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把加特林》第五十二章 八百年之间的文化碰撞

    
    “那……”李明抓了抓脸,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起来“那孔太守觉得如何?”
    “好。”迅速吐出一个字,孔融又继续讲述起来“好。”
    “极好。”
    “自孔某出生一来。”孔融指了指自己,又二次开口“极少……”
    “甚至说从来没有听说这么好的诗。”
    “哈……哈哈。”李明干笑起来。
    “天才。”伸出一根大拇指,孔融看着李明“天才。”
    “你是真正的天才。”
    “真的。”又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二次开口“李壮士。”
    “你是真正的天才!”
    “那个……那个……”右手搓了搓衣衫,李明更加不好意思“不是。”
    “我不是天才。”
    “人家是……”李明伸了伸手,也不知道该指那个方向“人家才是。”
    “无所谓了。”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指了指自己“反正这么多年。”
    “我是头一次听到这么厉害的诗词。”
    “好啊。”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眼中满是激动“真正的好。”
    “什么叫做好诗词……”
    “这就叫做好诗词啊!”
    “是啊是啊。”
    李明重重的点了点头。
    赞同。
    于任何方面。
    不管是于从古到今多少年。
    李白。
    李白的诗词都是极为强悍。
    极为好。
    都是真正的能够名列前茅的存在。
    且不是一首。
    而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谈的。
    任意一首!
    “哈!”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孔融一脸的感慨“好啊。”
    “好啊。”
    “人生有机会听这么一首诗。”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一脸的唏嘘“无憾。”
    “人生基本上都没有遗憾了啊。”
    “孔先生客气了,孔先生客气了。”李明替李白客气了一句。
    “没有。”又摇了摇头,孔融摆了摆手“没有客气。”
    “就这种佳作啊。”
    “人一辈子……”端起酒碗喝了一口,孔融一脸的感慨“又能够遇到几次。”
    “是啊。”李明微微颔首。
    “去吧。”孔融抬了抬手,指了指先前被放下的草榻“去休息吧。”
    “李壮士啊。”
    “这明天……”又摆了摆手,孔融二次开口“你还要出发呢。”
    “啊?”
    李明微微一愣。
    睡觉?
    不是一块吟诗嘛。
    怎么自己就背了一首。
    就要直接睡觉了。
    “李壮士有什么困惑之处吗?”孔融喝了口酒,转向了李明。
    “有一小点。”李明比划出一丢丢的手势,又困惑的看着对方“这个……”
    “孔太守先前讲述,要与我一块吟诗。”
    “可……”又抓了抓脸,李明一脸纳闷“可我才背了一首,怎么就……”
    “李壮士莫不是在嘲讽我?”孔融苦笑了起来。
    “没没没没没。”迅速摆了摆手,李明一脸认真“真的。”
    “我真的没有嘲讽太守。”
    “我就是困惑……”李明想了想,又二次开口“心中困惑。”
    “往后下意识的就询问了。”
    “嗯嗯。”孔融微微颔首,又二次开口“想来李壮士也不是那样的人。”
    “是啊是啊。”李明重重的点了点头。
    “那行。”孔融微微颔首,又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那我就与你诉诉原因。”
    “您说。”李明抬了抬手。
    “好。”孔融转过头,望向天空的明月“原因只有一个字。”
    “那就是好。”
    “好?”李明眨了眨眼,眼中满是困惑。
    “是啊。”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一脸的感慨“好。”
    “太好了。”
    “好到让人不知道如何评价,好到让人不好意思开口。”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一脸苦涩“好的让人不知道如何作诗。”
    “才能够把诗词从口中好意思的吐出。”
    “啊?”李明瞪大了眼睛。
    “就是这个原因。”回味着刚才诗词的意境,孔融不断摇头“凤凰出山。”
    “立于梧桐。”
    “山鸡野狗。”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转向了李明“焉能与其争锋。”
    “又能于其面前绽放光彩?”
    “咕噜。”
    李明艰难的咽了口唾沫。
    高。
    评价真高。
    这个评价简直太高了。
    而且评价的人是孔融。
    建安七子之一。
    这样的评价比寻常评价应该更上一层。
    “真不愧是李白的诗作。”李明摇了摇头,心中感慨起来。
    “好了。”孔融抬了抬手,于李明摆了摆手“去吧。”
    “了解了原因,就去休息吧。”
    “那孔太守……”李明抬了抬手,指了指孔融。
    “坐会。”孔融指了指坐下,于李明笑着讲述起来“再坐会。”
    “李壮士所背之诗作。”
    “乃是惊世之作。”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二次开口“如此惊世之作。”
    “我还想再细细品味一番。”
    “孔太守不嫌弃我是背的?”李明眨了眨眼。
    “能够做出这种诗的人自然是天才。”孔融笑了笑,于李明抬了抬手“然能够将这首诗传到我耳中的您……”
    “也是功臣。”
    “且是功不可没的存在。”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望着外面“倘若没有你……”
    “孔某感觉有生之年,怕是都无法与之触碰。”
    “嗯。”
    李明想了想。
    东汉。
    大唐。
    八百年。
    两个朝代几乎相差了八百年。
    就这种时间跨度。
    的确。
    倘若没有自己这个带着系统的存在。
    的确不大容易能够相见。
    “去睡吧。”孔融抬了抬手,又一次开口“孔某人在品味少许。”
    “孔某人在品味少许。”
    “嗯嗯。”
    李明微微颔首。
    转过身,李明走到兵卒搬来的草榻之前。
    平静的躺了上去。
    于草榻之上躺了少许,李明转了个身。
    看向了孔融。
    对方朝着油灯,眼中思索意味不断。
    时而眼中一亮,时而身子一颤。
    俨然。
    还在体会先前诗作的意境。
    又过了良久,孔融站起身子。
    慢慢的走向了营帐口。
    抬头看着空中的明月,先前的感触愈加浓烈。
    无与伦比的意境于他的脑海布局开来。
    孔融面上的喜色又更重一重。
    又不知过了多久。
    疲惫逐渐涌上心头。
    困乏宛若潮水一般掩盖了李明的意识。
    昏昏欲睡。
    疲惫了一天的李明,逐渐进入了梦乡。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