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第948章 潼关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查找最新章节!
    “见过摄政王!”
    “起来吧,都说说如何攻下潼关。”
    “摄政王,我们已经占下蒲坂津,随时可发兵西安。攻不攻潼关已不重要了,那是坚城雄关,强攻则白白损失兵力。不如直取西安,潼关守军若来支援,正好引他们出来,歼灭守军,潼关自破……”
    多尔衮直接打断这名将领的话,威风凛凛道:“本王只问你们,如何攻下潼关?!”
    不容置喙的语气。
    “攻打潼关,关键是渡过渭水、并攻下风陵渡。渡过渭水,则我大军可至潼关西面,攻下风陵渡,我军则可从东面进攻,如此,任他雄关险峻不攻自下……”
    “为何风陵渡还未攻下?!”
    “守军抵抗顽强,我军未带火炮,隔着黄河不好强攻……”
    尼雅哈默默听着这些,也不怎么说话,心里却想了很多。
    当时兵进山西,多尔衮说什么政务缠身,不能亲自领兵南下……现在来打瑞朝你就不公务缠身了?
    如今占下蒲坂津,不直取西安,反而先夺潼关,忌惮的依然还是王笑。
    果不其然,只听帐中诸将商议过如何攻打潼关,多尔衮又问起北楚兵马的动向。
    “王笑是什么反应?”
    “如摄政王所料,北楚并未有大的兵马调动,余饶郡王大军依然牵制了德州兵马,太原的万余兵力则牵制住了上党的楚军……”
    “再次传令阿巴泰、岳乐,绝不可轻敌冒进,严守城池、堡垒。只要让楚军不能支援陕西,算他们大功一件。”
    “喳。”
    不得不说,看多尔衮发号施令还是很威风的,十万大军以风雷之势扫荡而下,出其不意给了瑞朝一个雷霆一击。
    尼雅哈既瞧不起多尔衮,又觉得叹服,亲率大军南下与王笑决一死战固然是勇,但在战略目的已失败的情况下能及时抽身,何尝不是一种智。
    只要能击败唐中元,大清依然可以对北楚形成战略包围,还能保持优势。
    但,迟早还是要与王笑决战的,避得掉吗?
    “报!唐中元已提兵六万,自西安由渭水南岸而来;耀州有瑞军三万,自渭水北岸来攻;商州有瑞军两万;雍州有一万余兵力已进军至泾阳……瑞军号称总兵力二十万众,十日内可抵达……”
    信报传来,大帐内一片激昂。
    终于可以打一场正面交锋的大仗了,这种仗,是成是败,至少都是酣畅淋漓。
    多尔衮亦是凛然不惧,喝道:“十日内攻破潼关!迎战唐中元!”
    “喳……”
    ~~
    草原上,一队兵马正在缓缓行进着。
    唐节眯着眼抬头望去,看到草原与黄土的交界处矗立着一座孤城,那是九边重镇榆林镇。
    他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饥饿感灼烧上来。
    这种地方望山跑死马,那城廊看着近,过去还要大半天,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到那里……
    回想起这一路的经历,唐节想骂几句粗口,却也没力气骂出来。
    本来,依王笑说的计划,他应该在归化城固守,联系到蒙古草原上一个叫伊德勒的,对方会提供食物与兵力支援。
    然后等待王笑消耗清军主力,唐节再领兵重夺大同;或者由伊德勒领着他穿过草原回陕西。
    但他娘的,散出去的人死活就是没能在茫茫草原上找到那个什么狗屁伊德勒……
    于是,归化城守到最后一刻,唐节弹尽粮绝,只好领着残兵突围。
    奇怪的是,多尔衮居然没有再调兵来追击。
    唐节敏锐地意识到,多尔衮改变了战略方向,甚至主力已经离开大同了。
    他真的很想调头攻打大同,但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这支孤军、疲师实在是无法完成这场奇袭。
    没有蒙古牧民的引导,他们连水源都找不到。
    他们在草原上苦苦跋涉,兵力已锐减到只剩下四千余人,很多时候唐节觉得自己要覆灭了。
    幸而危急关头,他们终于遇到了瑞朝派来接应的兵马,带来了向导和少许粮食。
    如今终于回到了陕地……
    被多尔衮堵在大同,再从归化城绕了一个大圈,跋涉一千余里,三万征东军精锐最后只剩四千余人。
    唐节也不明白怎么就打成了这样。
    但他心中已涌起狂怒。
    “多尔衮,老子活着回来了,去你娘的……”
    ~~
    瑞军与清军之前,一场大仗拉开了序幕。
    清军明显得感觉到,进入陕地之后面对的不再是那些望风而降的窝囊废。关中各地布防的多是瑞军的直系军队,战力虽然不算强,却都在殊死抵抗。
    但终于也就是一群泥腿子,打起仗敢打,但没有章法。
    多尔衮亲率大军渡过渭水,博洛强攻风陵渡,一番鏖战之后,清军终于兵围潼关。
    潼关北临黄河、南有秦岭。正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黄河正好在潼关以北,由从北向南的流向转了个直弯,向东奔流。而渭水又自西向东汇入黄河,形成一个‘上’字形(去掉上字上面那一横)。
    三国时,曹操曾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由洛阳向西打,与马超军夹关对峙,让徐晃偷渡黄河,立营于河西。接着曹军突然从渡过黄河,绕过潼关,直抵渭口,最后击败马超……
    如今多尔衮则是反其道而行,先渡黄河,使潼关天险失去作用,再调头去取关城。
    他为的不是与瑞军的这一战,为的是以后与北楚的一战。
    战略上,他对唐中元的蔑视之意一表无遗。
    渭口、风陵渡相继失守之后,潼关被围八日,陷落。
    潼关守将在粮草、弹药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十万清军强攻,并未选择投降,战至力竭而亡。
    “义军不降”的呼吼声一直回荡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不是楚朝那些高瞻远瞩的士人,能明白努尔哈赤也曾受楚朝世职、能明白大清是要继承楚朝正统……
    他们就是一群毫无见地的泥腿子,觉得外虏就是外虏。
    在他们眼里,活不下去了去抢去争可以,推翻无道朝廷可以,但没有投降外虏的道理。
    不然还叫什么义军?对得起关二爷和岳爷爷吗?
    “呵,一群匹夫。”
    多尔衮登上城关,扫视了一眼遍地的尸骨,不屑地冷笑了一声。
    在他周围,清军把一具具尸体抛入大火之中。
    多尔衮的目光东望,望到的是黄河的波涛、秦岭的山峦。
    他脑海里,却已能看到一马平川的河南与山东。
    这一刻,他终于再次取得了对王笑的战略优势……
    ~~
    只要绕得足够远,总能找到通往山东的路……
    ~~
    多尔衮遗憾的是,山东应该已经开始收粮了。
    终究还是没赶上。
    但不要紧,先击败唐中元也不错。
    他转身,绕着城关一直走到西面,注目西望,看到的是渭水奔流而来,华山直入云宵。
    渭水与华山之间,将是他与唐中元的战场。
    唐中元的二十万大军已在天边勾勒出壮阔的一线黑线。
    半卷旌旗临渭水,冲天杀气入太华……
    ~~
    “杀啊!”
    大战起,双方士卒在渭水畔疯狂的厮杀起来。
    受伤倒地的人不甘地挣扎着,一双双脚踩踏在他身上。
    土地已被泡成红色。
    血缓缓流下,汇入渭水,染红了河道。
    血水上的尸体漂漂荡荡而入,被卷入黄河的巨浪。
    尸体流过潼关,继续向东一直流过函谷关。
    函谷关上,一杆瑞朝落下,一杆清军被高高挂起。
    刚夺下函谷关的清军将领向北看了看,惊叹于黄河里能有这么多尸体。
    他又向东望了一眼,山川缄默。
    “摄政王还是太小心了,怎么可能用楚军过来……”
    黄河里的尸体继续向下游而去,奔向三门峡。
    有人用千里镜扫过河面。
    “战况很激烈……瑞军的伤亡大于清军……就目前我看到的比例,四比一这样子……”
    “函谷关被占了,那潼关必定已经失守。”
    “多尔衮这是怕我支援你父皇……我们这点兵力,打不下函谷关和潼关。我们从稠桑原上爬过去。”
    “好……”
    函谷关这个地方,在先秦时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先秦时,函谷关建在稠桑原的一条裂缝中,这裂缝又长又窄,四周峭壁陡立,并且稠桑原上都是大树,步兵攀爬不上。北面又紧挨着黄河,河水紧贴着峭壁流过。
    当时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正可谓是‘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但由于黄河的河道不断下切,导致水位也随之降低,原来紧贴着峭壁的河道裸露出来,形成河滩。
    这个河滩使得函谷关的天险不复存在,军队可以直接从河滩上走,不需要再挤函谷关的裂缝。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就干脆下令让许褚在河滩上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新关城,叫魏函谷关。
    接着,稠桑原上的森林由于砍伐过度,使得山体之上变成了秃瓢。加上水土流失严重,军队已可以从稠桑原上直接爬过去……
    是夜,三千人艰难地翻上稠桑原。
    月色中,兵士们的身影影影绰绰,终于还是惊动了关城内的守军。
    ~~
    “报!稠桑原上发现异动……”
    穆占翻身而起,迅速披好盔甲。
    穆占是清军梅勒额真,奉多尔衮之领占领函谷关,并随时提防东面有兵马过来。
    这一次临行之前,多尔衮特意嘱咐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得让一个楚军探马进入陕地。
    多尔衮甚至告诉他,只要守好函谷,哪怕北楚兵马没来,也算他大功一件。
    穆占心知摄政王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枕戈待旦。
    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有人试图绕过关城。
    “有多少人?”
    “看动静,决不会超过三千人。”
    “速派信马往潼关,报于摄政王。”
    “喳!”
    “调三千精锐,随我去拦住他们。”
    “喳……”
    夜色中看不清道路,三千清军打着火把出了关城,往稠桑原这一带包围过来。
    穆占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放弃雄关险要,并不太妥当。而且对方已爬上稠桑原,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夜里带兵拿着火把赶过去,简直是给人当靶子。
    但对方人多也就罢了,只有三千人,若被他们突破函谷关到达摄政王面前,这差事可就算办砸了。
    最好的办法是先吓住对方,等到天亮,再从城关内调兵围堵,把对方困在稠桑原上。
    穆占一路上这样想着,终于赶到了稠桑原下。
    他抬头看去,山领上一片静悄悄的,四周只有黄河河水的奔流之声。
    “点起篝火,就地休整!所有人警戒,严防来敌!”
    穆占接着又让士卒扎了简单的营寨,稍稍放下心来。
    相信守到天亮,这支不知是楚军还是瑞军的兵马就没有办法绕过关城了。
    他不时抬起头看一看眼前的山原,始终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动静。
    突然,远远的传来轰隆声。
    声音很大,比黄河的水浪还要大。
    穆占猛得回头。
    那是……函谷关?
    “快!你们爬上去看一下有没有敌军在上面……你们几个,速去看看关城那边发生了什么……”
    远处的轰隆声不时传来,穆占心急得要死。
    终于,稠桑原上有人用满语大喊道:“将军……没有敌军!没有敌军!”
    派去关城探看情况的人还没有回来。
    “不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快!回援函谷关,快……”
    三千清军迅速调头,急急往回赶去。
    经过一条小路,忽然“轰”的一声响,前头的几个士卒原地炸开……
    穆占惊得目瞪口呆。
    “那是什么?!”
    “砰砰砰……”
    草丛间,铳响声密密麻麻,一个个清军栽倒在地。
    还在往前冲的清军也不知怎么的,似乎是踩到什么,每每炸开。
    穆占心惊不已,额头上冷汗往下冒着。
    他感觉自己中伏了,但两边的敌军似乎也没有很多……
    该不该向两边追?
    下一刻,身后又是一铳响。
    穆占转头看去,只见密密麻麻的敌人已然向这边杀了过来……
    怎么回事?
    稠桑原上明明没有人了……为什么?
    “砰……砰……”
    “杀啊……”
    厮杀声不停,穆占渐渐明白了什么……
    敌军一直就藏在稠桑原上以逸待劳,只派了小股的兵力到关城制作动静,然后埋伏在这里。
    而自己派到山上的探马只怕是被悄无声息地干掉了,对方给自己递了假消息……
    “杀!他们也只有三千人!我们有援兵……”
    “噗”的一声,一颗子弹击穿了穆占的半边脸,将他击倒在地。
    他摔倒在地,感到脸上一遍剧痛。
    慌乱的清兵们踩踏着他的身体。
    有人在用满语大喊“降者不杀……”
    穆占奋力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拖着他丢到一旁。
    火把凑过来,有火油滴在他领口,又是剧痛传来。
    “和我说说吧,潼关的情况。”有人说道。
    穆占抬起头看去,见到了一男一女两个长得好看得不像话的人。
    “你……你们是……”
    年轻的男子笑了笑,道:“你猜。”
    “王……王笑?”
    “猜中了。”
    “你……你这一点人……来送死吗?”
    王笑却已经没有耐心,道:“你是不是不愿意跟我说潼关那边是什么情况?”
    “去……死吧……”
    “噗”的一声,王笑直接抹了穆占的脖子。
    “大家动作快一点,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了……接下来改变路线……”
    ~~
    潼关以西。
    大战还在持续。
    多尔衮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让唐中元手中败了一场。
    当时他捉住唐中元一个破绽,把中军主力压上去,试图一举击溃唐中元的老营主力。
    没想到那支老营主力忽然散开,一支五千人的亲卫显出身形,端起火铳就是一轮齐射。
    燧发火铳。
    一轮齐射之后又是一轮齐射。
    铳声不停回荡在战场上,正白旗主力阵脚大乱。
    与此同时,瑞军老营骑兵在战场上调整了一下,开始绕过正面战场,向多尔衮的侧翼包抄上来。
    多尔衮透过千里镜看得分明,瑞军的齐射整整六轮才停下来,第一排的兵卒迅速退下去,换上了第二排的兵卒……
    他从未想到,瑞军有这样强横的火力……只好仓促鸣金收兵。
    瑞军士气大振。
    胜利似乎一点点倾向于瑞军。
    是夜,多尔衮披衣在营帐中不停踱步,思考着破敌之策。
    唐中元打法与王笑不同,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逼进,一旦占据了上风,就很难扭转局势了。
    ——呵,竟还藏着一招杀手锏。
    多尔衮不觉得自己会输,却不愿折损太多兵力……
    “摄政王,尼雅哈贝勒求见。”
    多尔衮点点头,让尼雅哈进帐。
    ……
    尼雅哈的话语很简单,轻言细语的说了几句之后,多尔衮眉头登时舒缓开来。
    “真的?”
    “是,我有六成把握,可以说服那人关键时刻倒戈一击……”
    ~~
    一直到离开多尔衮的大帐,尼雅哈脸上显出一个神秘的笑容来。
    ——六成把握?没有十成的把握,太后娘娘为何要唆使你先攻瑞朝?
    他目光望向西安城的方向,觉得自己比多尔衮看得很远……        p我非痴愚实乃纯良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