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6章 迂腐的三元状元

    徐妙锦留在史书里的资料不多,颇有传奇色彩。
    她是徐达第三女。
    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是朱棣的老婆,即将要母仪天下的徐皇后,另一个是代王朱桂的王妃。
    长兄徐辉祖,靖难之役中让朱棣吃尽了苦头。
    还有个兄长徐增寿,因为支持燕王,今年被建文帝杀了。
    徐妙锦和徐辉祖一样,也支持建文帝。
    难怪要跑。
    朱棣登基后会清算徐家,徐辉祖被软禁,徐妙锦若是不跑,大概率要被强行纳入宫中——这还是有徐皇后说情。
    当然,没有徐皇后说情,也是这个下场。
    徐妙锦之所以青史留名,不是因为她身为徐达女儿的身份,而是因为长得漂亮,长得漂亮也就罢了,还驻颜有术。
    驻颜有术也行,偏生她不愿意嫁给朱棣。
    徐皇后死后,朱棣一见皇后没了,这也不是个事啊,庞大后宫没有主母可不行,他身为大明集团董事长,找个皇后还不是一句话的简单事情。
    大明天下,千万妙龄少女随他选。
    要不然当皇帝干嘛。
    皇帝一生,干得最多的事情,似乎只有干了。
    可朱棣偏生看上了已经二十八岁的徐妙锦,由此可见徐妙锦之容颜,虽然史书没有资料记载,但想来配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朱棣打算立徐妙锦为皇后,可惜碰了钉子。
    徐妙锦不嫁。
    三辞皇后之聘。
    最后被朱棣逼得没法,不得不带发出家,在北京城里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被发了好人卡的朱棣也是尴尬。
    么得面子啊!
    索性不再立皇后,当然,作为皇帝,少个皇后名分的妻子而已,宫中女人还是多如牛毛,话说回来,朱棣倒真没过度沉溺美色。
    这货是钢铁直男,喜欢打仗,特别喜欢的那种。
    黄昏心里的情绪无比复杂,比看见解缙、胡广、王艮时还要复杂。
    男人本性嘛。
    女名人总比男名人更有魅力些。
    默默算了一下。
    徐皇后是永乐六年死的,那么站在自己面前的徐妙锦,才二十二岁?
    嗯,比自己大。
    不对。
    是比“黄昏”大,比自己小。
    话说回来,就算是四十岁的徐妙锦,我也想要,何况才二十二,女大三抱金砖,现在的徐妙锦比自己大六岁左右。
    抱两块金砖。
    黄昏也就心里过过瘾,哪敢真奢望,毕竟她被朱棣惦念着呢。
    和未来老板抢女人……
    关键是这个老板杀起人来一点也不手软。
    有风险。
    眼光落在长裙遮掩下的姣姣长腿上,黄昏又骚动了,要不……
    先下手为强,抢一下试试?
    徐妙锦哪知黄昏此刻在想什么,轻声道:“在应天城外的折柳亭里,我和长兄就看见你了,想着你可能会被朱棣的人逮住,所以我一直跟着,等下见过黄观,我会继续……远游。”
    躲避朱棣这种话不好意思说。
    黄昏恍然。
    也不揭破她那点小心思,回头对道:“船家——”
    戛然而止。
    船家跑了。
    不跑才是怪事,这少年和神秘女子一口一个朱棣,安庆距离应天不远,傻子也知道这两人有事,我们这些小员工有口饭吃就好,管他谁当董事长。
    黄昏讪讪的回头苦笑,“跑了。”
    徐妙锦嗯了声,“没事,许吟在岸上,他不会让船家乱说话的。”
    许吟是那佩剑的年轻马夫。
    撑船是个问题,不过身为农村人,老家又有条小河,黄昏恰好会那么一点,看得徐妙锦啧啧称奇,“黄观说你读书甚有其家风,不曾想还会撑船。”
    读书人……谁去做这些下九流的事。
    黄昏笑而不语。
    船至江心。
    黄观已在挥洒黄纸招魂。
    黄昏犹豫了下,还是按耐住内心的不适应,大声喊道:“叔父。”
    必须接受身份融入这段历史。
    黄观讶然,看见撑船而来的黄昏,又看见船上的徐妙锦,停下手中动作,眼眸有些发红,“昏儿,你还活着?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以为这孩子和妻子翁氏一起投水了。
    登船。
    黄昏有些不清楚大明的礼节,按照记忆里的历史知识作了个揖,倒是没什么差池,徐妙锦也和黄观见礼,叹道:“黄侍中这是要往何处去?”
    黄观沉默不语。
    黄昏知道他想干什么,招魂之后,于罗刹矶水流湍急处投水殉国。
    一念及此,顿生敬佩之心。
    轻声道:“叔父之心,上天感之,今后亦将青史留名,成为千万读书人的表率。叔父您科举三元,其后仕途家国朝堂,侄儿想问叔父一句,您是为何而读书?”
    黄观闻言,唯有泪流。
    徐妙锦见状亦勾起心中忧郁,望着滚滚江水东逝去,忍不住轻叹一口气,默默发呆。
    气氛瞬间悲凉。
    黄昏见状暗道不好。
    别没劝住黄观,连徐妙锦也投河自尽,这才是罪过。
    心思电转,道:“偏安一隅的宋王朝,有个叫辛弃疾的词人说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叔父想必也欲如此罢?”
    黄观拍了拍黄昏肩头,“昏儿,你还是早做打算,先别回老家,暂且藏匿身份远遁,朱棣不会放过我们一家。”
    死志已定。
    黄昏急了,你倒是让我把话说完,大声道:“侄儿对此不敢苟同,今日来见叔父,就想问一句叔父,您读书是为了天下社稷,还是为了坐在应天紫禁城皇椅上的那个人,叔父读书一生,难道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黄观怔住。
    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懂,只不过被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给束缚住了。
    徐妙锦也愣住。
    略微有些奇怪,总觉得眼前的黄昏和以前见过的黄昏有些不一样,说话极为成熟,行为稳重如而立之人,让人没来由的觉得可靠。
    黄昏打铁趁热,“我知叔父之心,应天城破,陛下驾崩,重器易位,身为臣子,岂能苟活,便于这滚滚江水中见陛下,以厉鬼阴魂向那朱棣索命!”
    黄观叹道,“昏儿既已知叔父之心,就休要再言。”
    确实迂腐。
    徐妙锦闻言吃了一惊,黄观竟也欲殉国,而黄昏上船就知道了,他是如何看出来的,须知自己可一点也没看出。
    难道……
    他早就料到,所以才会从应天城逃出来见黄观?
    黄昏头疼万分。
    想要靠口舌之利说服一位读书人,而且这位读书人三元状元,何其艰难。
    唯有出绝招了。
    ()大明王冠更新速度最快。
    "/por/vue.v606540cbe.js
    css="v606540cbe"v606540cbe()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