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统海外》第三十一章 有辱斯文

    刘宇等蔡琰出来之后,带着她坐上了马车。
    马车刚来到大学的门口刘宇就看到了蔡邕的马车,自己前几天不过刚说几句这货就来了。
    “那是父亲的马车?”看着那熟悉的装饰,蔡琰就已经百分百确定这马车的主人必定是蔡邕。
    “没错,看来我这岳父也有些不甘寂寞,好了走吧,我们也进去看一看。”
    这所大学是老镇北王刘崇刚到辽东的时候,刘宇劝说其父亲建立的。
    毕竟辽东还处于蛮荒之地,如果不施以教化,那们这些人是不会安分的。
    这个办法在中原地区行不通,但在辽东就很好的施行,毕竟辽东虽然有些贵族但不像中原的世家那般底蕴深厚,就算有不服的人在刘崇派兵和对方谈了一会儿之后便也同意了下来。
    之后刘宇便以五岁的身体研究造纸术,印刷术,更是联合辽东仅有的老学究研究课本,这学校才堪堪建立起来。
    最一开始建立学校的目的本来就是扫盲,加收复人心,但随着辽东的日子越过越过,需要扫盲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刘宇便提出将学院分成小中大三种类型,和后世的学校制度基本上一样。
    大学有且仅有有一座,而小学和中学已经遍布镇北王府的势力,就连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有十几所学校。
    辽东大学坐落在辽东郊外三里处,几乎是将整座山都的包括了进去。
    学校一共有十个院系,四个文科,6个理科。
    文科的内容基本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些著名学说经过刘宇魔改过的以儒、墨、法三家为主的思想学说,再加一门杂学,包括琴棋书画等。
    而理科则是后世常见的数理化等等,毕竟刘宇怎么说也是理科学院的高材生,写一些理科教材自然不在话下。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辽东大学已经成为了镇北王府势力中的最高学府,从里面毕业的人才也都被分配到了辽东各个地区当官。
    蔡琰一走进大学,便立刻被这浓郁的学术氛围所吸引。
    那些抱着书一边走一边看的学子,以及手拉手在学校漫步的男女,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冲击着蔡琰的价值观。
    在汉代男女之防虽然不像宋明清那么严重,但一般情况下女子是几乎很少会在外面抛头露面,尤其是已经成亲的女子,最忌一个人单独外出。
    但在这学校了,不但有女学生,而且还有女老师,蔡琰就看到有很多同学像一名抱着书本年龄较大的女子问好。
    女子真的可以当老师?
    在辽东或许可以,但在中原,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男人的侮辱。
    蔡琰眼中的震惊以及好奇自然被刘宇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看着蔡琰轻声说道:“不用惊讶,从我父亲开始,就十分嫌弃男尊女卑的想法,在辽东从来没有重男轻女一说,只要有才华,不管是男是女,都能有施展的余地。”
    当然,刘宇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也没有丧心病狂到将的女子送上战场的意思。
    有很多女人在辽东军里面大多是担任医疗兵或者后勤人员。
    蔡琰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问什么,明明她有着一肚子的问题,但话到了嘴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父亲看到这场面的话,一定会很生气吧。”
    蔡琰有些弱弱的说道,她父亲的脾气的她可是十分的了解,如此散漫的氛围,以及男女之间的相处模式,必定会让固执的蔡邕暴跳如雷。
    蔡琰的猜测无疑是正确的,此时的蔡邕正在副校长室和校长进行理论。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学校的氛围如此松散,学生能学到什么?还有在学校里那些男女学子有辱斯文,当众搂抱也就算了,刚才我在教室里看到有人学生竟然敢当众顶撞老师?你们这所谓的大学都不教人什么是而尊师重道吗?这样的学生教出来之后就算真的有才话,但德行不行,怎么为国效力的?”
    校长是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一般学校的大小事务都是由他来负责。
    论辈分的话算是蔡邕的师侄,所以蔡邕才敢如此说话。
    “师叔,你也消消气,你之前看到的那副场面可能是因为老师和学生在某些理念上有些不合,并不是关系不好,辽东大学本身也提倡,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质疑。”
    一听这话,蔡邕眼中的怒意更甚。
    “胡闹?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他才学了多少东西就敢像学生提出质疑?”
    看着处于愤怒的蔡邕,校长一改之前唯唯诺诺的样子,正色说道:“师叔此言差异,辽东大学的学生,从6岁开始就一直在学习,这些孩子基本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书本中度过,一直这样过了12年,虽然和中原的天才相比,但是基础却要比中原八成的人更加扎实,或许他们不如您,但也有资格提出自己的疑问的。”
    蔡邕满腔的怒气被校长的一席话给弄哑火了。
    “从六岁开始到18岁一直在学习,而且还是学习不同的知识,辽东真的储备了如此之多的书籍的?”
    要知道书籍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罕货,由于没有印刷技术,很多的书都是手写的,没有一点门路根本搞不到手。
    不然这个时代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年轻是会选择游学了。
    他蔡邕单单凭借自己收藏的那几千卷书籍就能让一个世家动心,可见这书籍的获取难度。
    “这是自然,王爷在6岁的时候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印刷术,之后便通过老镇北王的关系从中原地区不停的收购诸子百家的书籍,现在辽东的书籍不算同种类的话有上万本,算同种类的那已经是用千万来衡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