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时代》223、社交网络下的地球村

    来人满脸络腮胡,戴着一副金丝镜框的眼镜,年纪约摸四十五、六岁的样子。
    “吴英,来,给你介绍一位硅谷最有潜力的创业公司ceo,脸书公司的夏景行。”
    杨致远和对方很熟络,上来就开始做引荐。
    “吴英先生你好,ut斯达康的小灵通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很高兴认识你!”
    夏景行笑着走上前,和满脸络腮胡的男人握手。
    吴英微笑道,“我知道脸书公司,二十岁的ceo,估值6亿美金,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众人站在一堆,寒暄了几句后,邓锋看向夏景行,说:“夏先生,你的演讲安排在下午,没什么问题吧?”
    华源科技协会这次不仅邀请了夏景行出席他们的年会,还让夏景行担任了主讲嘉宾。
    在规格、礼仪上面,称得上非常看重。
    夏景行微笑着说,“没问题!还有,叫我戴伦,或者景行就可以了,叫夏先生太客气了,毕竟我才只有二十岁。”
    “哈哈哈~”
    讯网的董事长朱敏,也就是长相酷似“宋小宝”的那位大笑了起来。
    他指着夏景行,笑着说:“景行,你这有点不尊老爱幼啊,我应该是这里一群人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48年。
    跟你们这一个个优秀的年轻人比,感觉我这老家伙都要被淘汰了。”
    “朱先生,你可别这么说,我其实非常佩服你们这些八、九十年代到美国读书的前辈。
    那个时候国内的经济条件不好,你们到美国读书,既要一边打工挣学费、生活费,又要学习,甚至是创业。
    跟你们相比,我们新世纪的留学生,物质条件要宽裕多了。”
    夏景行的这席话引起了在场人的强烈共鸣。
    吴英点头,一脸追忆道:“1985年,我到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身上一共带了30美元。
    飞机上买啤酒喝花了1美元,下飞机的时候,有个小女孩端着一个募捐箱朝我走来,问我是东瀛人吗?
    我给了她2美元,告诉她,我是中国人。然后就带着27美元闯美国了。”
    邓锋很是感慨的说道:“我是1990年到新泽西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的,当时寄宿在一户美国人家里。
    一边在餐厅刷盘子,一边还要帮寄宿家庭做家务,除草、洗车、修房子、修家具。”
    陈宏点头,“我是19岁从西安交大毕业的,然后1985年来到美国,当时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想要成功,只有两条路,要么当厨师,要么当工程师。
    我选择了第三条路,我要当老板,我要跻身硅谷主流商圈!”
    陈宏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说话声音也很洪亮。
    每个人都从他说话的语气和眼神中,看到了那种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的坚定。
    朱敏微笑道,“跟你们比,我36岁才到美国,当时是19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