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第 9 部分阅读

    谠鹤永锍允常概员呋褂辛酱ξ鹄吹耐米游选?br />
    院子里贴南墙放着些农家用具,靠南边角落的地方还堆了一些柴禾,一堆草堆,东西有些多,但却收拾的干干净净,十分整洁,处处显示出主人的利落与勤快。
    杨逸正在打量,这时从院落东边的茅屋中出来一个小女孩,带些警惕地问道:“你找谁呀?”女孩大约十二、三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一双大眼水灵灵的,很惹人喜爱。只是脸上沾了一抹灰,头上还落了一片草屑,看来这茅屋是傅雷家的厨房,小姑娘正在做饭。
    看这女孩眉眼与傅雷有些相似,杨逸知道这是傅雷和自己提过的他的小妹——傅雨,杨逸微笑着道:“你就是小雨吧?你哥哥和我提过你,我是你哥哥的战友。”
    小姑娘仍然没放松警惕,继续问道:“你是我哥哥的战友?你叫什么名字?”
    杨逸见傅雨一副警惕的样子,不禁苦笑,难道自己长得这么像坏人么?
    “我叫杨逸,真是你哥哥在部队时的战友,我们更是很好的朋友。”杨逸继续解释道。
    “啊!你就是我哥哥经常提到的他那最好的战友啊!哎呀,真不好意思,逸哥哥你好,我还以为你是坏人呢,我们家很少有陌生人来的。我哥哥回来后经常提到你啊,说他在部队有两个关系最好的朋友,第一个就是你啦!”
    一听杨逸说出自己名字,小姑娘高兴起来,叽叽喳喳说了一大堆,已经改口叫起了“逸哥哥”,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
    “呵呵,哥哥长得就这么像坏人么?你哥哥说他有两个好朋友,除了我,还有一个是谁啊?”杨逸笑着问道。
    “嗯——,另一个哥哥叫高杰。我哥哥回来后,和我们提起你们来,总是赞不绝口呢,什么长相英俊了,本事大了,讲义气了,都把你们夸出花来啦,呵呵!”小姑娘一副俏皮的口气。
    杨逸正待说话,从院门处又进来一位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人有些消瘦,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蓝色校服,扎着辫子,左手边挎了一个竹篮,给人感觉虽朴素,但却自有一股难以掩盖的清新丽质。
    “咦!小雨,来客人了么?”刚进来的女孩问道,说着话打量着杨逸。
    见这个女孩眉眼里也有着傅雷的影子,知道这肯定是傅雷的大妹了,应该是叫傅晴。傅雷本来长得就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这两个妹妹长得也很漂亮。
    第四十章 傅家之行(2)
    “你好,你就是傅晴吧?我是你哥哥的战友,我叫杨逸。”没等傅雨回答,杨逸对那刚进院子的漂亮女孩道。
    “杨逸?啊!杨大哥你好,我哥哥经常提到你,真没想到你今天会来,快进屋里坐吧!”傅晴一听杨逸的名字,欣喜地道,说话落落大方,又转对妹妹说:“小雨,怎么让杨大哥站在院子里说话呢?平时教你的都忘啦?”
    傅雨听姐姐责备自己,有些委屈地嘟囔道:“我这不还没来得及么!”
    傅晴听妹妹顶嘴,还待再说,杨逸赶忙道:“这事不怪小雨,我这也是刚到,我和你们哥哥是什么关系想必你们也了解,和我还用客气么?”
    傅晴笑着道:“我哥常说你是他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战友,最好的兄弟。我从来没听他这么评价一个人呢,他还说你本事大得很,打遍部队无敌手,哦,对了,他还说你很帅,只比他差那么一点点,如今一见,果然很帅!”说到后面一句,她自己不禁脸一热。
    “哪里哪里!”
    杨逸嘴里谦虚着,心里却觉得还是很有面子的,也有些感动,傅雷这小子以前和自己一起,都是互相打击贬低,没想到在家人面前如此夸赞自己。
    “杨大哥,你来就来呗,还买什么东西?真是的,你不让我们和你客气,你却怎么这么客气呢?”见到杨逸手里提的东西,傅晴忍不住道。
    杨逸道:“我和你哥的关系,还用客气么,只是一些吃穿用的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杨逸这倒说的是实话,他知道傅雷家条件并不是很好,那些虚的考虑都没考虑,只是吃得穿得买了一大堆,手里是大包小包。
    屋里光线有些灰暗,但和院子里一样,收拾得很干净。
    接过杨逸手里的东西放下,傅晴带着杨逸走到里屋,嘴里说道:“娘,有客人来了,是我哥的战友,就是他经常提到过的杨逸杨大哥。”
    杨逸这才看清,里屋有个土炕,占了屋子的一半,炕上斜躺了一位盖了一层薄被的中年妇女,旁边放着一搪瓷水杯,散发着一股草药味道。
    杨逸知道这就是傅雷的母亲,赶紧喊道:“阿姨,我叫杨逸,是雷子的战友,来看您来了。”
    傅雷母亲慌忙挣扎着要起身,嘴里道:“哎呦,知道知道,雷子经常提到你,快坐快坐。”说着话咳嗽起来。
    杨逸赶忙扶住了傅雷母亲,嘴里忙道:“阿姨,您病了,快别起身了,我坐这就行了。”
    傅雷母亲咳嗽了一阵,强自对杨逸笑道:“这人上了年纪,就免不得有个小病小灾的,没事没事。孩子,你快坐。”又对傅晴道:“快给你杨大哥沏茶!”
    “孩子啊,我家小雷自退役回来,就和我们说起过你,说你是他在部队遇到的最好的战友,对他一直挺照顾。小雷自小脾气就不好,又好勇斗狠,多亏了你帮我照顾他。”傅雷母亲对杨逸感激地道。
    “阿姨您太客气了!应该是傅雷经常照顾我才对,我们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关系好着呢,所以您可千万别再和我客气,这不,他退役了,我现在也退役了,回来了就这看你们了。对了,来了有一会了,怎么没见他呢?”杨逸说道,看来傅雷回来没有和他家人说自己是被部队清除回来的,只说是退役。
    “这孩子回来后,在家呆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说要出去打工挣钱,现在去了滨海了。你进门也看到了,小雷他爸死得早,他两个妹妹还要读书,以前靠着小雷每个月寄回来的津贴,我再干点活,勉强维持日子。现在他大妹刚参加完高考,考上了滨海大学,这快要开学了。可是家里这情况,怎么交学费啊,小雷就去了滨海打工,说要给他妹妹挣学费,唉!我现在又病成这付模样,以后可苦了小雷这孩子。”说到后来,傅雷母亲声音已是有些哽咽。
    杨逸听着也是鼻子发酸,自进了院子他就看出来了,原来只知道傅雷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却没想到了如此境地。本来还有傅雷当兵那点津贴,现在却连这个都没有了,父亲早逝,母亲现在又病重在床,两个妹妹还要读书,更难能可贵的是傅晴竟然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考上了名牌大学。
    想想当初自己和傅雷、高杰一起经常偷偷出来轮流请客山吃海喝的往事,真是羞愧不已,可是每当轮到傅雷请客的时候,他可是从来都没有犹豫过,谁又知道他家里如此困难。
    杨逸问道:“那傅雷从走了回来过么?”
    “没有,只是每个月往家里寄些钱,一开始几百,最近两个月每月有一千多了,看来他在那边还不错。可是我这不中用啊,他走没多久我就病倒了,现在活也不能干,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只会拖累孩子啊!”傅雷母亲痛苦地道。
    “娘,您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不是挺好的么?”这话正好被端茶进来的傅晴听到,忙劝慰母亲,“杨大哥,您喝茶!”她又对杨逸说道。
    杨逸接过茶水,放在一边桌子上,转头对傅雷母亲道:“就是啊,阿姨,您可不能这么想,没有您日夜操劳,哪里有他们三个孩子的今天呢,您啥都不要想,就好好养病,等着小雷将来接你出去享福。让他娶个好媳妇,再给你生个大胖孙子,到时候你就有得忙了。”
    “呵呵,你这孩子真是会说话。我也盼着有那么一天。”傅雷母亲被杨逸这么一说,高兴了不少。
    旁边傅晴也忍不住笑了,心里想:这个杨大哥可真能掰,专拣掏人心窝子的话说,三言两语就把娘说高兴了。哥说他本事大得很,倒是挺随和的。”
    “那家里有傅雷的联系方式么?”杨逸继续问道。
    “没有,家里也没有电话,每次也都是哥寄信回来联系,地址也不固定。”傅晴答道,说完她就把傅雷以前寄的信都拿了出来,她知道杨逸这么问,可能要日后去找她哥哥。
    杨逸记下了所有地址,这些地址都没出滨海市,有了这些地址以后去滨海就好找他了。倒真是巧啊,傅晴也考上了滨海大学,傅雷也在滨海,看来自己这滨海是不去都不行啊!
    第四十一章 傅家之行(3)
    正当三个人说着话的时候,里屋门开了个缝,伸进一个小脑袋,脸上还带些草灰,却是傅雨,她叫道:“娘,姐,饭做熟了,可以吃饭了。”说完就缩回头去,出屋摆饭桌去了。
    “孩子,先别说了,咱们吃饭。没什么好吃的,小雨这孩子蒸的包子,你就将就着点。”傅雷母亲满是歉意的道。
    “阿姨哪里话,有包子吃就很好了,不过您刚才说是小雨蒸的包子?”杨逸有些惊讶地问道,傅雷这小妹可就只有十二岁啊!竟然会蒸包子,光揉面就多费劲啊!
    傅晴与母亲相视苦笑,傅晴声音苦涩道:“是啊,我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小雨做饭的,今天上午我去县城卖鸡蛋了,都是自家养的母鸡下的,你来时我也是刚回来。”
    傅雷这两个妹妹,大的漂亮坚强,小的可爱懂事,傅雷真是很有福气啊!杨逸感叹着想到。
    杨逸和傅雨做在外间屋子饭桌旁,傅晴先把包子拿给母亲,又倒好水,伺候好了才出来坐下。
    杨逸看到放在外屋自己带来的包裹,才想起自己还买了许多东西来,赶忙起身把包裹打开,把很多吃的拿了出来,多是肉食,饼干,蛋糕,零食什么的,先拿给傅雷母亲,又把薯片、话梅等零食拿给傅雨,搞得傅雷母亲和傅晴很不好意思。而杨逸则抓一包子在手,张嘴就吃上了。
    包子馅吃不出来,但确实很好吃,杨逸吃得赞不绝口,一气吃了四个大包子才罢休,小傅雨被杨逸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而傅晴则早被杨逸吃饭的速度和饭量惊呆了,这杨大哥敢情比哥哥还能吃啊,不愧都是当兵的。
    杨逸和季安修学的,有样学样,除了买了很多吃的,他还给傅雷母亲和两个妹妹买了衣服,大小只能按傅雷当时描述的样子大体上估计了一下买的,饭后,杨逸都拿了出来,傅晴坚决不要,但最终拗不过杨逸一张嘴,还是收下了。
    杨逸让她们换上试试,但姐妹俩跑进屋里换了衣服出来,杨逸眼前一亮,姐妹俩让这新衣一衬,更显出小的可爱,大的漂亮,尤其是傅晴,清新丽质里更多了一股艳丽气息。
    还别说,杨逸的眼光真不错,买的衣服都很上档次,大小也都很合适,姐妹俩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当天是回不去了,本来杨逸是想去附近县城找个旅馆住下的,但傅雷母亲坚决不同意,非让杨逸住在家里,杨逸无奈只好答应,好在傅雷以前住的屋子一直空着,倒不愁没处住。
    陪着傅雷母亲说了会话,谈傅雷的父亲,谈傅雷小时候,还谈杨逸和傅雷在部队的生活,那杨逸肯定是报喜不报忧啊,把自己和傅雷在部队的生活编的都好出一朵花来。
    说了会话后,杨逸见傅雷母亲神情有些萎顿,知道她累了,赶紧终止了谈话,让老人家好好休息,就到院子里问傅晴找活干。
    傅晴却笑着道:“杨大哥,不是不让你干活,地里的活现在都干完了,哪还有活!你就歇会吧!”
    杨逸一想也是,现在是深秋了,这时候该收的庄稼都收了,该种的也种了,地里还真没什么活。地里没有,那就干家里的,问明白取水的地方,不顾傅晴的反对,杨逸提两个水桶就去打水,村里人都是去后山用扁担挑水,杨逸直接一手一桶,提着一溜小跑往返,很快就把傅雷家的大小水缸提满了,接着又把傅雷家院子打扫一遍,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才作罢。
    天有些入黑,万家灯火亮起,傅雷母亲早早就歇下了,杨逸与傅晴姐妹坐在院子里聊天。
    杨逸给傅晴姐妹讲了一些自己和傅雷在军队里的趣事,引得姐妹俩笑声不断。
    “小晴啊,刚才听你娘说你已经考上了滨海大学,真是很不错啊!以前就听你哥常说你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他深以你为荣呢!现在录取通知书下来了么?”杨逸问傅晴道。
    “嗯,早就收到了,不过……,再说吧!”傅晴道,这样和杨逸聊天,她感到很开心,心里感觉暖洋洋的,杨逸说话见识丰富,睿智却又诙谐,让从未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傅晴听得钦佩不已。
    “再说?”
    看到傅晴黯然的表情,杨逸明白了,母亲有病在床,妹妹又年幼,虽说傅雷也寄回钱来,可应该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困境。不说别的,上大学刚入学只怕就得拿个七、八千,这让这经济十分拮据的家庭怎么能拿得出来!
    “你如果担心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哪有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却不去读的道理。”杨逸口气坚决地道。
    “那怎么行!杨大哥,我可不能用你的钱。”傅晴立刻摇头拒绝道。
    杨逸脸拉下来,沉声道:“怎么,和杨大哥还这么见外么?我和你哥是兄弟,可以说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那你也就是我亲妹妹了,妹妹用‘哥哥’的钱,怎么就不可以?这事别说了,就按我说得办。”杨逸有些发火地道。
    傅晴看杨逸有些生气,不敢说话了,但她对杨逸说的把自己当成他亲妹妹,不知怎的,心里隐隐有些黯然。
    哥哥当兵的时候常写信来,信里提的最多的就是眼前这个杨大哥,在信里把这杨大哥夸的本事了得,义薄云天,世间少有。那时的傅晴就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竟然让自己自小就高傲无比,非常有本事的哥哥这么佩服,有时候自己回信里如果怀疑一句‘他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么’,哥哥就会非常生气,回信的一半都用来呵斥自己。
    自己虽然再也不说,但心里一直不服,不相信哥哥嘴里的那个杨逸如此好,也非常的好奇,难道他有三头六臂?
    直到今天,自己终于看到这个哥哥无比佩服的人,他比自己想象中英俊的多,谈吐稳重又不失幽默,与他相处,总能给人很亲切,很安心的感觉。少女从未接触过男女之情的心里,不由得慢慢起了变化,青涩而懵懂。
    杨逸却不知道身旁少女逐渐变化的心思,要不肯定早就落荒而逃。傅晴虽生在农村,穿得也朴素,但也难掩其丽质与漂亮,杨逸却是从来没往那方面想。
    开玩笑!这可是自己最好兄弟的妹妹!真要有什么,自己哪有脸面对傅雷!
    第四十二章 故人有讯
    杨逸心里早就打算好了,明天一早就去附近的县城,将自己从八处退下来发的七万多分出四万给傅晴,让她用来交上大学的费用,剩下的给家里贴补一下。自己三万暂时够用,将来上了大学就想办法挣钱,实在不行就用老道士留下的钱,权当是先借用老道士孙女的。
    “你娘的病去看过医生了么?”杨逸想起这最该了解的事情问道。
    “去看过了。一开始她怎么都不愿意去,后来实在下不了地了,我才硬拉着她去了我们县的医院,可医院的医生检查了一下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受了风寒,再加上劳累,导致浑身乏力,开了些药,让回家静养。”傅晴低声答道。
    “嗯,那就好,多给你娘买点好吃的补补,养着身子,病才能好得快些,别再让她拼命地干活了。”杨逸听了傅晴的话略感放心。
    “好了,时间不早了,休息吧,看小雨都打盹了。明天我中午就坐车回去了,以后有时间再来看你们。”杨逸又道。
    “哦!”傅晴低头应道,不知怎得,听杨逸明天要走,自己心里涌起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
    杨逸笑着道:“也许我们很快就要见面的,我不久可能也要去滨海大学读书,到时候我们可是校友呢。”
    傅晴一听真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杨逸退了役竟然还能上大学,喜的是这样一来自己就会很快能再见到杨逸。
    杨逸这一夜睡在傅雷的房间,感觉还不错,睡得很舒服。
    早上起来,杨逸吃过早饭和傅晴说要去村周围转转,就出了门,到村头正好有村民开三轮车去县城,杨逸搭了个顺风车就去了县城。
    到了县城,杨逸找了家中国银行的营业网点,将自己的七万块钱分出了四万,另存了一张储蓄卡。
    回到傅雷家里,杨逸没有多做停留,向傅雷母亲和傅晴姐妹告辞,临走把自己新办的四万块钱的卡悄悄交给傅晴,但傅晴却怎么都不肯收,后来杨逸连哄带劝,费了半天劲总算才让傅晴把钱留下,不过傅晴坚持打了借条,只不过杨逸出村就把借条撕碎仍了。
    杨逸走时,姐妹俩依依不舍,直送到村口,待杨逸坐上车,走出好远,二人才怅然返回。
    *************
    一路奔波,破中巴车终于进了自家县城车站,杨逸晃晃悠悠下了车。
    上次来这车站,还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时这个车站用“破烂”都不足以形容,现在一看,却是早已经修建的十分宽阔敞亮了。
    出了站门,杨逸正在发愁怎么回自己家,旁边却已围上来几个汉子,看样子“气势汹汹”,杨逸本能的身体开始进入戒备状态,冷眼看着几个围上来的汉子。
    “大哥,到哪?我送你。”
    “兄弟,做车么,我这保准便宜。”
    “大哥,做我的吧,我把你送到家门口,绝对不多要你钱。”
    一帮人争先恐后的叫嚷着。
    原来是一帮“拉脚”的,杨逸对这个还是了解一些,原来车站周围可没有这样的职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这么一帮人。他们弄一摩托三轮,还不是烧油的,用电,这比烧油省钱,整天等在车站周围,见到有外地的客车进了站,他们就一围而上,挣着载客。这样一群人,俗称“拉脚”的!
    杨逸正好愁着怎么回家呢,这倒也好,张嘴就问道:“我到xx村,多少钱?”
    一帮人争先回答,价格也就在六块钱,倒也合理。杨逸瞅着其中一个看起来比较稳当的年轻人道:“就你了,走。”
    其他人一听失望散去,又去寻找别得刚下车的乘客。
    被杨逸叫到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些木讷,戴了一破旧鸭舌帽,听杨逸选了自己,也不禁露出欣喜,但他又面带疑惑地盯着杨逸的脸猛瞧,神情间欲言又止。
    杨逸有些奇怪,怎么这人不让自己上车,盯着自己瞧什么!不对,怎么看这人有些面熟啊!
    那人终于张嘴道:“你——,你是不是杨逸?”
    杨逸听这人一口叫出自己名字,越瞧越觉得面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此人。
    那人见杨逸还在疑惑,一把摘下自己帽子,对杨逸激动地喊道:“杨逸,真的是你,不认识我啦?我是孔超啊!孔超,你初中同学。”
    “我靠,你是孔超!真是孔超!你小子怎么现在成了这副德行,你不说我根本不敢认你。”
    杨逸终于认出了此人,这是自己的初中同学,和自己前后桌,当时和自己关系很好,好多年没见,他样子变化太大了,自己还真是不敢认。
    “你小子,当初初中一毕业就再也不见人了,这么多年,你跑哪去了?”叫孔超的年轻人很是高兴,这是个热情直爽的人。
    “嗨!别提了,被老爷子逼着去当了几年兵,这不最近才复员回来么,你现在怎么干起这个来了?”杨逸也热情地回答道。
    “也别提,高中没读完就回家歇着了,可也不能老玩,又没文凭,只能找这样的事干干。行了。别在这杵着了,走,我请你喝酒去,咱俩好好唠唠。”
    孔超热情地拉着杨逸就走。
    杨逸也是很高兴,又没什么急事,就由孔超带着,就近找了家饭馆,门面不大,但挺干净。
    要上了酒和菜,孔超就迫不及待的对杨逸道:“你小子真去当兵了?看这身子骨比以前可是更结实了,长这么高,刚才我一时真不敢认!”
    “是啊,当初初中一毕业,就被拉去当了兵,一呆就是五年,最近感觉没意思了,就申请退役了,打算回来陪陪父母,再找点事干。”
    “咋?你还是自己主动要求退役的?你知道现在当个兵多难?别人都是托人找关系,费半天劲才能争上这当兵名额,你倒好,还不想当兵!”孔超感到不可思议。
    “不想当就是不想当呗!行了,别光说我,说说你,你咋样?哥们不至于混到开车‘拉角’的地步了吧?你不是读了高中了么?”
    “上高中又能如何?考不上大学等于屁都不是,不干这活能干什么!也就将就着混口饭吃。真后悔当初上高中没有好好学啊,要不我现在也像陆婷一样是名牌大学生了。”孔超长吁短叹地道。
    第四十三章 青涩初恋
    “陆婷?”
    听到这名字,杨逸身躯一震,本来笑眯眯的神情明显有些落寞起来。
    孔超正待再说,却看到杨逸突然变化的表情,立刻明白了,对杨逸抱歉得道:“嘿嘿,哥们,不好意思,你知道我这口快,没想到你现在还忘不了她!”
    杨逸一瞬间又恢复过来,对孔超笑道:“没事,都这么多年了。”
    与孔超碰了一下杯子,杨逸将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问道:“她;一直都还好吧?”
    孔超却语气有些怪异地道:“不好!很不好!”
    杨逸眼光一闪,却又故作平静地问道:“哦?怎么不好了?你不是说她已经上了大学了么?”
    孔超哪还看不出杨逸故作镇静的神情,“哈哈!看你这熊样,明明心里还忘不了她,却偏要装。刚才骗你的!她一直很好,高中三年一如初中时的优秀,总是全年级第一,顺利考上了大学,现在应该是上大三了吧!这时间真是快啊!你说你小子也真是,陆婷这么好的姑娘,你当时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连个消息也不留下,她当时去过你家好几次呢!”
    “她还去过我家?”杨逸倒没听父母提到过。
    “是啊!你说你小子,你这办的叫什么事?你知不知道,陆婷高中三年拒绝了多少追求她的男生?多么优秀的男生她都表现的不屑一顾,也就和我这老熟人说说话,还更多的都是谈起你。日,你个没良心的!”孔超恨恨不已。
    杨逸有些默然,她这样是为了自己么?可那时候关系并没有挑明啊!
    “她去了哪所大学?”
    “嘿!因为他爸调职去了滨海,她也就报考了滨海大学,那可是国家名牌啊!全世界都排得上号的!”孔超一脸羡慕向往地道。
    滨海,又是滨海,看来自己还真是与这个城市有缘啊!
    陆婷,这个名字从杨逸离开家乡去部队时,就被他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她是杨逸初中的同学,更是他初中四年的同桌,两人初中四年一直在一个班里,一直同桌。
    那时的杨逸,平时总不好好学习,还经常逃课,但仗着聪明,考试成绩倒也中等偏上。而陆婷则是标准的好学生,人长的漂亮,学习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家世在那县城的范围来说,也算是很好的,父母都在政府部门,听说官职还算不小。
    从上初一开始,陆婷就非常“关照”杨逸,对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做作业,经常逃课等行为深恶痛绝,杨逸却也不怕,每次都对陆婷的愤怒与劝说不屑一顾,陆婷后来在知道杨逸家的地址后,威胁要把他的种种恶劣事迹告诉他父母,杨逸这才怕了,学习也认真了些,最起码逃课是不敢了。
    这时的杨逸,是很烦这个爱管他闲事的小女生的,经常想着法的捉弄一下她。放个毛毛虫在陆婷笔盒里,趁陆婷不注意给她后面沾个小纸条啥的,这种事杨逸没少干,曾经气哭了陆婷好多次,不过让杨逸奇怪的是这小姑娘嘴上常说要报告老师,却从没真去报告过,反而过了一阵就好了,又开始来和杨逸“较劲”,杨逸真被她烦透了!
    两个小孩打打闹闹就过了初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是从初二下半学期吧,杨逸逐渐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烦陆婷了,反而对她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
    他不再逃课,因为他喜欢和陆婷坐在一起,上课,学习,喜欢被陆婷管着的感觉。他开始对每天去上学充满了期待,因为那意味着就可以与陆婷呆在一起。
    少年的心里,一颗爱情的种子已经萌芽,杨逸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
    说初恋不准确,应该是“初暗恋”才对,因为杨逸从来就没对陆婷表白过什么。别看他现在面对女孩子总能说说笑笑,幽默诙谐,但其实他的性格在这方面很内向,让他对女孩子表白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简直难比登天,对一个女孩子真喜欢上了,他也只会放在心里。
    这种性格的男生,想追上女孩子却是难比登天的,你说了也许会被拒绝,但你不说,人家怎么会知道呢?也许,那女孩子就在等着你去向她表白呢!杨逸在这方面无疑很失败!
    没有了以前随意的打闹,杨逸面对陆婷时反而多了些矜持。没有了往日自然的相处,杨逸在她面前有时会变得紧张,变得害羞。而陆婷却一如既往的对待杨逸,督促他学习,和他开玩笑,分给他自己带来的零食。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逸心里的这颗种子逐渐成长,茁壮,他对陆婷那种朦胧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每天走进教室坐到座位上,如果陆婷还没来,他总是焦急地等待,而当陆婷一走进教室,他心里就莫名得畅快起来,只有表面上还是强装平静。
    他开始努力学习,成绩愈发的优秀。他总是找一些自己已经弄懂的高难度的习题,拿来请教陆婷,而陆婷每次都会耐心的给他讲解。每次他都很享受地看着陆婷额头旁飘下的发丝,粉嫩圆润的耳垂,闻着少女身上淡淡散发的阵阵体香。
    这时候,他的感觉是幸福快乐的,经常望着陆婷呆呆出神,而为杨逸讲了半天题的少女,不经意转头发现杨逸一副呆呆傻傻看着自己的样子,总是脸一红,小嘴娇嗔道:“傻样!”
    杨逸这才尴尬得将目光移向别处,心里却对这个“傻样”受用无比!
    初中这个阶段,正是人类进入青春期,感情萌醒的时期,而一般女孩子又要比男孩子早熟一些,陆婷心里早就对这个有时坏,有时又很善良可爱的聪明男孩有了好感,只是女孩子的矜持让她从没说出口,但让她幽怨不已的是这个“榆木头疙瘩”也从来没对自己表示过什么。
    就这样,四年时光转眼即过,初中毕业的日子来临了!
    这段时间杨逸边上学边随老道士练武,功夫已经到了很高的境地,只是在学校里杨逸从来没有显露过,也从不惹是生非,而是将劲头用在了学习上,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陆婷。
    杨逸旁敲侧击的打听好了陆婷要考的高中,卯足了劲要与她考同一所学校,要与她继续在一起。却没想到,考完试后,杨逸就被沈飞扬直接接了去当兵,连与陆婷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从此,两人就再也没见面!
    杨逸这一走就是五年,这段少男少女尚未正式开始的初恋也就这样无疾而终。
    当年那青涩的往事,时刻出现在杨逸的记忆里,想起陆婷,杨逸心里总是一股温馨的感觉,无数次午夜梦回,杨逸总梦到陆婷的影子,醒来后,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杨逸有时也总感到无比的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对陆婷表明自己的心意。他不只一次的想,将来某天再回来,找到陆婷,一定要对她说出自己有多么喜欢她,这么多年来,他心里一直放不下陆婷。
    可是现在,伊人却已离开了此地,可就算见到她又怎么样呢?想到冷凝,杨逸又觉得烦恼起来。
    尽管冷凝根本不要求自己什么,但自己呢,却又怎能做那种不负责任的男人?
    如果自己上了滨海大学,那就真有可能见到陆婷,自己又该怎么面对她?形同陌路?可那可能么?
    杨逸知道,自己心里还是始终放不下她的。
    因为,那段青涩初恋刻骨铭心!
    第四十四章 成功入学
    两人吃完饭,孔超执意将杨逸送回了家,才挥手告别。
    杨逸回到家,父母已经从谢震家回来了。
    “爸!妈!”杨逸一进屋,父母都坐在客厅里。
    “回来啦,见到你战友了么?”杨逸父亲问道。
    “没有,只见了他家人,告诉我说他去了滨海打工,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杨逸答道。
    “哦?他也去了滨海?哈哈,放心儿子,不愁没机会见到他,上学的事,成了!”杨逸母亲高兴地对杨逸道。
    “妈!我当兵走了以后,有人来咱家找过我么?”杨逸问道。
    “嗯——,让我想想,哎!想起来了,还真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小女孩,穿得也很体面,来过好几次呢,说是你的同学,来打听你的消息。哎呀!那小姑娘长得那个俊啊!咦!儿子,你不会初中就……。”赵兰芝说到这反应过来,疑惑着瞅着儿子。
    杨逸大汗,赶忙道:“妈,您想哪去了?只是当时那是我同桌,关系还算可以。对了,我上学的事怎么样了?”杨逸赶忙转移话题。
    果然,赵兰芝立刻兴高采烈地道:
    “成了!我们去了后,谢司令夫妇可热情了。我们把你的事和他一说,他很痛快就答应了。本来我以为他要找他儿子的,没想到他告诉我们,这事他儿子也都办不了,是他自己和滨海大学的现任校长有些交情,这事才能办。他当场给那校长打了电话,那校长姓乔,人家也答应没问题,让你开学直接去报道就行了,还给了联系电话。专业到时候由你挑,谢司令真是很大的面子啊!”赵兰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从杨逸进屋,看父母的表情他也就隐约猜出自己去上学的事办成了。
    哼哼!谢老头把自己弄去当兵,自己人生整整五年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贡献了,这点小忙他还能不帮?只是杨逸听到这消息也并没什么高兴,去上学只是满足父母的愿望,其实对于自己来说倒有些浪费时间,更何况又要远离父母!
    杨绍先说话了,“既然真有这样的机会,你也就好好珍惜,家里不急着你挣钱,你老老实实把这四年大学念下来,也才二十六,时间还有的是。听说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很是松散,你当了这么多年兵,想必也懂事些,进了学校好好学点东西,将来也好能找份好工作!”
    杨绍先说得多是理智劝诫的话,但神情里也满是掩不住的喜悦。
    “还有啊儿子,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自己寻摸个对象了,反正大学也不禁止谈恋爱,咱不求多漂亮的,贤惠些就行了。”杨赵兰芝始终最是挂念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
    “行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这种事自己心里有数,你别跟着瞎指点。”看来杨绍先也不反对自己儿子找对象。
    “我教儿子找个什么样的对象怎么能是瞎指点,我可是过来人,这也事关将来咱们家婆媳关系的大事,我不指点指点能成么?”赵兰芝理直气壮地道。
    看来父母都开始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急了,自己是不是该找了呢?找又找谁呢?从心底里,第一人选肯定是陆婷了。
    也不知道她现在如何了?毕竟这许多年了,会不会还记得当初自己这个同桌?也许她现在已经有了男朋友吧!听说大学里可是恋爱成风,很少有人不受波及。可要是她还没找男朋友呢?那自己又该怎么办?向她表白,追求她?那冷凝又怎么办?杨逸又有些头疼起来
    想来想去,杨逸索性不想了,管它呢!自己好歹也是多少次出生入死中走过来,怎么倒为了这儿女情长婆婆妈妈起来,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老子全要了!
    我靠,想啥呢!
    拍着胸脯答应了尽快找个漂亮贤惠的女朋友,才被老妈放过,逃回自己屋里,他想给冷凝打个电话将事情说一下。
    “喂!哪位?”冷凝的娇媚声音传来,带了一丝冰冷。
    虽短短几日不见,但听到冷凝的声音,杨逸心里忍不住泛起温馨的感觉,柔声道:
    “凝姐,是我!”
    “啊!稍等!你们继续开会!”
    后面一句杨逸听出,想必冷凝正在公司开会,他也听出了冷凝听到是自己,语调里那股强自压抑的欣喜和激动。
    “小逸,还不错,没有忘了姐姐,这么快就给我?( 欲罢不能  ./112/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