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统海外》第二十三章 兵部侍郎

    “文和先把他晾几天,现在罗马的元老院还没发话,他一个皇帝着什么急。”
    对罗马的情况刘宇可是十分了解,皇帝只不过是元老院推在前面的一个代表而已,权力的确实有,但和大汉相比就差了不少,刘宇就算是想要谈结盟的事情,也该找元老院,而不是一个傀儡皇帝,更何况这皇帝也没几天好活了。
    “诺,还有就是关于蔡邕的职位问题,我们现在的流程已经走上正轨,蔡邕未必能够适应我们的办事节奏。”
    贾诩的话让刘宇陷入了沉思,确实现在的辽东在明年上还是按照大汉的官员制度来设置官职,但其内部却是在施行三省六部制度,蔡邕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很难让这套官员体系运行下去。
    辽东郡丞,这职位已经相当于是副省长了,对整个辽东郡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个等明天我在和好好的说一说,实在不行让他去大学里当个副校长。”
    蔡邕的才学是有,但是当政却不太适合,刘宇觉得还是教书比较适合他,反正都来辽东了,蔡邕干什么不都由他说了算?
    “诺,还有王爷,鲜卑最近人马调动频繁,似乎是对我们有什么想法。”
    听到这个消息刘宇倒是没有太大的意外,现在大汉又爆发了黄巾起义,那些草原民族不可能没有动作。
    不过这几年辽东一直都在和鲜卑乌桓这些名族打仗,他们也应该知道辽东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按理说不应该这么不明智,难道真的是头铁?
    “他们应该是对中原有想法,现在边关有子龙在,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志才,孤现在任你为兵部侍郎,带上典韦前往边境子龙那里报道。这有可能是你出仕一来的第一仗,要好好把握。”
    戏志才见一来就有自己的表现机会,心中一喜,立刻正色说道:
    “诺。”
    刘宇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贾诩,说道:“这次我去洛阳除了带回典韦之外,还带了一个将才,叫做徐晃,文和你先把志才和公明的住所安排好,随后再给公明在军校报个名,让他学习一年的理论知识,然后再派到军中历练。”
    戏志才是参谋类型的人物,平时只需要在后方出谋划策,就算是现在派到军队里也没太大的关系,但徐晃是带兵的,在不熟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贸然带兵很容易出问题。
    “诺!”
    该吩咐的事情已经吩咐完了,刘宇便让贾诩和戏志才的离开,而自己将手头上的工作都批阅完成之后便回到房间睡觉的。
    而走出王府的戏志才则是十分好奇的向贾诩问道:“贾大人,敢问这兵部侍郎是什么官职?某怎么从未听过。”
    “镇北王的领地虽然明面上依然施行大汉制度,但是早在十年前,王爷就发现这制度施行起来太过于繁琐,办事效率不过,于是劝老王爷改革官员制度,将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部制,你所在的兵部掌管镇北王府所有的军队,粮草调动,兵部侍郎在兵部的地位仅在尚书之下,志才初来辽东便被委任为兵部侍郎,难免会让一些人心生嫉妒,此次边境之行一定要好好表现。”
    戏志才没想到自己刚来刘宇就给了这么大的一个官,当即决定这次边境之行一定要交一分完美的答卷。
    到了第二日,睡了一天的刘宇神清气爽的起床,开始如同的一名劳模一般处理事务。
    “王爷,贾大人有事求见的。”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贾诩走了进来向刘宇汇报的了昨天的事情。
    “王爷,戏忠和徐晃以及典韦三人已经安排妥当。。。。”
    之后便是长篇大论的说些琐事,尽管刘宇早就说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不用汇报,但贾诩还是屡教不改。
    这也是因为贾诩太过于惜身,他这样就算刘宇对其厌烦,最多也不过是将他贬官,不至于杀了他,但如果有些事情出了问题,那可就有性命之危。
    过了一个时辰,贾诩终于是汇报完毕。
    “行大概的情况,孤清楚了,就按你说的办,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还有一件,就是王爷的婚事,臣找人算了一下日子,十日之后便是一个黄道吉日,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就按文和说的办。”
    说实话虽然蔡琰有一张御姐的脸,一副御姐的身材,但毕竟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这放在后世不过才上高二,这让刘宇一时之间根本无法对其下手。
    倒不是因为什么“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的影响,而是这个年龄就成婚的话实在是对蔡琰的身体不太好。
    要知道即便刘宇在这个辽东大力发展医药业,但这妇科依然是短板中的短板,在不算战死的情况下,妇女的死亡率要比男人的死亡率高出一成。
    但现在灵帝已经赐婚,刘宇如果拖个一两年的话,不但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就连自己的手下也会有意见。
    早在他去洛阳之前,那些跟老镇北王打天下的将军就一直以长辈的名义催促他的婚事。
    现在如果在不成亲,说不定他们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所以对于贾诩说的成亲的事情,刘宇到也没太大的意见,大不了先分睡个几年,等蔡琰长大了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