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白杆兵》第五十章 朝廷没有封赏,自己赚钱

    
    阿敏连忙和莽古尔泰返回威宁堡的太子河边,去看到底流失了多少奴隶。
    结果发现,连清河堡周边也已经空了。
    周围的所有民众已经逃跑。
    这样估算最少有万人逃到了辽南。
    即便现在去追也晚了,
    当他回去把事情的经过汇报了以后,
    努尔哈赤恼怒的摔了心爱的砚台。
    皇太极说“以后威宁堡和清河堡最少要人驻守。
    这样防止他们再次过来。
    命令所有和明军交接的地方夜不收,要十个人一队,不停的去巡逻,
    绝对不允许出现类似的事情。
    我们这次损失很大。
    要想办法,从哪地方能弥补过来?”
    努尔哈赤说“你是说打谷草?”
    皇太极说“是的,我建议我们去到朝鲜打一次谷草,弥补一些损失,也抓一些人口过来,
    等明年秋季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想联合蒙古的部落,去大明京城周边,打一次谷草。”
    阿敏说“不把这个白杆兵给干掉,我们真的不能去,万一要是在长城被堵住了,就麻烦了。”
    莽古尔泰说“是的,这群人打仗真的很凶悍。”
    皇太极说“范家的范永斗,已经说了,他给东林党和阉党都用的银子,
    让他们想办法,把马万军调走。”
    莽古尔泰说“明朝的皇帝不一定愿意。”
    努尔哈赤说“一个只知道做木匠的皇帝,懂得什么东西,我始终相信天命,在我们这边。”
    阿敏说“是的,明朝的党争太厉害了,有很多的人才,他们都没有用好,
    否则也不会让我们夺去那么多城市。”
    努尔哈赤说“好啦,别说了,好好的想一想,下一次再面对这群白杆兵的时候,
    我们怎么样才能减少损失,
    如果每一次我们都少个几千人,
    十次以上我们就几万人就没了。”
    皇太极说“好的,父汗。
    我就回去,让范文程他们想办法。”
    这时大明的京城里,有两种声音
    一种说“孙承宗和马万军他们勾结在一起,把辽东,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快要成为努尔哈赤了。”
    另外一种声音说“马万军他们杀掉的鞑子好几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上一次没有封赏他,
    他毫无怨言的又在辽东取得了辽南大捷。
    这一场场的战斗都是真的吧?
    有本事自己去杀个鞑子看看。”
    本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从来不插手,辽东的事情。
    但是架不住晋商八大家给的钱多呀,一出手就是百万两银子。
    可把魏忠贤给乐坏了。
    他就琢磨怎么样调动这个马万军?
    结果第二天的朝堂上,新任的兵部尚书就说了,马万军又打胜仗了。
    这一次是鞑子入侵,打死了两万个鞑子。
    但是他的军队也损失了一万多人,
    所以请求朝廷给他抚恤。
    明熹宗朱由校,虽然喜欢木工活,但是不糊涂
    他说“这个马爱卿,确实是一个将才,前后在他手里打死的鞑子就有四五万了。
    不过这一次,他的部下死伤那么多。
    估计还是有上一次泄露火雷有关呀。”
    兵部尚书立马说道“我们这一次对军械法管理的很严格。
    绝对不会再出类似的事情。”
    朱由校说“该封赏的还是要封赏,
    该抚恤的一定要抚恤。”
    这时,户部尚书说“实在没有多少钱呀。
    陕北又大旱,江南又有洪水。”
    朱由校气愤的说“没有他们在前线抵挡着鞑子,肯定打到京城了。
    如果不抚恤这些阵亡的战士将士,以后谁还肯打仗。
    鞑子入侵的时候,难道你去上阵吗?”
    户部尚书连忙说“那就把抚恤给他发了,奖赏的事情再等一等。”
    这时内阁首辅叶大人说道“要不给他的母亲和夫人加封,三品诰命夫人。
    这样也补偿他一下。
    然后再让宣纸的太监解释一下,实在困难,奖赏不是不发,而是要等着一年再发。”
    朱由校想了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于是私下里又写了封信,让传旨的太监送给孙承宗,让他安抚一下马万军,
    又解释了朝廷实在是没钱。
    孙婉莹和马万军的老母亲,在接到圣旨的时候也高兴坏了,没想到刚结婚就得了一个二品夫人。
    马万军的老母亲知道儿子有出息了,也高兴万分。
    孙婉莹一面谢恩,一面让人给来宣旨的太监打赏一下。
    宣旨的太监是魏忠贤的心腹。
    他看到孙婉莹挺懂事的,也很高兴,就收了程仪。
    宣旨的太监又到了总督衙门求见孙承宗。
    把皇上的密信交给孙承宗以后。
    孙承宗也写了一封密信,让那个太监带回去。
    他既没有让太监做,也没有让太监喝水,更没有给太监程仪。
    所以被这个太监记恨在心里。
    回去的时候交完公事,就在魏忠贤面前不断的诋毁孙承宗
    孙承宗自己给马万军写了封信。
    主要讲“现在朝廷没钱,关于赏银要等一年。”
    马万军就知道,这肯定是有人做梗。
    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有忍耐。
    同时也收到了,孙婉莹的信告诉他,家里都好,也告诉他,朝廷封母亲和她为三品诰命夫人。
    看着她字里行间的愉快,王万军心里的怒气又减少了几分。
    由于十几万人的加入,马万军所辖的地方,又重新进行了耕地的划分。
    摆在他面前的有几个难题,
    第一是要征兵最少两万人。
    第二钱财,
    第三,怎么巩固防线?
    第一件事推行的非常顺利,逃过来了十几万人当中,选两个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练兵之法,马万良已经完全掌握,所以他也放手任他施为,
    他现在主要就头疼的是钱财,
    没有钱财就不能从蒙古购买优质的马进行培育,
    没有优势的骑兵面对鞑子会吃亏的。
    还有新城的建设也是需要花钱。
    所以他就想办法请这些探矿的师傅,陪他一起去勘探岫岩玉的矿藏。
    又从江南请了一批玉雕的师傅。
    以扬州的工匠和苏州的工匠雕工最为精美。
    所以探出玉矿开采,和玉器的加工作坊,包括学徒,一万多人,就在那里成了一个小的城镇。
    在玉器厂筹建的过程中,他就带着这些大匠师傅,到大山里找到了可以烧成水泥的石灰石。
    开采了一批拉到西宁堡。
    与孙元化反复的实验终于做出了可以媲美后世的水泥。
    这些水泥批量生产后。
    第一个,客户就是毛文龙。
    因为他最有钱,而且他还要沿着太子河新筑两个城堡。
    在亲眼见证了水泥,坚硬的弓箭都射不穿,大锤都一次砸不坏的神奇之后。
    毛文龙慷慨的预订了一大批。
    新城的建设,包括港口的建设都用上了水泥。
    现在东西生产出来了,销售就是一个大问题。
    他一面派人拿着样品去毛文龙的皮岛进行售卖。
    然后又委托徐光启在江南给他找门路。
    结果销路还是上不来。
    没有办法,他就带着两马车的样品去了山海关。
    他知道孙承宗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想要把这个材料卖给工部,或者是九边修建城墙用。
    这个量可是最大的。
    孙承宗果然也没辜负他的期望,写了封信,让他交给工部尚书,带着马车的东西去工部做实验,给他们看。
    孙婉莹看自己的相公愁眉苦脸,就给他出主意说“可以邀请京城的商人,让他们亲眼看到这些玉雕的精美,看到水泥的神奇。
    他们对产品感兴趣了,那么就可以分区域进行销售。”
    马万军一听,这不就是后世的代理资格吗。
    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个方法给忘了呢?
    还是媳妇聪明。”
    说着,就把孙婉莹抱到床上,进行不可描述的事情
    到了京城,先去的是工部,尚书大人看到神奇的水泥,竟然这么坚硬,就立刻购买。
    回到客栈。
    他就想办法在京城租了最大的酒楼,
    邀请京城里有名的这些商家,请他们来参加产品博览会,
    京城的这些商家也都知道马万军的名声。
    也知道,他和孙承宗的关系。
    所以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就都来参加了博览会。
    当他们看见精美的玉器,神奇的水泥时,
    就纷纷的慷慨解囊。
    马万军运用过去后,那些烂大街的招数就是画区域卖地图。
    马万军说“各位也知道,朝廷资金紧张,我迫不得已,想办法,做生意挣钱养活军队,
    就是为了打跑鞑子。
    这种玉器不用说了,你们一看就知道,不管是玉镯还是吊坠还是摆件,都是非常精美。
    我们的价格还不贵,但是我们每个地方只招一个代理。
    这个代理必须要交万的保证金。
    小的城市也要交十万的保证金。
    可以从你拿货里面慢慢的抵扣。
    一年销售够了,那么这个保证金我也不退给你了,就抵充货款了。
    这样大家两不吃亏。
    这一种我称它叫水泥。
    盖出来的房子,八百年都不会倒。
    它的坚硬程度,各位刚才已经看了,大锤都砸不烂。
    我在辽东,已经把它用在城墙上,路面上,桥梁上,包括修建房屋上。
    这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需要用。
    这个保证金也是一样大的城市万两,小的城市十万两。
    每个城市的代理商有三年的资格。”
    结果仅仅一个上午他就收到了,保证金一千多万了。
    拿着厚厚的银票。
    又让人到钱庄里兑换了万两银子。
    用两个马车拉着,个护卫押送,送到了山海关,
    然后他就准备用这些现金去和蒙古人交易。
    尤其是林丹汗,毕竟有一份香火情缘在。
    所以,就安排自己的护卫头子陈大勇和他的堂叔一起,带着一千骑兵和两个马车,寻找林丹汗,进行马匹的交易。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