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把加特林》第四十九章 伯牙子期?

    
    “啊。”
    李明一脸的理所应当。
    会。
    怎么可能不会。
    更何况。
    自己就算不会作诗。
    自己也能够背啊。
    真当小时候三百首白看了啊。
    “这……”孔融愣了愣,面上满是难以相信“这……”
    “这……”
    “李壮士啊。”连着吐出三个重复的字眼,孔融还是无法接受“你真的会诗词?”
    “真的。”重重的点了点头,李明抬了抬手“要不……”
    “我现在就给您背一首?”
    “背?”孔融眨了眨眼。
    “作。”李明迅速修改言辞。
    “哦哦。”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孔融抬了抬手“不了不了。”
    “当下这个情况还是算了吧。”
    “太守不相信我?”李明指了指自己。
    “不不不不不……”迅速摆了摆手,孔融于李明吐诉起来“并非不相信。”
    “孔融只是认为此等场景之下。”
    “不适合聆听李壮士的杰作。”又想了想,孔融又抬了抬手“营帐。”
    “等一会到达营帐,孔某一定细心聆听。”
    “营帐?”李明抓了抓脸,有些困惑的询问起来“这个作诗和营帐有什么关系吗?”
    “额……”脚下微微一滞,孔融笑了笑“并非于营帐有关。”
    “而是与场景氛围有关。”
    “场景氛围?”李明有些发蒙的看着对方。
    “是啊。”孔融微微颔首,又有些纳闷的看着对方“李壮士会做诗词。”
    “怎么会不懂这个呢?”
    “嗯……”李明沉吟了起来。
    “嗯。”
    孔融注视这李明,暗暗的点了点头。
    不会。
    对方怕是不大会作诗词。
    只是于此不懂装懂。
    然年轻人青涩气壮,难免逞强。
    更何况对方先前又有那等壮举。
    鼓励。
    自己无论如何都要鼓励对方。
    “哦。”李明反应了过来,于孔融讲述起来“我明白了。”
    “孔太守的意思是说……”
    “诗作是由性而创,或是风声阵阵,或因雷声轰鸣,或因酒醉迷离,绝望兴奋。”李明想了想,又一次开口“而如今营帐嘈杂。”
    “我们又匆匆赶路,心中无法宁静,根本无法创造出好的诗作。”
    “是的。”有些意外的看着李明,孔融微微颔首“而且聆听更需如此。”
    “想要品味一首诗的意境。”
    “最好的方法就是两种。”孔融竖起两根手指,一一吐诉起来“第一就是有相同的境遇。”
    “第二就是沉心静气,细细琢磨。”
    “而眼前的场景俨然都不在这些行当之中。”
    “嗯嗯。”重重的点了点头,李明于孔融讲述起来“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又二次开口“当然。”
    “孔某仅仅表达的是个人的观点。”
    “并不代表所有人。”孔融缓了缓,又一次开口“毕竟这世间之大。”
    “难免有不同之人。”
    “是。”李明笑了笑,于对方吐诉起来“有些人知识底蕴强悍。”
    “有些人天赋令人艳羡。”
    “还有些人有旁人无法触及的记忆。”又想了想,李明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些情况……”
    “都能够创造出想当不错的诗词。”
    “是啊。”
    孔融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不错。
    真的不错。
    与许多人相比。
    李明不仅拥有更好的知识底蕴。
    而且还有绝佳的天赋。
    尤其!
    尤其是这一份领悟能力。
    令他都不由的啧啧称奇。
    “李壮士俨然就在这种行列之中。”接着自己的话茬,孔融继续讲述起来“底蕴丰厚。”
    “经历了贫寒又经历了登顶。”
    “有着非凡的经历。”孔融缓了缓,又一次讲述起来“再加上有斩落华雄的壮举。”
    “定能够创造出非比寻常的诗作。”
    “哈……哈哈……”
    李明干笑了两声。
    不好意思。
    有些不好意思了。
    虽然自己的相关层次于这个时代的确能够往上走走。
    然还未到最顶峰的程度。
    而这个时代最顶峰的文士如此称赞自己。
    不好意思。
    他真的有点不好意思接受了。
    “真的。”孔融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认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孔某从不诓骗他人。”
    “是……”讪讪的笑了笑,李明尴尬的点了点头“是。”
    “嗯。”孔融微微颔首,继续于前面带路。
    “呼。”轻轻的吐出一口气,李明跟在后面。
    “哎对了。”刚刚往前走了两步,孔融再次回头“李壮士于吟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习惯?”
    “习惯?”李明困惑的看着对方。
    “有人喜欢酒后吟诗。”孔融转过头,为李明细细的介绍起来“肆意狂放,无所顾忌,洒脱自在。”
    “有人喜欢品茶吟诗。”
    “雍容闲雅,轻敲棋子,从容自得。”又想了想,孔融又一次开口“还有人喜欢竹林吟诗。”
    “树影婆娑,清风拂面,融风化水,落于自然。”
    “啊……啊。”李明呆呆的点了点头。
    “不知李壮士……”孔融转过头,于李明抬了抬手。
    “这个……”
    李明抓了抓脸。
    尴尬。
    尴尬了哈。
    自己作诗都是想起来什么写什么的打油诗。
    哪有这么多讲究。
    不过这么提起来。
    自己于诗词方面完全属于外行啊!
    “倘若李壮士没有什么特殊习惯。”生怕让对方难看,孔融没有回头“我就按照我的习惯走了。”
    “行。”迅速点了点头,李明抬了抬手“就按照太守的习惯走。”
    “好。”孔融微微颔首,又抬了抬手“那我们就快点出发吧。”
    “啊?”李明微微一愣。
    “唉。”轻轻的叹了口气,孔融一脸的感慨“李壮士有所不知。”
    “自董卓祸乱朝纲以来,孔某已经多年未曾遇到知己。”
    “然李壮士的出现,立即完成了于我成为知己的两个夙愿。”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转过头看向李明“倘若……”
    “倘若再能够完成这最后一个夙愿。”
    “那与孔某人便是如伯牙子期般的至交了啊。”
    “这个……”眼睛疯狂眨动,李明有些慌张的看着孔融“这个……”
    蒙了!
    彻底蒙了。
    不至于吧。
    不应该吧。
    怎么就……
    自己怎么就要和对方成为至交了。
    自己这什么都没有干啊。
    “走吧走吧。”孔融抬了抬手,于李明催促起来“自从听闻李壮士会诗词之后。”
    “孔融心中之雀跃啊。”
    “哈哈。”又笑了笑,孔融二次开口“已经迫不及待了。”
    “好……好。”
    李明有些发蒙的点了点头。
    变了。
    完全变了。
    先前是自己催促对方,生怕其他诸侯再来叨扰。
    如今变成对方催促自己,生怕迟一点听闻自己的诗作啊。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