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net]
    十日前, 汴京。
    晴天朗日, 在安宁繁华、歌舞升平的帝都,街上的熙攘宛无止歇。
    车马与行人走在泾渭分明的道路上, 尽管拥挤, 却并不相扰:毕竟行人不敢拿性命去挤入车道, 而但凡是敢在人道中策马驾车者,再轻也得吃‘笞五十’的惩罚。
    然而在这样的宁日中, 在汴京城外,一道清晰透耳的尖啸倏然响起。
    排成整齐队列,等候城门守兵对公验逐个进行查看, 好入城去的百姓们,都感到错愕, 纷纷回头,循声看那来源。
    ——那是什么响动?
    比他们的反应要快上许多的, 自然是城门守兵。
    在初始的诧异, 和凝眉仔细倾听一阵,到解读出那越发接近的啸声象征着什么后,他们脸色骤然一变,迅速将两排入城队列往两侧强硬扩开, 眨眼就出现了一条可供双马并排进入的通道。
    紧接着,十数名城门守兵一脸凝肃地手持兵戈,站到这条临时开拓出的扣口子当头, 抬眼往前看去, 静静等候着。
    距啸声初起仅是少顷, 五名身着戎装,胯’’下骑着高头骏马的兵士,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们那身风尘仆仆,以及冷峻神色,都让原是好奇看热闹的百姓感到凛凛之余,燃起了些许不安。
    转瞬来到城门守兵前,一行人才急急勒马,精准地在距他们还有五步之遥的位置停下。
    “秦州,急报。”
    为首那人深知离开时战况已是一触即发,现定是十万火急,也顾不得下马客套了,径直在马上俯身,以沙哑的嗓音,言简意赅地撂下这么句。
    与此同时,他将手伸入衣襟,很快取出一枚汗涔涔的、由陆辞亲手交到自己手上的令牌,以及一封由陆辞亲笔所书的紧急公文。
    确定这行人身份后,守城将兵如何不知事态紧急,不敢有片刻耽搁,用力一颔首,便错身让开了一条道,供这五骑如闪电般疾掠而入。
    直到一行人风驰电掣地进了城,策马直冲入大街小巷之中,宛若无人之地,城外看傻了的其他游人才慢慢回过神来。
    不乏人窃窃私语:“刚才那莫不是……”
    “定然是了,多年以前,倒听我爹爹说起过……”
    “不好,究竟是哪处又不太平了?”
    “听不出那军士口音。方向瞧着是北边来的。”
    ……
    比他们知道得要多上一些的守城军士,则不得不强抑住心底不安,黑着脸训斥道:“瞎议论什么?还进不进城了?”
    见众人噤声,他们才将两列人重新恢复了秩序,心不在焉地重新开始检看了。
    这秦州五骑一路披星戴月,日以继夜地赶着路,马都换过好几批了,却不曾歇上一歇。
    此时虽是身心俱疲,仍不敢有片刻松懈,硬是咬牙坚持到冲入宫廷大门,将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上报,确定庙堂知晓了,才轰然晕倒在地。
    一石不报的;有勃然大怒,毅然挺身而出,申请增兵出战的;有借机想铲除异己,向太子进言,力荐政敌出使吐蕃劝和的;也有提议联合西夏,令西夏出兵讨伐吐蕃的……
    听得底下议论纷纷,群臣唾沫横飞,陈词慷慨、却一直不报’的脏水时不留余力。
    甚至为了让曹玮不得这扬名的机会,还有人不惜将‘大名鼎鼎’的庸将张耆与杨崇勋都提了出来。
    然而张耆与杨崇勋虽是武官,却是既无战功,也不懂军略,靠的不过是对裙带关系的投机,或是早年为赵恒东宫官,靠着拿那点情分做的经营,而换来的坐享高官厚禄罢了。
    他们再要面子,也有着自知之明。
    战场上刀枪无眼,他们养尊处优多年,大腹便便,贸然上去,且不说胜负,怕是小命都得没了,最后没准还落得吃力不讨好……说这话的人,到底是太‘瞧得起’他们,还是故意害他们哪!
    正因如此,对自己被拎出来提名的烫手山芋,张耆与杨崇勋哪儿敢接。
    简直对说话人恨得牙痒痒的,恨恨地记下了对方的名字。
    旋即当机立断,先诉苦一阵,赶紧撇开干系,再胡乱提了几个还算能入眼的部下,想要充数过关。
    这乱状简直叫寇准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间,恨不得拔剑出来,将这些拿军机大事当儿戏的混账玩意儿一剑一个。
    赵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争论不休,末了忽然将案一拍,在群臣一片安静中,才慢慢发声。
    以他自那日对抗爹爹后、就宛如昙花一现的强硬口吻,一条条地安排了下去。
    在他对朝堂掌控力尚且不足,看局势也看不完全透彻的情况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只得先‘用人唯亲’了。
    而在此事上,最可信的人,显然是同小夫子交情最好的那些。
    赵祯将内心的不安悉数压制下去后,很快重归冷静。
    他以不容置喙的强硬,把其他声音悉数压没。
    接着,就一边回忆着小夫子当年的话,一边有条不紊地将职事一一进行派发:寇准、晏殊、不久前被擢回京中的王曾、曹玮、柳七、朱说……一个都不曾漏掉。
    既已尽人事,接下来,就只能听天命了。
    赵祯知晓,即使庙堂反应再快,从临近州府的调兵再迅速,等援军抵达时,距战事爆发,都该过去有十数日了。
    一切就看在小夫子率兵镇守的秦州城,能否再撑上十来日。
    思及此处,赵祯一颗心又揪了起来,提得老高,不敢细忖。
    在向秦州的周边州府发出支援的诏令的五日后,赵祯登上宫廷中的一处高楼,目送调动的五千精锐禁军出城,往西北的方向去后,刚要心事重重地下楼去,眼角余光就瞥到什么。
    他不由驻足,微眯了眼,循那方向看去。
    ——又是五名传递紧急军报的骑兵。
    定是秦州战况有变了!
    赵祯呼吸一窒,想也不想地拨开两边内侍的搀扶,三步并作两步地下了高阁,就在一群人的惊呼哀请声中,前所未有的一路狂奔起来,直冲议事厅去。
    ——是守住了,还是没守住?
    距他下诏,令周边派兵增援,才过去短短五日。
    哪怕急脚递长了双飞毛腿,点兵出征也断不止这么久。
    这便意味着,这次的急报,完完全全是出自小夫子之手的了。
    在他顶着满头大汗,衣衫凌乱,近乎形象全无,气喘吁吁地跑到之时,恰好赶上被宫廷卫士引入厅中不久的秦州骑兵,正语气一板一眼、眼角眉梢却难掩喜气地上报着军情。
    然而,因他带来的军报过于惊人,竟让议事厅中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一时间毫无反应,自然也未留意到太子殿下的到来。
    听清他话语的瞬间,赵祯面上也是空白一片。
    ——六千秦州守军大败三万吐蕃骑兵,斩敌二万一,残部已逃回吐蕃。敌军主帅李立遵,亦殒命于狄青箭下。
    赵祯在命他重复数次后,神色渐渐转为平静、遗憾和黯淡。
    ——若不是听到这么荒唐的鬼扯,就凭身上这黏黏糊糊、无比逼真的汗,他都已经把这场美梦当真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