁不让,率领十八路诸侯灭掉董卓,主公的声望必定如日中天。”
    这一句话就算是一向持平衡方针的袁绍都忍不住点了点头,确实如果自己参加汇盟那么这盟主之位最后肯定是自己的。
    “好,就这么办,传我命令,即刻点兵三万前往酸枣会盟,并通知颜良文丑,让他们个率本部人马五千赶往酸枣。”
    袁绍派兵会盟曹操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其余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也都开始行动,多的带兵几万,少的几千,浩浩荡荡的直奔酸枣而去。
    刘宇这边也没闲着,新任的雁门太守徐晃带着戏志才以及两万兵马去了酸枣。
    这一次之所以换组合,是因为刘宇要留人处理并州的事情,徐晃和戏志才来辽东不过才一年的时间,一个在军校学习,一个在草原打仗,对辽东的行政模式不是很了解。
    所以最好还是留下赵云和贾诩这两个老人方便一点。
    刘宇先是封赵云为并州总兵,统领并州一切军事,又封贾诩为并州牧。
    在这个时候州牧虽然拥有军政大全,但在刘宇的意识里军权和政权还是分开的好,一个人手里握着太高的权力容易飘。
    赵云之前本身就是辽东总兵,到也没什么意见在,但贾诩可就有些头疼了。
    对他来说什么官位啊,爵位啊都是虚的,只有活下来才是真理,不然当年他在凉州的时候也不会默默无闻。
    这回可到好,直接成州牧了,再加上接下来要实施的政策,他怎么感觉自己的脖子凉飕飕的。
    而刘宇也知道贾诩的性格,直接将派典韦给贾诩做护卫,同时又派了一队翔龙特种兵保护贾诩的安全,这才让他放心下来。
    安心的贾诩开始逐步开始并州改造计划。
    原来丁原在的时候,并州的税收是十税四,这个税不能说高,也不能说低,只能说是刚刚好。
    所以这几年在丁原的治理下,并州还算是安稳。
    不过在董卓上任之后,一下子将税收改为十税六,也就是说百姓种好的粮食自己只能拿四成,现在的粮食产量一亩地也就十几石,而已被收上的六成,过不了百年,大半的老百姓都要去吃土。
    还好,董卓这税还没开始收并州就刘宇给打了下来。
    贾诩出任州牧之后直接将税收定位十税一,这让很多的老百姓都误以为这州牧府是不是定错了。
    十税一?这么一点税,别说是存粮食,就算是给并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发俸禄都有点勉强的。
    最后在刘宇亲自现身保证之下,老百姓才相信了刘宇的话。
    减少收税不管是对于老百姓还是对于世家来说都是好事,所以这一条政令几乎没有抵制的人。
    解决完税收的问题之后,贾诩在刘宇的支持之下又开展了第二项工作,那就是开渠。
    并州有一部分地方属于后世的河套地区,这个地区地处温带,昼夜温差极大,而且地势广阔,土地虽然和辽东没的比,但也不算是贫瘠。
    在后世后套地区更是九大商品基地之一。
    只不过现在这里的粮食产量实在是低的可怜。
    一个原因是,河套地区往上就是南匈奴的聚集地,名义上归汉朝统治,但实际上却是匈奴人自治,所以当地百姓有时也会受到匈奴的骚扰,根本无法安心种粮。
    第二个原因就是气候问题,靠东边的地区雨水还算是充足,但西部地区降水量很少,百姓想要灌溉只能是去黄河挑水,住的远的可能都要全家老小一起出阵才能满足徒弟一天的水量。
    南匈奴的问题赵云在打下雁门之后已经解决了,十万大军在那些早已经失去锐气的匈奴人面前亮了一下兵器,他们就怂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第二个问题。
    想要解决灌溉的问题,刘宇决定开渠。
    开渠不但能够解决土地灌溉的问题,同时也多少能够缓解一下黄河水患,可谓是一举两得。
    至于工人,在这个时代吃不饱饭的人可多的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