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邀请祖龙造反》第十三章 红薯,神物啊!

    红薯是三月份种下的,如今才六月,还有一个月才完全成熟。
    赵彻见老赵执意要看,便带着老赵朝着种植红薯的地方走过去。
    如今红薯也就只差一个月成熟,绿洋洋的红薯叶长满了以片。
    “这就是了!”赵彻指着地里的一大片绿说到。
    “这红薯可是好东西,不光能吃,红薯叶,红薯茎也都能吃,而且味道还不错。”赵彻笑着说到。
    上辈子小的时候赵彻因为家里穷,没什么菜,父母就经常在红薯生长的季节掐点红薯叶用来炒菜。
    待到赵彻长大,偶尔也会炒点红薯叶来吃。
    老赵没有搭理赵彻,一个人蹲在地上,看着绿洋洋的一片,大概在研究红薯从哪里长出来。
    赵彻走过去,抓住红薯茎直接干脆利落的一拔,一大串发育不良的小红薯被连根带土的拔出来。
    “现在还差一个月才能成熟,这玩意个个起码能长这么大。”赵彻伶着发育不良的小红薯用拳头比划着。
    因为还没有成熟的的原因,赵彻手里拔出来的红薯,大概也就只有一根大拇指这样大。
    但是一根藤上连接着的,起码十几个红薯,哪怕没有长成熟,这么随手一拔出来也起码有一斤。
    事实上真正成熟的话,一根红薯藤出来的红薯起码是八斤打底的。
    政哥则好奇的盯着赵彻手里发育不良的小红薯陷入了沉思。
    如赵彻所说,红薯还没有成熟,政哥能看得出来。
    这些小红薯和他们刚刚吃的红薯可谓是天差地别。
    而赵彻刚刚也比划了大小,他们刚刚吃的烤红薯应该就是常规大小了。
    而一根藤上十几个,长成以后起码得有十斤,这一亩地这么多红薯,赵彻所说的亩产两千斤,虽然可能有些出入,估计也是相差不大。
    事实上就在刚刚政哥还觉得赵彻是在吹牛逼。
    不是说不信任赵彻或者怎么样。
    实在是在这个时代,亩产两千斤太超出常人的理解了。
    这年头哪怕是极度重视耕种的大秦,良田亩产量平均也就两百斤左右。
    按照一夫百亩的制度计算,一个秦朝百姓能够贡献的粮食大概是两万斤。
    听起来很多
    然而这只是理想情况。
    两万斤粮食还要考虑到天气,而且这一夫百亩是良中下田都有,所以实际上一个百姓能够贡献的粮食产量也就一万五千斤左右。
    正是因为重视农业,所以才了解农业。
    政哥可以说是七国所有君王中最了解农业的君王。
    或者说大秦君主是七国中最了解农业的君主比较合适。
    正因为了解,所以政哥才知道粮食生产的困难。
    也正因如此,赵彻一开始说亩产两千斤的时候,政哥就以为赵彻在吹牛逼。
    毕竟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作物,政哥只以为亩产可能会比普通粮食多,要不然赵彻不至于夸下海口。
    政哥的心里预期其实是五六百斤的。
    然而真正看到红薯的时候,虽然还未成熟,可是政哥大概估算一下,似乎赵彻所说的亩产两千斤大差不差。
    “嘶!”政哥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刻的红薯在政哥看来,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红薯。
    代表的是,天下无饥荒啊!
    民无饿死之人!
    这是封建时代,也是小农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统治者基本上最高的荣誉!
    “不过可惜,这玩意没啥营养,不能多吃。”赵彻叹了一口气。
    红薯虽然产量高,但毕竟没有营养,如果一年到头吃红薯会缺乏大量微量元素,容易导致人面黄肌瘦。
    这也是哪怕清朝时期引进红薯,小麦等粮食依旧是主要农作物的原因之一。
    “要是用这玩意取代粮食,只吃这个,一年到头下来,人会没有力气的。”赵彻说到。
    然而政哥却不觉得有问题。
    这算什么问题?
    人在快饿死的时候树皮都吃。
    能活着就够了啊!
    能不饿死就够了啊!
    红薯的产量并不是说让大秦从此就繁荣了。
    而是说大秦拥有了红薯,就拥有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是小农经济社会,是看天吃饭的。
    按亩产两百斤计算,一年的粮食缴纳赋税以后存不下来多少,基本上一旦遭遇饥荒,就要死人。
    可是红薯,种个十亩地,就吃不完。
    不仅吃不完,还能存下来好多。
    明年遭遇天灾,百姓可以依靠红薯度灾。
    这就是红薯得意义。
    没营养,代表着红薯永远取代不了粮食的地位。
    但产量高,却意味着红薯可以将粮食的风险转嫁。
    “神物啊!”
    无论红薯有没有营养,政哥追求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天下无饿死之人!
    所以哪怕有点美中不足,也依旧瑕不掩瑜。
    “红薯神物啊!”
    政哥眼中带着幽幽光芒低声说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